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
《金色年华》2009,(8):28-29
自我的陶冶 1、每3—5年写一个小自传 2、追寻你生命中的导师 3、向自己的极限进行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3.
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作品中梦境的描写,不仅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性、戏剧性、而且深化了人物与主题。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猎杀者们》,作为其"冰山理论"运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以其精练、简洁的人物对话模式而著称于世。本文将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本视角,分析小说第一场景中的语篇连贯形式,突出人物对白中的言外行为对语篇连贯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作品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 "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张抗抗自1972年发表短篇小说《灯》以来,她的作品一直倍受文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更是因为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人性。作家将历史、社会和人性融合在一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个性特征,将多维复杂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篇小说《沙暴》就是这样的作品。《沙暴》以沙尘暴为背景,以"意识流"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并连接着时间的维度,跟随着主人公的思想,一步一步跳跃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凸显出复杂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巧妙的细节描写,讽刺风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富有深义的题目成为该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20世纪的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燃烧的火焰象征了穷苦百姓们想要冲破寒冷、无情世界的呐喊。  相似文献   

8.
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能够追寻一条比较完整的线索——从神圣崇高的国家责任到孤傲修身的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9.
郝阳 《现代妇女》2014,(3):172-172
正演员塑造人物,是用自身来创作的。即人(演员)创造人的艺术过程。在表演艺术的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及材料、还有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是演员要共同遵循的表演规律。在自我与角色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创作出来的人物立体而丰满。如果抛开自我,直接表演形象,表演结果,难以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会导致虚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去十九号房》描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自我的挣扎,对本我的反抗的形态。女主角苏珊想要逃离这一现状,却发现自己已无处可逃,因此租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旅店,用来逃避这一现实。苏珊的婚姻使她从"职业女性"变成了"家中天使",成为一个温顺懂得自我牺牲的角色。"家中天使"同时阻碍着女性去追寻自我、自我独立。苏珊的方法就是从挣扎中彻底解脱,最终她选择了死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拉康的凝视理论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两个方面,探讨了男女之间互相凝视以寻求自我的实现和自身欲望的满足,呼吁人们追寻两性的和谐,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2.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余华的小说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主题始终围绕存在与生存的哲学探讨、人性的弱点,以及自身的精神追求等。在其作品中"虚伪"的形式以及内容上的寓言和超验性是余华小说极富个性的艺术特征。无疑,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余华是最具有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一个。他作品的创作风格有朴素的、玄秘的、超现实的、现实的等几种;其创作的递变轨迹可分为追寻"内心真实"、沉湎文体实验,消解形式、渗出温情,以及反叛自我和文本重建、在传统故事中阐释存在命题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是关注人本身,立德立的是社会主义之德,树人在于理性精神、德性品格、信仰信念的培育。青年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生存场域变更、追寻理性精神、德育空间迷失等特点。围绕逻辑起点,立德树人的内在关系在于私德与核心价值体系、青年自我与德育空间。落到立德树人的实践指向为德性人生,需要把握青年思想矛盾的转变、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引导青年追寻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强 《现代妇女》2010,(9):64-66
铁凝短篇小说《逃跑》坚持并力图揭示人性与现实、道德与生存的紧张关系。笔者试从文本、思想意蕴和修辞三个方面解析这篇小说,着力探讨《逃跑》如何从生存状态的困窘中展现人性真善美的尴尬的社会境遇,以及铁凝在对身处艰难生活之中人物心灵挣扎的曲折表达和对人物生存景象的细致描摹中所体现出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更衣》是80后作家周李立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无法言说的困境,在困境中人们无法逃脱,却又无能为力。在目视中认识自我,从困境中解脱。作者虚构的这一困境显得那么无奈,但解除困境之后,迎来就是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卡佛的短篇小说《大教堂》故事简单而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却极为丰富。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从自我封闭到与他人与外界实现和谐共处。要真正读懂文章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卡佛所运用的象征手法。通过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象征事物来解读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锻炼锻炼》是反映五十年代时期农村社会面貌的小说,是对农村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作品通俗风趣,雅俗共赏。人物更是活灵活现,耐人寻味。"小腿疼"与"吃不饱"是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里面的两个人物。她们性格各异,各具特色,但是无不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大背景下农民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状态。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基层干部的主观主义,作家的乡土情结来重新认识"小腿疼"与"吃不饱"。  相似文献   

18.
温演医 《现代交际》2014,(2):112-112
王弼在解释老学的过程之中也借此机会阐发他的"贵无"思想,而崇本息末也是贵无的体现。所以本文重点在于借助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阐释无为生活的涵义,从而倡导一种追寻本心的栖居方式,回归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佩列文的短篇小说《尼卡》充分展现了后现代语境下人的自我认知形式:主人公的自述排斥情节冲突,其独白式的话语,以互文编织的大文本为背景,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认知。而这一认知模式其实也是作者话语的体现,是元叙述过程的体现。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放弃对文本的统治,通过戏仿、游戏等后现代叙事手段,重新审视其作者身份,审视现实与虚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萎缩的胳膊》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短篇小说,收录在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其中大量的死亡情节无不体现哈代的宿命论。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方面即超自然力量、社会、个人因素,探寻其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阶级冲突。超自然力量,即罗达的梦、格特鲁德胳膊上的印记及使印记消失的方法;社会因素,即贫富差距、当时纵火案的盛行及以门第和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个人因素,即罗达和洛奇的悲剧爱情及三个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