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宰相之杰”的张居正 ,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排除种种阻力与干扰 ,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政绩 ,缔造了所谓万历新政。但是身后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令人感慨系之。后人在复述这一段历史时 ,在赞誉他的同时 ,导致一种过于讳言其过的倾向。本文透过四个方面的剖析 ,意在窥探这位政治家的内心世界 ,以显示历史的另一面 ,更接近其真面目 ,并非故意抬杠 ,做什么翻案文章  相似文献   

2.
明朝张居正改革,是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发生在万历元年至万历十年间(公元1573—1582年)。此时正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本文拟仅就张居正对驿传制图改革的成败得失,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我国的驿传制度由来已久。甲骨文中的“驲”,即驿站中的专用车。随着国家制度的日  相似文献   

3.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而成为激化明末西南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在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立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重视对历史的借鉴和阐发,形成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历史思想,诸如变通思想、经世意识以及安顿民生、严肃吏治、重视教化、反对迷信的务实精神等。这些不仅与当时的空疏学风形成鲜明对比,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秦汉时期的改革王汉昌一秦朝改革的成功与失败秦朝的改革是成功的。秦始皇运用商鞅变法以来的改革政策缔造了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基本的政治格局。但秦朝是短命的,它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而这种短命又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父子的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试论明治维新时期的地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以前 ,日本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依附于封建主 ,被束缚在土地上 ,按时缴纳年贡。贡租是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农民除了要缴纳占收成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实物地租外 ,还要缴纳十几种杂税和履行各种义务。明治维新后 ,由于打破了藩界 ,取消了关卡 ,国内统一市场开始初步形成。可是在农村 ,旧的封建贡赋制度仍然存在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治政府认识到 :“租税是建国的根本和关系到民心向背的极其重大的事情。”所以 ,明治政权建立不久 ,便迫不及待地要改革封建的贡赋制度和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度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扩大财源。总之 ,明治政府推行的地税改革废除了种种封建限制 ,使封建生产关系基本解体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使日本农业开始走上近代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公元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末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东南地区城市市民阶层的势力也有所发展。当时封建的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为了满足奢侈享乐的需要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一些地方聚集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无家可归的“流民”。可是土地兼并继续在疯狂地进行。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朱厚照,登极的一个月里,就霸占了几万顷土地,建立了三百多处皇帝私人  相似文献   

9.
朱明王朝到了嘉靖、隆庆时期,已呈江河日下之势,内忧外患,百孔千疮,廷议汹汹,百姓嗷嗷。而隆庆六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数年之间,纪纲振举,百司奏职,海内之治,庶几小康。”①虽然,张居正的成功是暂时的,个别地主阶级的改革家岂能挽救其整个阶级没落的命运?我们感兴趣的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中叶,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萌芽初露端倪。隆庆,万历年间,张正居实行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务实色彩的改革,其措施看似十分平凡,但社会效益却异常显著。本文拟对这场务实改革的特色进行分析,并试与历史上其他改革相比较,探寻其务实特色的源流。  相似文献   

11.
(一)在我国封建社会临近崩溃的时期,为了挽救明王朝内外交困的危机,张居正领导了一次著名的政治改革,对儒家路线和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和斗争。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1547年(明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公元一五二五——一五八二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张居正生活的时代,已经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封建制度明显走向下坡,当时的社会情况是“豪强兼并,赋役不均”,“吏不恤民,驱而为盗”,阶级矛盾很尖锐。张居正为要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在政治上进行过一些整顿和改革,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一定效果;哲学上他也有一些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明代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尊法反儒的思想家。张居正的世界观,认为“天”是“茫曼(min音民)漠溟,澒蒙鸿洞”,即是混沌一团的物质性的原气。正因为“天”是充满着流动性的气体,所以是“动而不居,运而无积”,会不断地进行运动,但不是具体的事物,没有固定的方位和体积。从张居正看  相似文献   

13.
熊召政的《张居正》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一个虚构性的文本来思考关于改革的话题。对于改革家的张居正而言,何以“成于改革,毁于改革”?对于由张居正所推动的这场改革运动来说,又何以“成于张居正,毁于张居正”?这里是否包含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国改革的死结?《张居正》揭示了张居正改革最终未能完成制度性的设计,使体制有一种自我适应和调整的能力,而仅仅依赖于体制内个人的良知与威权,则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报局创办之初,就鲜明提出以满足军务需要为第一要务。以往学界在论及电报局时,很少关注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两个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战的硕果,其中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功绩。本文就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3,(4):60-61
许多学者认为,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他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我认为,对张居正无限拔高的做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人才群体--"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一人才群的出现,对于辛亥革命尤其是武昌起义起到过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对新军的革命化改造、组建革命团体、开展革命的舆论宣传,以及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分析,阐述了资本经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并提出国有企业在推进资本经营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工会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工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高校工会工作者必须明确使命,强化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共同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与共同胜利的历史。早在民主革命斗争中它基本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纲领和主张,毅然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