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作自述中国油画的当代性要体现新的生活美学境界。当代油画的发展还不单纯是从对西方现代和中国传统的关注研究中,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而更为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关注当今社会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人密切关联的现状和环境,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寻求油画艺术新的突破。因此,当代性是需要艺术更贴近生活、社会...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张敏杰就同时在多条艺术战线上──油画、版画、雕塑──作战,并都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本文将集中阐释他的油画艺术及其文化意味,以揭示他的油画艺术在当代油画中的地位。张敏杰油画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并通过艺术形象、题材和语言的独特性,给予准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表达。就此而言...  相似文献   

3.
从装饰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装饰艺术中色彩体系的法则两个方面阐述装饰艺术语言对油画的影响,分析了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语言形式法则和简化概括、夸张变形、解构重构等形象处理方式对油画创作的启发,以及装饰艺术色彩法则中的主观性、单纯性、平面化、象征性等方面对油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影响。通过借鉴装饰艺术语言,可以使油画创作从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使油画艺术的外延与内涵得到拓展与丰富。  相似文献   

4.
毛焰的油画艺术,在当代油画创作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质。既具有传统文人的内省而微妙的情绪表达,又因其对于肖像题材的极度迷恋和图式表达中对叙事性的疏离,使其油画艺术具有一种观念性的前卫性格。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油画艺术场域中,含蓄而节制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化品位与精神指向,显示出对古典精神的向往与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他的书写性的绘画语言,节奏微妙,内敛而不失个性,试图探索在中西方的古典美学精神之间实现通约的可能性,对于中国油画本体语言的丰富与发展具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在即时表现和画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二者融汇创新,最终生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面貌多样、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语言的特征和关于本土化语境的描述。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油画在西方的产生、发展以及油画艺术与历史、社会文化、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当前文化、艺术状况加以考察,论证了油画在西方艺术中从中心退至边缘、价值内涵转变的根本原因和油画生存的价值,以及油画艺术在西方的嬗变原因、过程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角度说,油画艺术的外在语言特征是鏊别油画艺术流派和画家风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几乎涵盖了油画家创作的全部内涵.分析其语言特征的变化有益于我们正确和有效地实现油画创作中的语言转换,纯化油画语言,提高油画语言表现力.在当代,新观念和新思维处于无常态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油画艺术(语言特征)整体的发展方向,随时考验着画家们的心智.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语:在当今中国美术界,沈行工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创作的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作品.无不打上了江南文化的鲜明印记。詹建俊评价他是"用画笔书写的一位诗人,也是用色彩谱曲的一位歌者"。近年来,沈行工深入追求油画语言的精炼与丰富,让自己始终处在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之中。他在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江南的蕴藉、温润、清雅与明丽,赋予江南风物以沉静、深湛的品性。他在油画色彩语言上对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显示出了中国油画在语言上对于本上文化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油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500年漫长积累的"发展性创建期",100年风云变幻的"突破性革命期"。如果说油画艺术的"发展性创建期"在对人与人性的亲切肯定中,成就了审美的再现性形象语言;那么"突破性革命期"则在个体与个性的激越张扬中,成就了审美的表现性符号语言。21世纪,全面完成了语言建设的油画艺术,进入了对传统语  相似文献   

10.
光线在油画艺术中的表达与创作,是绘画语言表现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画家对整幅画面中节奏层次体积等不同效果表现要求的构成,乃至营造特定画面情感气氛,展示作品内涵的特殊意义.光线运用到绘画中,首先要考虑主次关系与空间思维的变化关系,将现实之光转换为艺术之光.文章对油画中光线处理进行了思考,从艺术审美角度并结合自己在油画训练中的感受,分析了油画语言中光线在画面主次空间情感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雕塑是形体的艺术,油画是色彩的艺术.当然,这并不意味油画无须表现形体美.色彩离不开形体而存在,形体美是一切造型艺术所共有的.不同的是雕塑是用可塑物质造型,而油画则是以色彩造型.因此色彩美才是油画的特点,色彩才是油画与观众交流的语言,所以对于油画色彩美的研究是油画艺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油画的色彩美在于色彩的生动性色彩美是油画的特点,是油画的语言.那么是不是说.凡具有色彩的艺术都和油画一样具有相同的色彩美?颜色鲜艳的民间年画,丰富凝重的波斯地毯,高雅清新的来磁,绚丽因埠的京戏服装等,都是以其独特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写实画派在中国油画发展中逐渐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此一画派着重于对写实画风与技巧的深度探索。在兼顾市场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在审美品质的提升和绘画语言的提炼上也进行了不懈的践行。以杨飞云为首的一批写实画家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倾力于对西方古典油画传统的学习与体察,将西方写实绘画的精髓与中国艺术传统的审美趣味完美结合,从而使中国写实画派的艺术探索在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启示性和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以探索油画的中国本土特征作为重要文化课题,在全国范围内七个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城市中,画展与学术研讨互动并举,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关注中国油画的文化定位,强调以油画语言为媒介、以传统文化为脉络,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体验与精神情感,是为达到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画由于早期异质文化源流的历史背景,在内在文化属性的认同方面经历了最初的“西洋画”到“民族化”再到“中国油画”的历史流程。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自身文化身份意识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与非洲艺术之间的互动情态为参照,可以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吴冠中先生绘画艺术的成就,剖析他理论创新、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尝试分析他运用中西不同手法在绘画中表现的形式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艺术理论的内涵及吴冠中先生绘画中传递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线语言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呼喜江作为绘画艺术,离不开线,线尤能体现中国画的特色与精神。在油画艺术造型中,线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线语言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阐述如下:作为形的基础框架的线条,长期以来成为人类用以观察和描写自然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国人多仅停留于对其形式、语言、材料等技法上盲目地吸收。在讨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时,只讨论民族性的形式、风格特点如何体现,而一直忽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精神、民族造型特点如何在油画中挖掘、映带和张扬,致使中国油画长时间不能融入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中国油画要发展就必须冲破西方油画发展的模式,走再创造的道路:一、中国油画的美学指导思想应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上,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指导中国油画的发展,反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再现性和西方现代派的一味强调主观表现的倾向。中国油画应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二、在造型上应超越物象的束缚,以意象性为其造型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写实性油画作为最能体现艺术本体语言的创作手法之一,在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迅速在中国本土传播与发展开来,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面貌也不尽相同。当下的观念性写实油画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拓展写实油画的外延,已不单是比对对客观对象的描摹相似程度,更重要的是使其自觉植入现代观念和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丰富多样的技法形式只是充当画面表现的载体,而观念与精神则逐步转变为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内涵与动机,折射出画家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以及对艺术、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思考。现代观念的植入使当下的写实油画在不摈弃传统写实语言的前提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家们均可通过"写实油画"这个载体来表达个人的艺术观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中国化、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他的艺术观旨在呼吁对艺术语言的纯粹化,摆脱政治对艺术的干扰和束缚.吴冠中用思想的矛,谱绘出一道孤高的弧虹.思想,是他独有的精神特质,并以超凡的见识提出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通过探析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画面的构成关系及其他的美学思想来阐释他的油画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20.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代油画热潮兴起?是油画艺术本身价值所在,还是收藏者对西方艺术有着一种限有的文化消费习惯,亦或是油画得益于画廊和拍卖行等相关艺术机构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