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经济是一种区别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社会建设力量和资源分配方式,其经济发展方式嵌入社会的发展,回应的是人类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社区中,小区业主大会自主掌握社会经济管理权,维护社区的社群利益,推动社区邻里合作和日常化的民主参与,回应社区业主的共同问题和社区的发展需求。城市社区中的社会经济能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提高社区参与、积累社区社会资本,有助于回应社区矛盾突出、邻里关系冷漠以及社区参与不足等城市社区治理难题。因此,社会经济成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剂新良方。  相似文献   

2.
社区异质性、社区公共性与社区整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本文关于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中心命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和社区公共性衰减现象,回答了以重建社区公共性来促进社区社会需求整合、构建社区有效治理的方向与可能。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微是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与社区公共性衰减的三个重要机制。社区异质性在宏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结构的差异、在微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需求的差别。同时,社区异质性弱化了社区公共性,使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威胁了社区整合。因此,重建社区公共性是整合差别化社区社会需求、防止社区"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的关键。重建社区公共性意指建设社区多元主体或社区居民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共识和认同感,社区公共性是一个社区中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公共价值,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相互承认彼此间差异并能一致行动的合法性基础,是对社区居民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公共规则,也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动员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文章从公共价值、公共规则、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和公共服务的维度讨论了重建城市社区公共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围绕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自然共享资源方面,并以“熟人社会”为前提。中国新型城市社区普遍存在“陌生人社会”情境,从而导致不同的集体行动产生机制和运行逻辑。参考中外学者关于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国新型城市社区的实际,将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共同需求—动员结构—制度规范”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共同需求是集体行动产生的引擎;核心行动者通过恰当的策略,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积累社会资本,是集体行动成功的关键;制度规范是集体行动长期维续的稳定器,成功的集体行动则是新型社区实现自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区文化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逻辑起点。社会资本从主观体验和情感需求方面为社区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社会资本的视野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思路,并且对社区乃至社会治理发挥有益作用。要实现真正的社区发育,还应在社区文化建设时以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唤醒社区意识、增强社区认同为主要目标,使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现代人栖息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宋庆华 《社区》2005,(2):27-27
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和培育,是中国社区向自治渐进发展的必然途径。自组织是不同于社区组织的,它的形成完全是用于满足社区居民共同生活需求和维护共同权益而滋生并发展的,是不承担政府公共管理功能的自我管理组织。它是一种居民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自愿组合并可持续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经济是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社区经济具有社会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的职能。社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有其内在的生存机制和外在的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专业化的工作质量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张卫  张春龙 《社区》2004,(20):18-19
社区文化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社区内,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社区群体,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等需求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文化活动。可以说,它是社区内人们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建设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唱主角。 居民参与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成  相似文献   

8.
张国隆 《社区》2001,(2):7-8
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街道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为抓手,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社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区域性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所以,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大都是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进行的。社区具有诸多社会功能,开发社区的社会功能的基本立足点应该以满足人们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面临的现实利益矛盾和问题也更为多元、复杂,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成为一项重要现实课题。社会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社会参与的内生力不足、社会参与的制度平台功能缺失、社区志愿服务处境艰难等诸多现实困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核心在于“共”,需有效提升社会参与度。为此,要明确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强化社会参与制度和组织构架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功能,注重共同目标认同和满足居民需求的工作导向,增强社区治理中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有着共同霸标与构造,其本质在于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共同生活的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这一结论也被世界社区建设历程所证实。我国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有其特定的时代必然性,社区在社会管理职能实施、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社区建设应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社会中,"邻里相扶,守望相助"是人们对社区共同生活的一种美好描述和期待。那么,在现代的城市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交往情况怎样?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邻里之间是否能够实现互帮互助?下面笔者利用在新疆某市开展的问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社区发展的历史及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史的考察,文章界定了社区的含义,认为作为人类的共同体,社区是在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类彼此相互的基本需要,在本质上它把个体连接在一起,通过参与共同体事务,为共同体服务来满足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公民社会的形式和表现形态之一。社区的要素包括区位、人群、组织、共同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赵大生 《社区》2004,(3):29-30
新加坡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具有亲和力的社区建设理念:个体——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庭——温馨而稳固;社群——积极并有爱心;社会——富有凝聚力和复原力。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现并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提升社区生活环境;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援助等。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建立纵横交错的社区基层的组织网络,引导各族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围绕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自然共享资源方面,并以“熟人社会”为前提.中国新型城市社区普遍存在“陌生人社会”情境,从而导致不同的集体行动产生机制和运行逻辑.参考中外学者关于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国新型城市社区的实际,将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集体行动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共同需求一动员结构一制度规范”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共同需求是集体行动产生的引擎;核心行动者通过恰当的策略,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积累社会资本,是集体行动成功的关键;制度规范是集体行动长期维续的稳定器,成功的集体行动则是新型社区实现自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基于参与治理的过程视角,上海P区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前期针对需求发现的社校合作策略、参与中期基于优势视角的资源整合策略和以契约及平台为基础的协同共治策略、参与后期基于过程目标和社会影响力维度的效应评估策略,为当前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庞兰霞  吴强 《社区》2005,(22):26-27
“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基层社区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使体育生活化,是社区体育的核心观念。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山东东营职业学院历时3个月,以位于山东东部的东营市为样本,选取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及垦利县街道办事处9个、社区45个、居民1800人为…  相似文献   

18.
论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社会化是我国目前有关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是我国社区建设社会化的基本任务,这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从政府的统包统揽转到利用社会共同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社区伦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伦理是指在社区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社区成员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及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社会的区域伦理和综合伦理。社区伦理最重要的现实基础是社区制度。由物的目标、关系目标和人的目标所构成的社区目标则是社区伦理的重要价值依据和导向,是社区伦理建设的最终落脚点。社会道德传统是社区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借鉴。社区伦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实现需要的功能、规范行为的功能和凝聚人心的功能。社区伦理的运行则要依靠舆论机制、教育机制、自我调适机制和组织机制的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武昌 《社区》2003,(22):25-25
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青岛市四方区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活跃在社区的民间服务组织也日渐成长壮大,其服务涉及社区教育、卫生、法律、文化、体育、福利等多种需求,拥有800多人的社区服务队伍,其中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占8成,社区社会团体占2成,已经成为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四方区在2002年社区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确立了民间组织服务社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