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行体系构建逻辑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行学说的思想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五材源说、五星源说、五方源说等争论,但是这些观点无论在实践理论上,还是思维建构逻辑上,都缺少与五行学说各种宇宙演化哲学内涵相匹配的合理认知基础,说明这些传统五行起源认识观点并不可信.对大量先秦两汉文献的研究表明,五行学说是基于四时阴阳学说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主张将天道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统一起来,而《周易》也正因为能够体现此种理念,得以成为他构建其天道观的理论依据。在论及五行时,他一方面清除了前人以“五行”学说对《周易》的附会,对该学说所表征的世界图式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又根据“乾坤并建”的易学原则改造了传统“五行”学说,凸显了其作为价值本源的意义,为儒家的道德学说提供了形上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现在流行的中国哲学史大都把中国哲学的理论起点定在原始的五行说和原始的阴阳说的出现,其时间起点在记载这些观点的文本《尚书·洪范》和《周易》所代表的殷周时代。而对殷周以前,阴阳五行说以前的哲学思想,则是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造成这个遗憾的根本原因在于,论者大多把中国哲学的本源局限在文本化和理论化的学说之内,而忽略了这之前的非文本哲学和感性形态的哲学。实际上,正如在文本文学之前有口头文学,在《诗经》、《楚辞》之前有《候人》、《燕燕》等“始音”文学①一样,在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4.
点阵式河图洛书的数象符号是结绳记事模式,标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点阵式河图表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在时序上的顺次相生模式,点阵式洛书表示的是四时阴阳五行之气在盛衰量度上的相胜模式.点阵式河图洛书的四时五行阴阳之理无论是数象符号特征,数理结构逻辑,还是思想内涵特征都能与<易经>河洛学说的文化背景及其易卦构建形成的实践文化理论相映证,这提示点阵式河图洛书完全有可能就是<系辞>等先秦文献反复提到的上古河图洛书.  相似文献   

5.
医易相通有三重内涵:一是<易经>中包含丰富的原始医疗卫生知识;二是<周易>构建了中医哲学之基本精神:生生之道;三是<周易>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道器合一、时空并重、贵用疏体、直观妄想、真合假分、重性轻量、象义互参.深刻理解"医易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于医道难以深入,于易道可能也难以入流.  相似文献   

6.
哲学就是本体之学,研究哲学就是要探究本体及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本体论的最基本含义通常被界定为"关于存在的学说"、"关于存在的一般理论"、"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说".在这种意义上,本体论成为哲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7.
包括阴阳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这时代的精神脉息在于人们的终极眷注的重心从"命运"到"境界"或由"命"而"道"的转移.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相当的"境界"意识或"道"的观念的阴阳家,与还不曾达到"道"的觉悟而处在"命"或"命运"感笼罩下的数术家显然不同,但没有疑问的是,阴阳家在先秦诸予中比任何其他一家都更大程度地承受了数术家的遗产."五行"摄于"阴阳",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生,也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胜.由重于五行相生而有"序四时之大顺"以倡说"月令"的阴阳家,由重于五行相胜而又有主张"阴阳运"以发明"终始五德"的阴阳家.前者与数术中的"天文"、"历谱"、"五行"的因缘更深些,后者中最具典型性的则是自成一家之言的邹衍的学说."尚德"的价值取向使脱胎于数术的阴阳家不再置身于数术家,而其对于"有国者"的"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的寄望,则使其近于儒家之学却又有别于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之道;阴阳家在老子、孔子学说出现后重新回味了数术,但对"命"的再度眷注已是在对"道"的深切瞩望中.  相似文献   

