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章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概念、工人阶级的构成等方面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社会群体 ,他们已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事实上已成为中国新兴的产业工人。但是由于各种旧体制的限制 ,农民工暂时还难以融入到产业工人阶级队伍 ,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的新生阶层。本文从分析农民工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认为农民工已是中国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 ,并且揭示了农民工与传统产业工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和竞争 ,得出的结论是 :农民工最终必将融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  相似文献   

3.
韩国文化软实力迅速崛起,引起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中西软实力的理论,将近年来中国学界对韩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成果和动态进行整理、综述和评价。分析发现,我国学界对韩国文化的研究存在软实力概念运用模糊、量化评估滞后、成果级别较低和对中国的"启示"同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与传媒关系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但中国传媒研究倾向于把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单列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范畴之外来考虑,忽略在其他学科领域热烈争论的"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中国本土实践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公共领域概念在中国的移植和争议过程可以看出.一方面传媒学界对"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走向浅表化、狭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媒学界把西方概念和理论范畴盲目套用于中国情境,使得学术研究难以扎根本国社会结构和传媒实践.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进行划分和分析,研究中国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进而提出合理调整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结构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界的奥克肖特政治思想研究总体上仍处于介绍和解读的阶段,深入性的研究还很少见。虽然西方学界要好于汉语学界,但是中西方学界对于奥克肖特提出的"暗示"的概念以及"政治是追求暗示"的洞见,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本概念是文学理论关键词之一,但在文本界定的视角和方式上学界却存在争议。从中西文论传统和文本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文本概念在界定上存在三个维度:一是西方文本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层说,这也是当前中国学界追随和倡导的;二是中国传统文本观念中占主导的整体性;三是从文本概念发展的历史与当代理论语境出发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美国成为海外中国学的重镇和代表。与此相应,国内学界对美国的中国学也日益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应当看到,在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分期、学科建设、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学界还依然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阻碍了该领域研究的规范化和学术化。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的状况关乎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其意义不言而喻。历史地看,先进性是工人阶级的突出特征。然而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经历着时代洗礼的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显著变化。“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的论断,是对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特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人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进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工人阶级自发斗争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分散的小规模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1957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是张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该书将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区分开来,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它是张先生在新的时代,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所裨益,对后世探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史、学术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胡适“近世哲学”的思想概念的反思,综合20世纪以来有关宋明理学与清代学术的研究成果,超越宋明理学研究与明清之际学术研究两大阵营对立的各种观点,力求更加全面地看待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对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民族”入手 ,分析了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华民族”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中国人”内涵认识上的变迁及其国共两党之间认识上所存在的差异性。介绍了日本、欧美学术界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情况 ,批判性地评价了日本、欧美学术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偏颇。介绍了运用ethnicity论和ethnicity论的复合identity这一视角所进行的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明确的建设思路,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明确的目标。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管理手段与工作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的学术心路,包含了一种交杂与碰撞的"边缘人"意味与"徘徊性"情结。由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边缘"获得一种"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世界视野,这种文化取向上的相对性,为李欧梵的批评实践带来比较眼界与灵动气象。对"传统/现代"问题的思考,集中显现出李欧梵的现代性情结。李欧梵的科际眼光、反省思想、边缘观念与徘徊意识,使其批评理论具备了中西、传统现代等学术领域的"互文性"特征;徘徊作为一种后现代性的学术策略,其方法论意义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以学界对中国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争论为起点,通过追溯"人口红利"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考察这一概念在中国人口研究中的本土化应用,可以发现:应用中存在着片面、简化、泛化的问题,同时将此概念直面中国现实,也可见其存在注重经济效益、缺乏社会维度和注重生产过程、忽视消费过程的潜在缺憾,导致它难以合理、准确解释现实。而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流行或可反映出中国发展逻辑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文学的观念 ,有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 ,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才开始的。从不同的层面对百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检讨就会发现 :就文学观念而言 ,散文和小说的分类观念至今尚未厘清 ;就理论系统而言 ,对传统的诗文理论 ,多泛泛模糊之谈 ,对外国理论则往往强加套用 ,给人浮薄无学的感觉 ;就研究方法而言 ,国学根柢越来越薄弱。要突破文学研究的这种困境 ,必须观念要厘清 ,理论要分明 ,方法要落实 ,根柢要深厚 ,还要加上“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之变化》从革命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的变化,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逼出了中国的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根本之变。《中国社会之变化》的基本学术特色为求真与致用的结合和实事求是等,但也存在偏重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我党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共产党员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要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