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毛泽东的科技思想□陈李龙毛泽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在领导党和国家的工作时,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为使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认真探讨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对振兴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起点在何时?以什么论著为标志?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其思想起点应该比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认定要更早些.以1933年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为标志,此后毛泽东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论述,都以此为起点,并打上了这时思想的深重印痕.不仅如此,毛泽东这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展望,还深深地影响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论述.因此,毛泽东现代化思想起点时期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建党思想及其新发展王世谊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卓著,他以奠基和开拓性地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运用发展于中国,形成了党的建设的理论而垂范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正喜 《江汉论坛》2002,3(7):78-81
与西方现代化自然演进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霸权威胁和文明示范下展开的。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背景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条件,并且走自己的道路。基于此,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等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作了思想上的指导。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这样一个前现代国家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艰难地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代中国现代化显得过于迟滞。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分析其现代化思想的成功与失误,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多少先驱者为之抛头颅、撒热血,无怨无悔。在这些先驱者中,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毛泽东。为了中国的强国梦,毛泽东呕心沥血,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可以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挫折,与毛泽东的现代化建设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他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至今仍闪闪发光,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的理论活动,以中国社会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科学的精苹。毛泽东在长期的理论活动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对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关于社会科学的本质。毛泽东认为,自然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装。社会科学则是社会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武装。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的失误和教训。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先驱。他的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借鉴原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取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思想精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一系列伟大构想和精湛论述,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埋下了伏笔,他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历史教训,亦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以为鉴戒的重要依据。研究毛泽东经济思想,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认识其渊源和…  相似文献   

11.
王戎 《理论界》2006,3(12):28-29
本文从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以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等方面分析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邓小平在此基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二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追求的目标,就其内涵来说,它不仅指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了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是指社会各方面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设计了宏伟的蓝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而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周思来的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很值得研究,他的现代化思想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他的现代化实践是极其伟大而光辉的。本文试从现代化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姚永利,伍启杰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这是一百多年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历史条件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不...  相似文献   

14.
胡彩芬 《学术论坛》2001,4(2):25-28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邓小平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则在理论和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本文分别论述了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振兴中华,把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一切爰国的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立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到他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辛探索,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家和举世公认的战略家。当我国历史跨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以天才的智慧和伟大的气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运筹着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战略方向,谋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从而形成了指导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经济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毛泽东规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把我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中国未来观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辛向阳一、毛泽东的中国未来观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毛泽东同志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战略目标,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经济辩证法思想为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留下宝贵的理论遗产。阐述了毛泽东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思想不但极其丰富,而且自成体系、全面而深刻。邓小平的领导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他不仅坚持了毛泽东思想,而且把被林彪、“四人帮”歪曲了的毛泽东领导思想恢复了本来面目.地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又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领导理论,从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邓小平同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思想。一、邓小平的干部“四化”思想是对毛泽东德才兼备思想的发展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阐述了德才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精髓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郭文卿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不仅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古老的中国获得了新生,使倍受欺辱的中华民族站立了起来,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谱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