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认为,清初顺治年间,满汉民族矛盾曾经一度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由于清政府强制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引起的。诸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等政策,都严重地侵犯了广大汉族人民(包括一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反抗。汉族大学士陈明夏曾说:“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表明剃发、易服是引起天下不太平的重要原因。然而,与剃发、易服相比,圈地、投充、逃人等法令,对汉族人民身家性命的危害则更大。下面仅就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逃人法的演变略作分析,以便从中了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2.
清初东北流人诗,是在清初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镇压和流放的政策中产生的。从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到康熙死去的八十年;是清政权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并从精神上打击反抗的意识,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打击相结合的两面政策。在大开科举考试,使“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的同时,对敢于反抗的汉族知识分子施行严厉的镇压。清初八十年,连年而起的科场案、江南奏销案、浙  相似文献   

3.
蒙古西征带动了大批汉人西迁伊朗。汉文、波斯文史料及考古资料显示,西迁汉人中有军匠、医师、工匠、画师、厨师等各类技术性服务人员,其中大部分人为蒙古统治者服务或在宫廷效力,也有一些人在民间讨生活,还有部分人失去了人身自由,沦为奴仆。汉人移民在伊朗生产、生活,将汉地的科学技术、医学药学、艺术风格、饮食风俗等带到伊朗,为波斯文明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汉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4.
李丹 《兰州学刊》2005,(6):202-204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巨大的转轨成本给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动态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缓解这个压力必须从基金的征收、运营到发放每一环节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在基金管理的征收环节中,社会保险逃费问题严重损害着基金的长期动态平衡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研究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逃费的现状,探讨逃费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逃费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在私有制下的法制和道德本质上没有公正和正义价值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统治者皆在实践自己的治国方略。奴隶社会,这个社会形态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为了维护其私有制,统治者开始建立国家机器,实行暴力统治。但暴力统治的结果必然是遭到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除了继续使用法制以外,开始实行所谓的“仁政”即封建礼教,实际上是“人治”。本质上同样是为了保护少数剥削者的私有利益和防止农民的反抗,而且开始从精神上奴役农民。从封建社会开始,统治者实行了“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但是无论是…  相似文献   

6.
《柏青哥》以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为起点,讲述了日本殖民者在朝鲜贵族无能、统治者腐败的前提下,普通人如何生存与反抗的故事。小说中共涉及到四代人长达百年的移民生活,展现了日本吞并朝鲜后,被迫流亡到日本的朝鲜人,与出生成长在日本的朝鲜人,对抗或是顺从社会的内心斗争。从社会决定论视角下解读该小说,研究大时代和移民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移民者如何接受自己,并被社会接受的心理活动,以及一系列与人性、名利、社会现实相关的矛盾,阐释了在民族精神与自我认同不可兼容的条件下,受社会支配的个体应当反抗还是顺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朝逃田产权制度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光 《文史哲》2005,(1):48-55
比起唐朝五代 ,宋朝逃田产权制度变迁的特点 ,一是更加法制化 ,制定了“逃田法”、“远年无案籍逃田法”、逃田“请佃法”之类的专项法规 ;经常以诏敕的形式对这些“常法”作临时调整 ;官府在处理逃田产权时 ,更加注重以法律文书或者官府文书为据。二是制度更加细化 ,对逃亡原因不同的逃户的土地所有权的保留期限、复业后的收益权等作出不同规定。三是制定和调整政策时的财政考虑更加突出 ,更多地采用田赋减免措施 ,调整逃田收益权在官民之间的分配。四是南宋进一步加强对“请射”或“权佃”逃田者的权益保护。同时 ,中央对地方政府实施逃田产权制度的职责规定更加明确。但是 ,受地方官员考课制度的影响 ,加上南宋以来财政困难加剧 ,地方官员上供财赋的压力增大 ,地方政府在处理逃田产权中存在着申逃不实和非法赋敛等诸多弊端 ,大大削弱了逃田产权制度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初统治者把战略重心放在东北。1684年康熙实行开海贸易政策后,促进了东南地区的繁荣,并使得东南沿海与东北沿岸的商业网络连为一体;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统治者逐渐形成了东北与东南密不可分、战略利益与商业利益紧密结合的新的战略观。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女性拐逃兴盛.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司法实践中亦加强了防范.同时,女性拐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救济,这对防止和控制女性拐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其时各种防治措施并未能真正地减少女性的这一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高伟 《兰州学刊》2008,(4):134-137
私法中的人的形成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市民社会是与家庭和国家相对的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促使传统家庭解体,家庭的政治功能消亡。进而使社会的内在联系从血缘性关系向契约性关系转变,平等、独立的人形成,并且在立法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上说,“父子互隐”与“窃负而逃”都涉及亲情与礼法的关系。从对象上说,父子互隐和窃负而逃都涉及儒学群己关系,其中父子互隐主要涉及父与子、自己家与他人家,窃负而逃主要涉及自己家与他人家、家与国。从孔孟角度看,孟子希望舜窃负而逃、而孔子则未必赞成鲁国直者父子互隐,孔孟在此有所不同,孔子的态度有利于群体和谐。  相似文献   

