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分异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治理是当前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要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划分类型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是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之分.基于此类划分,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在内容和机制上的分异,分析了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并建立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综合景框.  相似文献   

2.
网络结构是当前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组织研究者获得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网络治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组织治理以及网络有效性对社会治理有着关键性影响。通过对网络构造的考察,基于各自不同的结构特性,可以把网络治理分为共享的参与治理、领导组织治理和网络行政组织治理三种形式。每种治理形式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有效性或无效性。通过考察每一种形式的有效性条件可揭示在何种网络构造条件下选用何种网络治理形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治理:内涵、结构、机制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网络经济形态为研究背景,尝试探索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网络治理的基本内涵、结构、机制以及应用领域。本文认为,网络治理的核心属性是有关网络化背景中经济主体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组织之间的决策科学化问题、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以及网络组织自身的决策科学化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网络治理相比于市场治理和层级治理这样的组织交易模式,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为经济主体创造价值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经济下,由于企业治理交易费用条件的改变,出现了以业务外包、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非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取代一体化组织形式的趋势。非一体化组织是一种企业网络组织,在企业网络组织之间的交易既不同于市场交易,也不同于一体化组织的内部交易。而这种企业网络组织治理的形式是一种超契约治理,它依赖于企业网络中关系的结构嵌入,来达到相互协同的目的。以企业网络关系为基础的超契约治理具有一般契约治理所不具有的优势,适应了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的企业治理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产业集群主体问和谐的竞合关系,是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治理机制作为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是协调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的关键。文章从产业集群网络组织属性出发,通过对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以契约、政府公序和组织私序为代表的正式治理机制和以信任、声誉和集群文化为代表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对形成和维系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通过完善网络治理机制来建立产业集群有效竞合关系的路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治理:组织、形式与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网络政治生活中,网络空间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个人、组织和计算机构成的网络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虚拟组织。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可以从组织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借鉴其治理的知识。作为一个特殊组织形式的网络空间,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内外部关系,在治理形式上可以归结为自我治理、关键组织治理以及专门实体监管三种形式。在考察采用某种形式而非其它形式的逻辑依据时,从影响网络空间治理形式的因素来看,信任、规模(参与者的数量)以及网民心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网络交流的重要形式,网络社区是建立在社区成员彼此信任、相互交往基础上的,要实现网络社区良好的网上沟通功能,需要对网络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网络社区是一种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社会意义上的群落组织,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从治理途径与方式看,网络社区治理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技术治理方式;法规及行政治理方式;关系治理方式;文化治理方式。技术治理建立社区平台运行规则,法规与行政治理框定网民及网络相关主体行为的最大边界,这两种治理方式是网络社区健康发展的强制性保障。但是,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仍然可能存在很多低效率和非道德的行为,因此关系治理和文化治理也应当成为我国进行网络社区治理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8.
孙鳌 《江淮论坛》2007,(4):23-30
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我国企业集群的共性技术和区域品牌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集群联盟提供集群公共品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分析了集群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和通过集群联盟提供集群公共品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构造集群联盟治理结构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
信任、契约与网络组织治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对单个企业治理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对治理机制的研究也在发生同样的转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契约属性,论证了信任是网络组织形成的基础;进而梳理了国内外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两阶段论,即网络组织创建时的正式治理机制和创建后的关系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作为网络组织形成基础的信任,这种治理机制的内涵、功能及其与其他关系治理机制的关系,并指出信任治理机制是网络组织基本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芸 《理论界》2014,(1):166-170
通过运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对我国参政党、执政党、司法或立法组织牵头推动其他不同组织之间合作进行公共治理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得出对公共治理中组织合作方式的一种社会网络理论框架内的描述。分别用"弱关系的强力量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和"含有对等性思想的网络位置和社会角色分析"等理论对组织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描述,最后获得从社会网络视角看组织合作的清晰描述和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1.
理解企业集群这种既非市场又非科层的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有两个重要维度——地理和网络维度。地理维度与企业集群中的特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和产业本地化密切相关,而网络维度与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紧密相关。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一个解释产业本地化的概念模型,并对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的研究述评——一个既非市场也非科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组织现象。它的本质是一种既非市场也非科层的特定的治理机制,它作为一种企业网络系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从治理的角度看,它具有宗族的性质,能够创造信任和竞争优势,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又不同于科层的独特的治理形式——网络治理;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具有特定的结构——企业的网络嵌入性和功能——能够协调和保护交易,创造控制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尤其是利于创造网络资源和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村宏观政策转型后,一些农村基层政府尚没有从“管治型”治理转向“为农服务”和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型”治理。农村基层存在的治理危机状况可以概括为选择式治理。选择式治理在现实治理中主要表现为控制、掠夺式治理和放任、应付式治理两种形式。导致这一治理方式的主观原因是政府部门的自利性,客观原因是现行的压力型体制有缺陷和农村社区自组织治理不足。完善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必须坚持系统思考,在宏观上,需要破解压力型体制;在微观上,需要构建微观社区自组织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我国一批国有企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框架 ,但原有体制的许多问题在新的改制形成下依旧存在。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2.0(Web2.0)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嵌入所形成的治理过程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网络性特征日益凸显,为协同治理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体系治理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协同治理的创新发展,在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重塑治理结构、整合多元系统、统筹各方行动、整体应对全局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以技术嵌入和更新为突破口,从机制修缮逐步推向体制萌动,实现公共治理中权力结构、关系结构和行动结构的实质性变革,从而有效地契合了当下的发展要求.当然,Web2.0时代下体系治理的出现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与困境,需要在现实发展中进一步重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企业组织机构 ,而且需要建立企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中的治理——公共治理的概念厘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是一个年轻、不成熟、内容庞杂的理论,公共行政学者意欲进行治理研究,首要的是对公共行政中的治理进行概念的界定和厘析。在分析完治理兴起的实践背景与思想背景之后,本文将公共行政中的治理界定为公共治理,它是指在自组织网络治理的基础上,政府参与其中并起“元治理”作用,政府与自组织形成互动型治理网络,共同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形式。该定义突出了自组织网络治理的重要性、政府的“元治理”作用以及政府与自组织网络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时,为了廓清公共治理的外延,本文分别对比了公共治理与统治、公共治理与新公共管理两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就公共治理与统治而言,它们的区别在于自组织秩序和统治秩序、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单中心控制与多中心治理等三组相互对立的范畴;就公共治理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而言,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化治理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多样的组织及其多元的利益诉求,客观上冲破了政治参与的传统框架,从而建立起一个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络状的。网络化治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凸显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网络化以及治理责任的分散化等明显特征。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中,作为核心主体的政府、参与主体的企业和作为第三种力量的非政府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9.
树立生态文明社会风尚,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以生态信任为突破口。通过梳理治理体系和其中信任要素的演化过程,构建信任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从一元政府统治到多元主体治理,信任经历了被动信任到公共信心再到主动信念,以及个体信任到组织信任再到制度信任的发展过程。来自公众行为统计、政府官方文件和生态危机事件的典型证据表明,我国的生态信任层次仍处于初级阶段。生态信任水平的升级,需要依托生态政策信任网络、生态市场信任网络和生态社会信任网络的协同,构建生态信任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20.
李颖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73-176
企业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决策复杂性与决策难度不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治理理论在企业中大行其道,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在对治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对治理维度与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明晰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三种模式的演进路径。由于治理理论存在残缺性,而知识作为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己成为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经济活动,所以,知识治理维度将成为治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把知识治理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内涵、形成原因与研究主题,以期拓宽并深化对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