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研究《西游记》小说中失于考察,说作者“不懂佛学”。其实,作者不仅 懂佛学,而且精通佛学。所谓“荒唐无稽的经目”并不荒唐,《多心经》并不是作者误读,阿傩、 迦叶要“人事”也不是讽刺。《西游记》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和表现方法,决不能够用庸俗社 会学的价值体系去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
《文艺心理学读本》(王先霈著)于2009年8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采取了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相同的研究立场,即:把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当作心理事实去研究”。其目的在于引起青年学生对文艺心理学的好奇,引起他们自己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该书标为“读本”,用意在表示着重于客观介绍学界共识,介绍相关的学术资料,给学习者提供学术地图,而不是着重于表达著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隆中对》向为人们所称道。近几年,不少研究者对它更是推祟备至。薛国中同志认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后,刘备集团便“沿着《隆中对》的路线,进行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吴洁生同志也说《隆中对》被刘备用为建国方略。对于《隆中对》,更多的同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业师张大可教授认为它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刊载了刘友竹同志的《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一文。从争鸣与探索的角度来看,刘友竹同志的大胆假想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我认为作者在材料的引证和具体的推论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不同意见。关于李白身世的记载,较可靠的有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李《序》中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范《碑》中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根据李白生年推断,这牵涉到了李白的出生地望,李阳冰的序文盖出自于李白口述,所记当可靠,而  相似文献   

5.
1932年,朱光潜同志《谈美》初版问世。这本书既反映了在《文艺心理学》中的观点,又“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的是那里面没有的”,这里有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见朱自清为《谈美》写的序)1980年朱光潜同志《谈美书简》初版问世。这本书既答复了一些求教者的询问,也答复了一些责问。他表示决心“清理一下过去发表过的美学言论,看看其中有哪些是放  相似文献   

6.
“童心说”是李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李贽的哲学思想呈现出儒、佛、道多元化态式.李贽的后半生潜心研究佛学,但他不是认为物质世界为虚幻,而是肯定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正视现实世界.写于万历二十年的《童心说》,无疑受到了佛学思想的影响.“童心”的内涵与佛学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童心即最初一念”、“童心即绝假纯真”、“童心即清净本原”三个方面探寻李贽从佛学角度对“童心”作出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9.
美学家阿诺德·伯兰特说过:“美学上的文艺批评理论正象 其它领域里的那些理论一样,可以跟随着任何一种完全不同的方 向,一种理论完全可以按照批评家自己不同的见解为标准。” 毫无疑问,多种声音并存,多种方法同在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 评的显著特征。在流派繁富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大潮中,作 为现象学美学家的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完全不应该被遗忘 的。杜夫海纳是继英伽登之后最优秀的现象学美学家,甚至被誉 为现象学美学的当代巨擘。《审美经验现象学》和《美学与哲 学》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他从经过存在论哲学洗礼过的现象学 出发,建立了一种见解独到而又内容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是近百年来西方美学家们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由朱光潜同志首先介绍过来的西方近代的“移情说”在我国也有很大影响。但遗憾的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美学界关于移情作用的专篇著作却并不多见。最近,马采同志发表了《从移情说观点看审美评价的意义》的长篇美学论文,对移情作用和美的本质等一系列美学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文  相似文献   

11.
(一) 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思想体系,在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他“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而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不同于玄学和佛学。”茅盾同志则指出他的“二元论倾向。”最近《文学遗产》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随着弗洛伊德科学地位的确立,近代美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流派:精神分析美学。朱狄同志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说:“精神分析学是本世纪发端于奥地利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派别,它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虽然并不是美学家,但他所创立的  相似文献   

13.
过去,文学评论界对毛宗岗的研究是不够的,近几年来,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有的文艺论著贬斥过多。特别是在叶朗同志的《中国小说美学》中,用大量篇幅来指责毛氏评改《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而不是艺术家的眼光”,并说毛氏对历史小说的看法,是“保守”的。论者抓住毛氏在序及批语中说了几句强调历史小说要“据实指陈”、“真而可考”之类的话,便贬之为“把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混为一谈,这在理论上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4.
《刘子》一书,自宋元明清以来,书家多认为是北齐人刘昼撰,而不是梁通事舍人刘勰的著作,因而研究刘勰与《文心雕龙》者,也大都认为与《刘子》无涉。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称:“又按今存《刘子》五十五篇,本北齐刘昼撰,与《文心》各成家言;而前人多错认颜标,属之舍人,非也。余前撰有《刘子理惑》一文曾详为论列”。王利器先生《文心雕龙校证序》亦同杨说。现存各种《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论文、鲜有涉及《刘子》者。近来,学术界有的论者重新提出《刘子》的作者问题,认定《刘子》的作者是刘勰  相似文献   

15.
刘长卿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是唐代“诗国”里的“名家”之一。同时人权德舆说:“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稍后的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  相似文献   

16.
刘勰情志说和黑格尔情致说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向来重视对于文艺创作中思想与感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和范畴。大致说来,我国古代诗文理论中所说的“理”、“义”、“志”、“思”等,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思想认识和理性因素;而“情”、“情性”、“情趣”、“情韵”等,则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和感性因素。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以前,对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有“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主张。前者主要是根据《诗》的创作经验提出的,后者则主要是根据《骚》的创作经验提出的。但《诗》、《骚》本身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志”和“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不仅讲了诗歌言志的性质,而且也谈到它的抒情的特点。所以,“言志”、“缘  相似文献   

17.
尚乐林同志连续在《兰州学刊》发表如题文章,对晚清甘肃著名学者刘尔炘(1865—1931)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刘尔炘能从整体上把握中西主要传统精神之大概分野,透视双方内在的长短优劣,立志进行毕生执着的探索,并能不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首先,刘尔炘将中国流行的道家与佛学思想以及先秦诸子学说,与孔学和西学比较,指出它或则  相似文献   

18.
读了《江汉论坛》1980年6期吴林伯同志评论拙作《论<文心雕龙>的纲》等三文的大作后,获益良多,无任感佩!然而笔者尚有与吴同志商榷者,特草此文,以答雅谊。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有一句话说:“岂好辩哉,不得已也。”笔者此刻的心情,也是这样的。通读吴同志的大作后,感到我们双方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文心雕龙》之“道”的理解。吴同志认为《原道篇》所说的“道”是儒家之道,而笔者则认为是佛家之道,从而也就对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此笔者决定对《原道篇》之所  相似文献   

19.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绘画理论史上,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是一位颇有地位的理论家。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被认为是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理论。它在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命题。在已有的研究著述中,已有人指出其绘画理论与道家哲学的瓜葛,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倘仅止于此,还嫌不够。宗炳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那么,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其佛学理论之间,是了无关涉,还是有所联系?我认为,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  相似文献   

20.
札记一则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页载元稹《乐府古题序》一文,第二段第一、二句标点为:“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牍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此两句连读,于意不通。上句举刘补阙之乐府为例,说乐府开始于汉、魏;下句又举《文王操》等操、引为例,说乐府“不于汉、魏而后始”,前后自相矛盾,作者岂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近读明人冯惟讷《诗纪》,其《别集第二·题例》项下引用了此段文字,“之”字作“云”。则此二句标点应为:“刘补阙云:‘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上句为作者引述刘补阙的话,下句作者对所引进行反驳。如此,文意方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