12.
论清初畿辅的投充旗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令志 《河北学刊》2002,22(1):142-145
在清初圈占旗地时 ,内务府及八旗贵族等 ,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补充庄园劳动力 ,曾一度大量收取投充人 ,投充亦成清初之“恶政”之一。八旗王公和内务府等将投充地亩设置纳银庄 ,将带投土地多者为庄头。另外一些没有带来土地的投充者 ,他们可以为主人分得绳地 ,并成为内务府皇庄和八旗王公庄园的劳动力 ,此类投充者解决了清初八旗庄园因“逃人”而致使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故清初曾一时出现八旗赖投充者为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依据档案资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进行了论述。唐宋以来,茶马互市作为内地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兴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商旅裹足。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法、马政极为重视,整顿和恢复茶课制度,严密管理制度,优恤茶商,以济茶运,因时调剂,以应战马之需,从而保证了茶马交易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对清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科举与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封建士子把“学而优则仕”看作是变更自身命运的希望,也视为获得社会承认的某种荣誉的标志。而封建统治者则把科举当成稳定社会、维护自身统治的一剂良药。从本质上讲,科举制度是买卖关系在君臣之间的反映。清王朝有效地运用了这一人才选举制度,巩固了它入关以后的统治,使大多数士人成为科举的奴仆,心甘情愿地受人摆布,这是统治者的喜剧,是士人的悲剧。清代科举之八股文上承明代,其弊自不待言,但它与文学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不是“一言以弊之”所能解答的。  相似文献   

15.
夏艾青 《船山学刊》2011,(2):106-109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异化思想的哲学家。庄子以”道”作为参照标准,来探求人的本然状态。从反异化思想这个角度来看庄子的“人道”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仁义道德是禁锢心灵的赘疣,使人丧失心灵的自由;二、仁义道德是统治者为虎作伥的工具,统治者将个人的意志上升为伦理准则,以此奴化民众,自己则肆无忌惮地逍遥于仁义道德的约束之外;三、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对机械的依赖可能导致人依附于机械。丧失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涉外税收中的逃避税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加入WTO ,涉外税收呈飞速增长势头 ,且逐步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 ,涉外税收管理滞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偷、漏、避税现象比较普遍 ,逃避税方法也不断翻新 ,且几经国家出台各种政策进行多次治理 ,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 ,本文试图就涉外税收中逃避税现象进行一些揭示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外商在我国的逃避税方式在我国从事投资经营的外商及个人 ,逃避税方式五花八门 ,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我国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不平衡进行避税 为了吸收外资和方便外资经营 ,我国各省、地、市出台许…  相似文献   

17.
清初由于统治者的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普遍的逃避现实心理.这种心理也影响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品侧重于才子佳人、穷书生发达和喜剧性故事等,远离现实,不能真实、本质地揭示现实矛盾,表现出明显的自娱倾向.  相似文献   

18.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西迁的社会影响孙艳魁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正义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大批战区人民为了逃避战火,为了抗日,沦为难民流亡到我国的西...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明末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到清初才逐渐获得解决,清初的各项经济措施,也都是发源于明末的各种社会问题。明末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皇朝,但明朝遗留下来的各项社会问题,到清朝才告一段落。过去史学界关于清初历史的研究,往往有人喜欢割裂明末清初之间的有机联系,他们强调满族的落后和野蛮,把恩格斯关于易洛魁部落的论述硬套在满族身上。他们认为清初是一个黑暗的倒退的历史时期,由于满族的落后,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延缓了一百二十年。另一些人在研究南明史时,把清初的抗清运动加以全盘肯定,认为满族入关以后,阶级矛盾交织着民族矛盾,社会的危机更加严重了。也有人把清初的人口稀少经济萧条归咎于满族入关的原故。这些观点完全不符合清初的历史事实。清初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巨大意义的历史时期。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无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在法治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反思。本文主要阐述现代法治理论的基本观念、原则和精神,结合我国的一些现实条件探讨法治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几个基本观念问题法治是指一个社会以法律进行的统治。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一种进行社会控制的根本制度,它要求社会中所有的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按照代表公众意志的法律制度或体制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控告、认定和制裁。法治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限制统治者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定的规范。社会通过这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