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是全国网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推动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发挥首都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提高管理理念,转变和创新首都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式,提高网络建设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清前期的满族民族意识与满汉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对汉文化的态度与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完全不同,它既不是渤海式的吸收,也不是金式的掳掠,更不是元式的破坏,而是融合后的君临。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汉文化,他们不是被迫地同化,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接受汉文化,同时还自觉地、清醒地抵拒汉文化的包融和侵蚀,极力保持满族本色,利用本民族的政治优势,按照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将满族文化的影响渗透到汉文化之中,在汉文化厚重的画布上涂抹本民族的色彩,使满汉文化的交流在一个新的层面、新的内涵上达到最终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北京社会科学》2007,(4):19-2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创新型城市、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及通过文化资本的转化与再生、智慧资本的创新与运作,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建构,经济资本的集聚与重组,塑造具有首都优势、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5.
郑涵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2):190-191
经过20余年的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上海社会的历史性转型,上海文化发展的前景已相当明确:今后3年将上海建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再经过10年左右时间,使上海成为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但是,前进之途并不平坦,而是充满坎坷和艰难。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对上海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日甚一日,挑战必将严峻。20多年的变革与发展既为我们实现上海文化在21世纪的宏伟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我们面临文化发展中深层次和结构性的矛盾,置身于背水一战的境遇。现今是所谓知识…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首先总结了清代北京地区说唱文学发展的初期、中期、后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认为清代的说唱文学处于我国说唱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传承了许多具有地域性的曲种,艺术形式上发生裂变与整合,节目流派纷呈,名家名角辈出。在清代中期和后期,北京的说唱文学发展尤其具有时代特点。此外,文章还归纳了清代北京说唱文学研究的五点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北京的文化建设要站在国家首都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履行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推动首都城市四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围绕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支撑和战略措施对推进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粗浅的理论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的文化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色列具有古老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产生过广泛的辐射效应;但这种文化又最能充分地获取时代性内容,从而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因此,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初的边塞词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一部分清初边塞词中,或隐或显地包含着作者怀念前朝的遗民情结,屈大均、朱彝尊、曹溶三家的此类边塞词创作最为值得关注。故国之思无疑是这类边塞词的共同主题,但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又各有侧重。此外,遗恨与反思还使这类边塞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艺术角度看,边塞文学所特有的雄浑、凄楚的风格正与"遗民"的特有心境相得益彰,甚至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边塞内容写遗民之思,愈加深化了后者的感染力,使后者显得苍凉、厚重,这也是清初"遗民"边塞词往往得到词论家好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在宋代之时台澎就属今天福建省晋江市管辖;元代时在此设立澎湖巡检司;明代时设立了一府、二县;清朝初年设立了一府三县,归福建省管辖,公元1885年正式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台湾建省后,作为第一任巡抚的刘铭传对台湾从政治、经济、政区、交通、教育、海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新的适应省制发展的建制与改革,使台湾省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肃亲王善耆在世的年代,正值清王朝国势陵替,大厦将倾。为维护王朝的统治,善耆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人,举办了诸多新政,如整顿京师巡警、制定报律及出版律、筹办京师自治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革新人士的诉求和时代发展的意愿,对京师建设和新政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竹枝类乐府的泱泱大国,各类《竹枝词》现存23000馀首。其中,"海外竹枝词"数量众多,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朝鲜、法国、德国、英国等。内容上,或记录亚洲各国的风土民情,或介绍欧洲各国的工业文明,在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清代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览型寺庙靠近风景游览地、与风景游览地和园林一起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阶层和平民百姓阶层休闲的主要场所。本文以清代游览型寺庙诗文统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寺庙尤其是佛教寺庙自身吸引能力的增强,宣南汉族文人的聚集效应及文人对城区荒野环境和野趣的新偏好是清代外城西区休闲功能和地位迅速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户时代,来航至长崎贸易的中国大陆商船有很多,但其中大都是为贸易而来的商人,并不是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人物往来。不过,由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与海外的交往被严格制限在长崎,因此,与赴长崎的唐船和荷兰船乘员进行交流,对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是能够接触外国人的唯一机会,许多日本文人为此而造访长崎。本文以在长崎从事日中交流的来日清人为中心,窥探当时日中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在清初经世致用学风中有不少学者是逃避功名的遗民及其子弟,他们性情大多特立独行、不入流俗,交游大多以性情中人为同类,人生境遇大多坎坷,所学无用武之地。京籍的刘献廷便是这一风气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9.
清王朝(1840年以前)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英国,主要原因并非清代出现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是表现为西方英国经济的加速度式发展,清代在经济上比唐宋明王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速度选不如英国,因而拉大了发展的差距.中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具有广阔市场的社会性盈利产品及生产技术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而清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同时,清代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较前王朝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