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2002,(6)
孙丽岩、王建辉、吴友军在《学术探索》2 0 0 2年第 4期撰文《当前我国婚姻满意度的状况分析》指出 ,婚姻满意度即已婚夫妇对其婚姻关系满意程度的评估。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 1 92 9年由美国社会学家Hamilton在《婚姻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此后 ,西方学术界在就此展开研究中涌现出多个学派。 1 979年LewisandSpinier规范界定了婚姻满意度所包含的多种内涵并取得了广泛认可。概括地说 ,婚姻满意度主要包括物质生活满意度、躯体愉悦满意度、夫妻调适满意度、人格及行为满意度四个方面。随…  相似文献   

2.
事实婚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我国先后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政策,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是通过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实现变相对事实婚姻承认的,但现行婚姻法对补办结婚登记婚姻效力认定的规定不够完善,将影响该制度积极功效的发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现行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关于事实婚姻效力的认定提出质疑,并提出笔者的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自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被介绍到国内以来,许多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中外文献中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社会资本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本文在学术界率先运用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婚姻质量,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与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社会资本的各因素,特别是特殊信任因子和同事信任因子,对于城市居民的婚姻满意度因子有显著影响.不过,社会资本各因素对于婚姻质量的其他方面,包括夫妻关系因子、分手倾向因子和性生活质量因子的影响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高兵 《齐鲁学刊》2004,(1):94-97
据统计,春秋"流亡婚姻"共10起,涉及11国28人次,其成因分为流亡者流亡和与流亡者通婚两个方面。前者是君权和公子及卿大夫集团的矛盾,后者是要利用流亡者为本国利益服务,其结局分为"返国为君"、"定居为仕"、"赋闲定居"和"最终被杀"四个类型。通婚对流亡者的政治前途有重要影响是其显著特征,"流亡婚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婚制以及妇女地位等状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教育匹配对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婚姻教育匹配指数增加,即妻子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于丈夫,会显著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减少生育行为,并扩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程度。婚姻教育匹配对低收入、夫妻双方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农村家庭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女性在婚姻教育匹配中的优势增加会显著降低男孩偏好。进一步发现,婚姻教育匹配会通过改变女性生活满意度与性别角色转换度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新时代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制定政策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婚姻沟通方式的异同以及婚姻沟通方式与婚姻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文化中的"要求/退缩"的概念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要求/退缩"的婚姻沟通方式受到文化因素和教育时间、收入等的影响;在地区差异中,美国被试呈现最多的"妻子要求/丈夫退缩"的沟通方式,其后依次是中国城镇被试、中国农村居民和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中国农村被试呈现最多的"丈夫要求/妻子退缩"的沟通模式。"要求/退缩"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佟新  戴地 《学术探索》2013,(1):12-17
本文利用2011年北京市婚姻家庭会进行的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城区已婚人群的婚姻质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夫妻对婚姻的评价是满意的。积极的夫妻互动是影响夫妻婚姻满意评价的重要因素,物质性因素对人们评价婚姻满意状况无显著关系。夫妻间积极性的互动关系包括:夫妻间积极的意见沟通、相互陪伴、有满意的性生活和知心。其中夫妻间的相知和默契是最重要的影响人们评价婚姻质量的因素。个人自评的身体状况和是否雇用保姆亦对人们评价婚姻满意状况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事实婚姻"、"事实重婚"、"非法同居"以及"事实婚"是各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对其的混乱使用导致理论界的矛盾与纷争,文章理清了四个概念的不同内涵,把重婚罪的客观方面界定为前婚必须有效婚姻,后婚必须是无效婚姻,但并非所有的重婚行为都是犯罪,重婚罪的界定还要立足于法律体系这个整体,在民法、行政法规定的基础上去认定重婚罪的成立与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农村婚姻支付实践三种"理想类型"的考察,认为农村婚姻支付正经历从婚姻偿付向婚姻资助和姻亲互惠变迁的过程.婚姻支付实践背后蕴涵的是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变迁,从儿子单面养老到儿女双面养老的家庭保障、重家族关系到重姻亲关系、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等三个方面剖析了这一深刻的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0.
空白的填补:无效婚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婚姻法确立了无效婚姻的内容 ,填补了我国婚姻法的空白。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的违法婚姻 ,它包括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情形和婚姻法没有规定的其他多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