8.
略论先秦两汉的阴阳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是由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融合而成的。西周以后,原始的阴阳与五行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阴阳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阴阳平衡、阴阳相克、阴阳转化三大理论的形成。从西周初年箕子对原始五行学说作了某些发展后,经过300多年,至西周末年,五行家又将五行与万物构成说相联系,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到了战国中期《管子》一书,有关学者始将二者作了初次的融合。董仲舒是西汉的大儒,同时也是当时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他承接《易传·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将阴阳观念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东汉以后,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发展史上,又出现了与谶纬之说相融合的新的走向。两汉以后,阴阳五行学说又与占卜术、堪舆术相融合,其学术走向又呈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素问>充分发挥五行的功能性并把它抽象化,把五行的"动"作为基本性质而发挥到生命论中.在<素问>的五行学说中,五行与五脏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相合,而其整体理念则是一体论的,生命的统一体是各个功能系统的融合.功能性、动态性和多元一体性构成了<素问>五行学说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丰富和发展了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五行学说,使之成为相当系统的理论,并运用于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和历法,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内经》的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该书集中论述五行的地方除《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宝命全形论》等篇外,主要见于《素问》的《天元纪》及以下共七篇《大论》中。这七篇《大论》成文较晚,可能产生于东汉至魏晋之际,系唐人王冰纂入《内经》,距今也有一千四百至一千九百余年之久。现代系统论是近几十年才兴盛起来的一门崭新的跨界学科。把如此古朴的五行学说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要从中找出一致的地方,很可能遭到责难:“这是把古人现代化!”但是事实证明,《内经》的五行学说与现代系统论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一种对立统一学说,那么完全有理由把五行看作是一种原始素朴的普通系统论。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被借用为数字之前的原始"五"之字形、内涵,以及其音、形、意相关字的考察分析,特别是对极具符号意义的"×"的文化定位和意义拓展,挖掘原始"五"字"×"形对于"五行"及相关文化、哲学概念的影响。原始"五"涵盖了"五行"从表到里的诸多方面,展现了"五行"内在交织关联的运动态势以及由此达至的包罗万象之无限变化,这其实也即是"五行"深藏的哲学、宗教等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如何认识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方法、''时代性和原创性相统一’的方法、''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3.
先秦道家哲学对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这突出体现在虚静大通和审时度势的思维特征上,在中医原典<黄帝内经>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刻理解道教哲学对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对中医医道难以深入,也难入道家哲学之三昧.  相似文献   

14.
杜国庠说过,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内容,那么,对于自汉以下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不能够有充分理解。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学说都是在中国早已存在并各自独立发展的学说,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后来,阴阳与五行合流,形成为具有神秘主义特色的思想体系。再后来,它又被儒家学说所吸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一学说的演变过程,特别是阴阳与五行合流这一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认真研究,至今未能作出准确结论。人们或认为这一思想体系最早是由子思、孟轲创立的,或认为是由比孟子稍后的  相似文献   

15.
萧汉明 《河北学刊》2007,27(3):32-33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其成 《河北学刊》2007,27(3):29-32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为魂,道学为体,释学为用"是传统中医哲学的基础,重构与时代相适应的"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医哲学是发展方向.中医正处于"三教合一"的基础已被破坏、而"三流合一"的体系尚未建立的思想真空期,这是中医危机的深刻原因.清醒认识中医哲学发展史观,是挽救中医的关键.建立"三流合一"的中医哲学更是复兴中华医道、中国哲学、中华文化之必须,也可能推动未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继愈 《河北学刊》2007,27(3):25-27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罗素既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开拓者,也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这是他与分析哲学其他代表人物的显著不同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罗素从进行抽象的哲学研究转向社会哲学研究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以《社会改造原理》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他涉足了社会政治的各个领域,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学说、人性学说、国家政治学说进行了探索,从而构造了罗素社会哲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对罗素提出的三大学说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罗素社会哲学思想的完整结构,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挖掘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学界对孟子的仁政学说、性善学说等多有发挥,而对于他的中庸思想则鲜有论及者.其实,“中庸”之在儒家学说中,既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又是伦理道德上的行为准则,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亚圣的孟子,尽管在言论中没有明确提出“中庸”的概念,但在实际上,中庸思想贯穿于孟子的全部学说之中.孟子直接继承了《中庸》和《易传》的理论,对孔子所首先提出的中庸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并加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