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固然经济原因是主要的,但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也不容忽视,甚至是很重要的。本文试图就战后美国和西欧的外交政策对西欧经济复兴的影响谈些看法。(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各国遭到沉重打击,德、意战败,英、法遭受严重创伤,这些国家的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朝战特需”为研究视角,着重探讨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的军事订货对当时日本战后经济的刺激作用。从“朝战特需”的内容、“特需”出现前的日本经济状况、“特需”刺激下日来经济的复兴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特需”,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朝战特需”为日来经济复兴提供了一次机遇,日本人抓住了这一机遇,实现了经济上的复兴和自立,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日本无法在政治上获得“自立”。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系统理论的产生、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重大突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创造、现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造就等方面作了历史考察,阐述了二次大战与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从而揭示二次大战是现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开辟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科学技术立国的国策下,把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突出了经济腾飞中“人”这一最关键的因素,从而使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强国。这种以人和以教育为本,科技立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日本经济。可是,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恢复到战前水平。此后,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的。其中美国的远东政策,是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因为有了这个外部因素,其他诸如日本人的经济发展战略、良好的国民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稳定的政局、和平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惊人成就是二十世纪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科学技术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主要从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相互依存关系加强的影响;高科技竞争成为国际关系中各国争夺的战略重点;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科技革命在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科技发展而给人类带来的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做了分析与探讨。力求说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为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拟从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转型、起步入手,分析其发展的途径、特点和原因,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实现了其主导参众两院、取代自民党执掌日本政权的夙愿。这标志着民主党在日本政坛真正的崛起,也给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转型提供了又一次机遇和条件。考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和民主党崛起过程,有助于理解未来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SARS时疫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相比较而言 ,把握机遇更为重要。依靠科技战胜SARS时疫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经历SARS时疫考验 ,我们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基于前瞻性、建设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考虑 ,特就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切实推进SARS时疫后的技术转移。抗击SARS时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大凡现代战争会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并有战后的技术转移问题。为抗击SARS时疫 ,我国投入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 ,按照投入产出规律必然获得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尽管这些…  相似文献   

10.
所谓高科技,即高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这是知识密集、开发周期较短,对科技、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技术群。 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大力支持高科技的发展。从80年代起,发达国家及国家集团的高技术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美国大力推行星球大战计划(1983),借此保持其经济与科技的国际霸主地位;日本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4),使日本以超级经济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将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制度放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动态的历史考察,分析和揭示战后日本职业训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背景、手段及其在促进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保持战后日本社会秩序稳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一研究不仅会丰富和深化我国关于日本职业训练的研究,打破以静态描述为主、缺乏动态考察,多为就职业训练而论职业训练,缺乏背景分析的研究现状,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日益飞速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及其顺利流动业已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职工培训制度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说,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得幸于儒家的传统,因而日本资本主义的特色是“儒家资本主义”。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首屈一指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它的战时经济已经彻底崩溃。但是,到1955年就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1956年开始,又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英国;到1967年,又超过了西德和法国,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变化中的“日本式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随之兴起的日本研究热潮,把日本经济所取得的惊人的成功归结于独特的“日本式经营”。所谓日本式经营由“终身雇佣制”、“资历工资制”(年功序列)和“企业工会”(劳动组合)为三大支柱。一般认为,种日本式经营曾经激发了日本企业的活力,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高速发展时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使日本的企业经营环境日趋严峻。于是,入们又发出议论说,”“日本式经营”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已经…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从1953年起开始按年度实施政策性金融投资。从战后日本经济混乱、复兴到高速发展,政策性金融投资在保证政府经济政策的运作、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福利待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值得我国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以及沟通为主的协商式科技决策模式。其中,科技发展战略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旨在消除技术差距并创立自主的科技体系,将高科技作为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手段;其决策模式强调科技决策过程及其步骤的“协商性”,但突出日本政府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探析并总结日本战后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的经验教训,对后进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战后重建、恢复、发展到赶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通过大量引进国内先进的技术 ,以及实行新的产业技术政策 ,使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笔者通过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结合 2 0世纪 80年代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产业技术政策的概念与分类何谓产业技术政策 ?顾名思义 ,是通过影响市场结构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从而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其政策目标是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 ,是产业技术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技术本身特性的同时 ,…  相似文献   

17.
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由于明治政府十分重视普及国民教育、重视培养现实日本资本主义化的科技人才、重视引进四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使日本的资本  相似文献   

18.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角度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考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对人、社会和自然界表现出了巨大的功能 ,这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但是人们多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考察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变革社会和推动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社会功能等 ,而相比之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在比较严重的程度上忽视了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技术功能的系统考察。基于这一现状 ,本文首先从人和自然关系角度揭示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的矛盾属性 ;进而探讨正是科学技术这一矛盾属性使其功能的发挥实现着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动态进程 ;最后揭示出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功能的异化导致了这一双向动态平衡破坏的结果 ,而解除这一危机的出路在于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克服科学技术功能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诞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而传统产业部门的发展则出现了不平衡,结果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服务行业(即第三产业)有了迅速发展,造成产业结构日益软化。  相似文献   

20.
当日本在战后的废墟上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后,探源日本成功秘诀的著述层出不穷。各国各界人士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在此当中,日本本国著名学者、官厅学派的代表人物金森久雄的观点可谓独树一帜。他认为,没有企业家,就没有日本经济的复兴和高速增长。多角度立体透视:企业家的社会历史功能何谓企业家?有人说,具有“经营之神”称号的、专门致力于企业经营、并卓有建树的企业领导人就是企业家;有人说,使生产诸要素得以运转、并使其组合方式不断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