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历史赋予他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意识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求之于政治经济学。随后很快又认识到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必然发生一定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将生产力解释得极为抽象,并且将它仅仅看作经济范畴。马克思则赋予生产力以普遍的社会意义,认为它包括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客观和主观力量、个人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创造了社会财富,并且本身就是社会财富。物质生产力不仅对于精神生产力,而且对于所有其他社会现象都是第一性的。马克思认为,真正的社会财富是无限的社会劳动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正如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人类生产过程的分析展现了生产力系统形成与演化的动态图景。在系统哲学视角下,生产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以一定结构组合,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生产力系统。生产力要素在量、质、时空范畴中的转变带动系统结构协同转化,推动生产力系统突破层级、守恒转化。嵌构于系统结构的权力与劳动关系伴随生产力系统演化,构建差异性的生产激励机制,由此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协同演变。马克思生产力思想为新时代中国提高劳动生产力、优化社会交往关系以及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和支撑点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活力和科学性所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注重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理论 ,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坚决反对西方绿色批评者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指责,力图证明该理论与对环境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理解是相互兼容的。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因果关系的理解框架中,阐明马克思劳动过程概念的普遍性和生态依赖性;坚持政治经济学主要观点,在生产力、技术和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研究中,论证技术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效应需要以生态良性的形式来实现;遵循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在需要三元结构的理论模型中,展现马克思以生态制约、生产发展和需要丰富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形式。这种辩护虽然存在抛弃辩证法、缺乏政治导向、轻视生产关系、夸大需要作用等理论缺憾,但仍然从思维方式、生产方式、技术创新和消费方式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绿色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产品理论,以使我们在实现十二大所规定的宏伟任务的实践中更加自觉。 一、剩余产品是阶级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四个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主要从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释: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重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重视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东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新的探索。其贡献在于: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解决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途径问题;找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同样见证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实。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据此,西方学界将矛头指向了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认为这一理论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给予了反驳,他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不单单包括技术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技术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述及其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邓小平全新的生产力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第一次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这个理论范畴的内涵,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角度讲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找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当前的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品分配方式,但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所具备的特点、实施的条件和采取的具体实现形式等方面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我国现今的按劳分配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现代理论界在阐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时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解读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沉思和反思的,本来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无生命表征的定形物如何会奴役活生生的人呢?这种定形物真的具备奴役人的能力吗?在笔者看来,异化应当是这个日益碎片化世界中人奴役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用两种视角(基本特征方面和本质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做出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重新思考马克思社会主义及其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至少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二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三要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的生产力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生产力的理论观点,是从劳动力主体出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现实层次的逻辑分析,从中揭示出资本的所有权派生的占有权对总体劳动者集体力的控制是资本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性就是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个体力剩余劳动和总体劳动者集体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我国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使这一原理具有了新的含义。使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是一种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它是哲学家深刻性的创造,而不是发现,马克思哲学拥有不同于现代西方存在哲学的概念框架,我们需要在概念框架和哲学思想的二元张力结构中重审二者关系.当下对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构建是一种视角切换的理解,一旦将其"客观化",将会进入一种超越概念框架的理解误区.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科亨作为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运用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精准分析了马克思的基本文本,清晰界定了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他首次阐发了关于生产力的两个命题,并运用功能解释来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文章研究了科亨的生产力理论,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