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国家提倡生态省建设。从生态经济学理论出发 ,研究解决生态省建设中存在的经济与生态如何协调发展问题 ,对生态省建设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比较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在现代化进程中迅速由“经济中省”跃升为“经济大省”,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浙江省的发展模式还不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生态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目前,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状况虽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它们在工业化顶峰时期的严峻环境状况相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法制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各种手段,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比较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在现代化进程中迅速由“经济中省”跃升为“经济大省”,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浙江省的发展模式还不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生态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干经济发展。目前,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状况虽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它们在工业化顶峰时期的严峻环境状况相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法制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各种手段,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日本在区域开发建设的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后期开发过程中均注重通过立法、政策、规划等来加强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立法先行、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建立强有力的专门开发管理机构等是美国和日本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区域开发建设应汲取和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建设。专门出台一部区域开发建设的基本法、完善区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以及确立统一的区域开发建设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我国区域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是实现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子中 《学术交流》2006,(9):133-136
目前,我国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城市制度建设、城市人际交往关系、城市的精神生活等非物质方面。实践表明,单纯依靠经济技术的力量是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所以,精神生态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精神生态对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与城市精神生态危机有关,并且,城市精神生态严重危机有可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危机。因此,营造健康的城市精神生态,必须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端正对城市的认识,摆正政府的位置,加大对社区的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产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锐  王蕾  王超 《学术交流》2006,(1):113-116
黑龙江省西部土地沙化面积正逐年上升,给沙区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多年来,在沙区治理工作中只是被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建设分离,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不能协调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发展生态产业对于保护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建设生态产业要加强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建设,发展农业资源型生态工业,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8.
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辽宁的重大举措。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连接辽东半岛开放型经济和辽西沿海城市群的重要枢纽,也是环渤海沿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密集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关系密切,极具发展活力。鞍山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辽东半岛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连接带,在建设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中负有重任。我们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加快经济隆起。充分发挥鞍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精品钢材基地,努力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9.
黄娟  高凌云 《创新》2015,(2):70-76
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两大组成部分,两大建设紧密相关而且相互影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保障生态文明。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厘清了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提出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危机就是政治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向生态政治,以及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政治建设,重点分析我国政府建设生态化、法制建设生态化、民主建设生态化问题,是推进我国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何元睿 《社科纵横》2006,21(5):26-27
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而随着一系列生态重建工程的陆续实施,却又不可避免地引发出生态重建与保护农民利益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如何使得生态重建与保护农民利益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1.
港口是城市的纽带,城市是港口的依托,具有天然物流属性的港口对城市贡献功不可没,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港城联动.但港口与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城市多元化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的自增长发展,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呈边际递减趋势,产生局部冲突也是事实存在.解决的方法是围绕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和整合目标,通过合理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适度的港口发展规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通道建设等手段来解决港城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近年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到提出"生态文明",显示党中央、国务院将环保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这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企业的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规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不少中国沿海城市的追求与行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航运产业基础雄厚、海洋经济高度繁荣、海洋科技保持领先、海事服务优质高效、海洋治理辐射全球和营商环境稳定优良等六大重要特征。在回顾中国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实践后,对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从完善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提升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中,有75%的经济产出来自于城市,2009年中国城市的GDP占比已经超过7成水平,城市化率已达到46.6%。城市在推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使亿万人口摆脱贫困,然而,如此可观的城市化率及规模必然会伴随着空前的自然资源的消费和损耗。鉴于我国目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交通拥堵状况恶化、资源承载压力加大的城市发展特点,在生态经济城市理念以及国外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指导下,应构建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变革公共治理模式来实现我国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梁志伟  高菊 《探求》2014,(2):74-7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持续发展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幸福的生活依托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化的生态环境也是幸福社会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分析幸福与生态的关系和广东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生态举措,即优化生态格局,提升生态效能;构建生态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保,构建宜居城乡;完善生态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提升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正在进入新的“凯歌行进”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已经提上日程,需要进一步加快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认清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动力,认定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客观地做出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评价,负责地做出中国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创意:注重加强海洋国土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海域经济开发意识;注重完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和海洋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注重培养海洋高级人才,通过加大投入来推进海洋产业高科技化;注重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海域经济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促成陆海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态势;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推进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孙中山“经略海洋”设想到现阶段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政策性安排。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5,21(3):53-57
秦巴山区是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殊区域,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已起到了生态改善和脱贫致富等多重积极效应,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自觉地配合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总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环境建设方案,生态环境建设同调整产业结构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等。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艳伶 《社科纵横》2012,(2):102-105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圈"囊括了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和青海省的8区20县,无论是地理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文化实力,这都是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建设目标。建设"大兰州文化圈",在区域内构建"文化事业共享、文化产业互补"的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兰州及圈内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制约我国山区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人口数量过多与质量低下是山区协调发展中一切矛盾的根源,缺乏发展资金和有效的技术支持系统是自然资源利用粗放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非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相背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建立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与技术体系,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并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山区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浅探解力平楼贤政高速拓展的农村工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是浙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则是浙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在剖析问题与难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要以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为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