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4,(10):46-47
自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新型关爱性救助制度以来,全国共有经改制转换和新建的救助机构909个,其中由地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管理的有369个,由县级民政部门管理的有540个。各地救助管理站规模大小不一,功能繁简不同,这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设施基础。出乎预料,实施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制度以来,受助人员并未蜂拥而至救助管理站,相反有的救助管理站出现了无人上门求助的反常现象。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如何建设救助管理站问题予以深思。  相似文献   

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下简称“新办法”)。这一天宣告了实施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即将执行。辽宁省民政厅同时转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民明电[2003]1O7号),从这一天开始,大连市收容遣送站和全国各地百所兄弟站一起,开始了彻底的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设施的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和改建。  相似文献   

4.
废除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实行关爱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政府加强和改善社会行政管理的一次改革和重要行动,也是政府履行职责,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一条途径和措施。"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是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存问题是政府推行亲民爱民政策的体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  相似文献   

5.
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作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采取的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收容遣送时时围绕着社会救助的性质上下波动、发生偏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实施新的《城市生活无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延续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我省按照国家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开始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管理,各地救助管理站严格执行国务院391号令,关爱性的救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将于8月1日实施,同时废止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管理办法》,收容遣送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日以来,海南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民政部以及省政府等有关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履行救助管理工作职能,切实承担起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职责,及时废除了过去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建立起以“自愿求助,无偿救助”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4,(8):30-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一年。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新的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解决社会困难群众生活问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流动促社会发展,同时必然出现城市困顿人口的新趋势面前,果断废除已经不符合形势要求的收容遣送制度,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现由管制到救助的质的转变,这是我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行政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李平 《社会福利》2009,(4):46-47
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废止以来,政府便不再强行禁止城市流浪乞讨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以"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救助管理制度,这在客观上默许了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于是,我们的身边渐渐地多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蹲坐或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靠他们的腿和嘴来向这个社会索要物质与金钱.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4,(8):25-26
设置救助站点 建立点线面结合的救助管理网络 为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实际出发,设立5个救助站和14个救助咨询接待点,通过"5站14点"的动作,理顺了救助工作"入口"环节,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点线面结合的救助管理网络:一是将原有"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和"萝岗分站"改造为萝岗救助总站和市区救助分站(增城市以及番禺和花都两区分别设救助站),具体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根据民政部的部署,安徽省及时对全省原收容遣送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拆除铁栅栏、铁门窗,清除“监所”模式。对1982年以来颁布的各类收容遣送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召开了全省救助管理业务科长及站  相似文献   

15.
一、处理好学习法规与执行法规的关系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救助管理制度是由收容遣送制度转型而来的一项民政工作全新业务,正确地学习和执行国家有关救助管理法规和政策至关重要。2003年6月国务院发布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流浪乞讨现象与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此前,各地政府已按新《办法》人文化管理规定要求,在原收容遣送站基础上改造为新的救助管理站,站人员执法思想也都进行了教育转化,应当讲,目前的救助管理站已基本具备《办法》所规定的一切接待条件,所需经费依照《办法》有关配套政策,已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以来,贵州省各级民政部门及各救助管理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由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的平稳过渡,贵州  相似文献   

18.
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中的人性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前权  叶蓓 《社会福利》2004,(11):31-35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新办法的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4,(3):20-25
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为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工作,实现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20日,下发了《广东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粤府[2004]10号),湖北省民政厅于2004年1月2日制定了《湖北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规程》(鄂民政发[2004]2号)。现刊登如下,以便各地借鉴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1日,作为中国民政史和中国法制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历史将永远铭记。从这天起,《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三年来,“以人为本,为民解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