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纽马克对文本分类的研究为翻译标准提供了新的视角,文本不同翻译的标准也随之改变;针对于在翻译中是要忠实于原文还是要注重译文这个问题,纽马克提出了以文本为中心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为了消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间界限分明的区分,关联翻译法把二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中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号召型三类;翻译受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类型三因素影响;翻译采取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原则。纽马克认为法律文献属于表达型下的权威型文本。本文拟从法律英语所具有的文体特点,来探讨纽马克的文本理论对指导法律汉英翻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本文根据不同科技文本主要特点,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翻译时,要掌握好它的翻译标准,合理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忠实、通顺地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有史以来,人们对翻译的标准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并相应地提出两种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本文对纽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 ;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 ,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外贸英语文本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聚合体。为了翻译准确、得体,本文试按语言功能将该文本细分、解构,并运用纽马克有关理论为细分文本提供相应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和相关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8.
奈达曾指出 ,纽马克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了详尽的论述。本文着眼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结合商贸信函语言自身的特点和风格 ,对其翻译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982年,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的专著《翻译初探》(ApproachestoTranslation)由英国普卡蒙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几篇谈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论文代表了纽马克的主要研究成果。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效果,语义翻译注重译出原文的所有意思。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交际翻译强调信息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强调信息内容。表达形式上,交际翻译重新组织句法,运用常见的搭配和常用的词,使译文流畅、地道,简明易懂。语义翻译则是尽量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此外,纽马克还…  相似文献   

10.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出发,重点针对新闻翻译中的词汇、修辞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对所选新闻中的一些词汇、修辞翻译进行了例证分析,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新闻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门票是对景点的简要介绍,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设计讲究,旨在吸引潜在游客,其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并重。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观作为应用译论的代表之一,赋予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多的自由,这对门票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西藏景点门票英译为例说明交际翻译观在门票英译中的应用:译者在翻译门票时应以实现门票的信息功能为前提,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根本,着重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可以对原文内容和语言结构作出适当调整以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促进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本类型理论倡导者众多,但是莱斯对文本类型的划分以其简洁明晰和便于操作而独树一帜。莱斯将文本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信息型、情感型、祈使型和视听型,并对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指导原则,这些对应用翻译实践和教学都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以科技文本和旅游文本为例,本文重点展示了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应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居民住宅区名称类属于地名范畴,通过语言的音、形、义要素的互动传达了名称的信息、表情、美感和祈使四项功能。现有大部分小区名称方位定向的信息功能已被命名者弱化,祈使功能因其美感和表情功能的强化得以突显;同时,名称的英译也进一步彰显其祈使功能。  相似文献   

15.
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涉外导游词的翻译颇为特殊,学者少有探讨.它涉及特殊的文本类型、翻译标准、翻译目的及针对性较强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等诸多问题.此类导游词文本是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结合体,其翻译特点(或难点)是服务对象明确、文化对应词较少和古诗词较多.由于导游翻译重视"现场效果",故其标准更应重"达",以符合导游语言的职业特点;涉外导游词翻译的有效策略是使用不同文化概念词,采用铺垫法、补充法或展示法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旅游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学范畴,在对旅游翻译的理论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得出景区景点、外宣材料的翻译应该依据目的论、功能对等、交际翻译等理论的"多元互补"标准,才能使英译更好地发挥信息传递、劝说等功能。通过分析景区景点名称和外宣材料的文本及功能特点,阐释英译中存在的诸如不统一性、误译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山西省景区景点、外宣材料的英译提出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英译名After Shock谈起,以新兴的功能目的论作为研究基础,大力提倡以AIDA原则为取向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这也就是要求译者在译文中努力实现电影片名的四种基本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最后根据目的性法则,译者可以采用任何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实现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翻译是一种实用性强而又注重"以内容为中心"的翻译文体,其体裁大多可归属于纽马克(Newmark)界定的"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它具有该类型文本的所有功能特性.翻译实践表明,应用翻译中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诺德(Nord)与组马克(Newmark)的翻译研究对应用翻译有着"纲举目张"的指导作用.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各自的文本功能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与文学翻译不尽一致,因而应用翻译中以文本功能来确定翻译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其核心是“忠实”翻译标准。但后现代解构主义认为意义不是原先固有的,翻译并非在真空中进行,这在理论层面上彻底解构了传统译论的核心,但它并未建构出新的翻译标准。后现代建构主义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交往合理性”的概念,认为交往合理性应包括“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社会交往活动,应遵守这一交往合理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理性多元”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0.
德国翻译功能派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注重文本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呼唤型”文本,以“读者层”为核心,注重信息传递。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对不同翻译策略的对比,以目的论指导的旅游文本满足了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