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累了不少问题,化解这一困难关键是要改革传统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在社会矛盾凸显以及利益复杂化攻坚克难时期,要以协同治理为契机,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顺利化解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权威政治的缺失:中国早期现代化挫败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成功经验表明 ,权威政治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回素。从这一角度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挫败 ,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内迁运动,至少超过一千万的沿海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西部大后方。大量人口内迁,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城市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习俗现代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抗战时期西部现代化属于中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转型逐渐成为当前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抉择,是建构现代国家、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改革举措。国家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协同共治,需要理性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相结合,然而,由于民主、法治等现代性因素成长较晚,加之各种体制性因素的阻碍,我国政治参与处于非理性、非制度化向理性、制度化转变与完善的阶段,这成为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必须跨越的屏障。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解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累的诸多问题,必然推进制度化政治参与建设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治理转型与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反思     
对整个现代化,尤其是早期现代化历程进行全面的理性反思,周积明教授的新作《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值得一读。在早期现代化理论构建上,周著自成体系。就启动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模式而言,目前史学界有冲击反应说、依附说、边缘说等,周著吸收了前人成果,提出了冲击——主体积极回应说。20世纪50年代,费正清等西方汉学家提出了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东方国家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是在外力强制下启动的。这一模式不乏合理成分,但由于过分强调外因而遭到中外学者的批评。周著提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政党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 ,同时又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形成来看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对于封建专制传统积淀深厚、国家规模超大、现代化进程属于后发外生型的当代中国来说,建设和发展以民主、法治、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的任务甚为艰巨。其中,政制发展是核心和关键。政制发展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其现实诉求和动力源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就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在理性渐进的政制改革中探索和开辟前进的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制,充分发挥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国家政府的能力发展具有规律性,它们拥有不同的战略选择与进程阶段,呈现出类别化的分殊特征.这些一般规律,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势,对于与之有显著"时间差"和治理问题境遇迥异的后发现代化中国,其理论意义在于,在充分体认现代化阶段、国族建构与民主状况、官僚制发育以及政府形态之中西差别的前提下,能够为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政府治理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能力规划和构造设计理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了转型期中国政府能力的需求与供给,并提出了政府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令世人瞩目、也是我们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荣长海教授主编的《重铸辉煌——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研究》一书,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这本书从以下几方面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 1.概念明确,视野开阔。绪论从现代化这个概念切入,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始于17世纪的具有全球性趋势的社会整体的变迁过程,这个过程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化)为基本特征。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是从发达国家开始实现,并逐步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差别,会出现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绪论简要回顾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三次大的推进浪潮中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明显反应,从中揭示了现代化道路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很自然地把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研究引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广阔背景之中。 2.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这本书紧紧抓住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转换的现实,首先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在进行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这里,仅就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一、关于现代化之进程 学术界不少人强调,现代化在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这是一种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只有把现代化看作是一种全球化进程,才能从整个人类文明演变的意义上把握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社会变革的实质,才能将中国的现代化置于这个过程的总坐标之中,来分析它的时空地位、特征和特殊的制约条件。 北京大学孙立平把全球性现代化进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 程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对政治体系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摆脱西方的政治、经济霸权 ,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条件 ,独立自主地探索和选择现代化的道路、方式、进程和模式。中国现代化既要体现其世界性 ,又要体现其民族性。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从始至终贯穿着主体性这一基本原则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在器物、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速行君主立宪,没有好纯果,清政府缓行君主立宪也没有好结果,最终结果都是灭亡.这样一个两难境地,是由民主制度建立所需的条件与中国当时所具备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民主制度建立所需的政府合法性资源与清政府合法性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与清政府合法性资源严重流失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研究这个两难境地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因素,从中了解中国民主化运动所遭遇的特殊条件及环境,揭示其特殊的规律性,有助于客观地评价清末民主化运动.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它以信息化为核心进程,又具有知识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等特征.对于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政党来说,第二次现代化意味着一场严峻的历史考验.本文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领导和组织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考验和所做出的应对与调整.  相似文献   

15.
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是 2 1世纪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制订工业发展战略需要判断现阶段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本文首先提出以工业增长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进而基于这三方面标志 ,构造了一套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并依据这套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量化估计其水平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 2 0 %左右的水平 ;最后 ,本文分析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其发展道路相对平稳.这种"内生型现代化"是指试图通过内部因素的整合尽可能引导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模式.英国现代化进程是从世界文明边缘跟随西欧发展到欧洲强国、世界大国,再回归欧洲成为欧洲地区性国家的过程.英国现代化的远因是都铎时期开始的构建新制度的尝试.英国现代化进程主要通过革命和改革来完成,渐进演化是其基本特征.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相对衰落,这不仅是经济的衰落,也是社会的困境.英国改弦更张,形成自身的进步特色.  相似文献   

17.
英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新颖  龙献忠 《江淮论坛》2004,1(5):141-144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受到该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并以英国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其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供其它国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丁建定  谌基东 《东岳论丛》2024,(2):145-150+192
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西方现代化成果在社会领域的集中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嵌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推动因素,也是西方现代化走向成熟的重要尺标。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契合,其目标与功能的阶段性特征与总体趋势与西方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整体趋势相一致,推进了西方现代化进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国别特色,强化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别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后发现代化国家通常都会遭遇“好事不会同时发生”的困境,发展资源的有限性、治理能力的边界性与发展任务多元化、治理需求扩展化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复杂多样。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领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出摆脱现代化困境的中国式道路,其核心理念就是“统筹”。从“统筹兼顾”到“统筹发展”再到“统筹治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认识理路的不断跃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转型。统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则。在中国,统筹治理要发挥党的领导的确定性以应对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0.
“法治进程”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法的精神到法的制度的整体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变迁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应立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这一深广视野来审视法治及其理论建构,并着力建立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立、双向制衡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营造法治的本土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