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卓 《江海纵横》2007,(3):47-48
一、"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理论假设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今天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在"纯净"了"语言"、"主体间性"、"生活世界"、"交往"、"理解"这些概念之后,哈贝马斯在澄明的、通透的,同时又是人类共同的、普世的、可以通约的理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创建了一个令人明知不可达到但又无限心向往之的交往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大学新生日常生活的世界,并由此发现和构建对大学生活的完整意义、功能和价值。“生活由紧变松,目标无所依靠;内在调控失衡,心理焦虑呈现;自我角色迷惑,价值取向多元”是大学新生“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发现大学新生的“生活世界”对加强新生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应超越“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教育研究站在本质主义立场,运用还原主义思维方式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致力于理论世界的建构,以绝对的先验原则、客观的真理和至善的道德王国等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世界的合理性,忽视了教育中的情感、终极关怀、人性等重要内容,导致教育研究与生活世界产生了根本的割裂和对立。着眼于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的世界,展示的是直观的、非课题性的天人合一的世界,遵循的是生成性思维,在对教育的“生命叙事”中构架起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揭示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形态的伦理学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走出现代伦理学之困境的出路在应用伦理中;另一方面,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伦理学面临着实证化和丧失价值理性的危险。经济良善生活的道德论证也面临着困难。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回答和解决现代性伦理所面对的生活世界,只有深刻地认识和融入现代性的世界图景,才能为现代人的存在寻获栖居之所——现代人的良善生活;然后再探寻哈贝马斯现代性交往话语的逻辑,以期奠立区别于先验"语用学"的"经济—伦理"生活世界的"良善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是一个被许多西方哲学家论及的范畴。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生活世界有不同的称谓,对生活世界也存在着积极或消极的迥然不同的价值态度,在将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时,存在着将生活世界概念等同于日常生活的误读。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活世界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生活世界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生活世界的两个层次———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接着作者简单地回顾了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生活世界存在多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实体出现后,教育开始扬弃日常生活的感性直观,呈现出与生活世界割裂的趋向。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为现代教育找回生活世界意义的基础,教育变革才有可能成为实质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UAS"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相互合作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不断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的一种超越和革新,是教师教育和培养在空间模式上的一大转变。当前,这一合作方式既焕发着勃勃生机,又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笔者立足"UAS"合作,以鞍山市南长甸小学为案例,指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高效课堂的打造",通过确定合作主题、唤醒教师激情、统一关注焦点、锻造学校文化,实现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两个系统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不是纯粹的经验实在,而是交往的前提和背景,它与语言和理解紧密相连。语言的语用学功能探讨是为了重新寻求"生活世界"的真善美,在重构"生活世界"的道德和法律时,我们又看到了哈贝马斯把互主体性和"三个取代"作为理论的重要基石,把程序合法性摆在了首要位置。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是在佐证他的"现代性绝不是一件已经完成了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不仅仅是工具理性的肆意妄为,而应该是生活世界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交往理性本身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回顾20世纪的西方哲学走向,生活世界的重新阐释已成为多元主题中的重要一维。这其中,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阐释是独具特色的,它以社会哲学为视角,将生活世界作为与交往行为相辅相成的概念,在交往理性下重建生活世界,使生活世界成为交往实践的背景和视域。文章试图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理论来源、意蕴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问题的阐述入手,系统地分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下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批判传统意识哲学和建立新的哲学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遵循主体间性、语言有效性、回归生活世界、互动交融等四项原则,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目的行为模式、语言交往有效性缺失、生活世界差异、"主体-客体"师生模式的瓶颈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生活”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学”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所以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提倡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应怎样回归生活世界?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所独具的基础图式、诉求张力和意义特质,使生活世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立的唯一实有畛域。其中,鲜活多元的、具体体验的、感性理性共在的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性存在———引导"人"领悟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联,并使人学会合理选择生存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样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指向"人之生活世界",实现与生活世界的契合。只有择取了生活世界为承载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为教育对象精神品性的真正趋善找到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作为一种视域,为我们理解价值及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与社会世界的统一。价值同时与这三个世界相关联,这就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不能是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是互主体性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事实相关系,这就决定了价值现教育是一种关于社会事实的教育,而不是关于自然事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美学研究中的理论佯谬,导源于生活世界和理论世界的冲突,它既表现为美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向,又表现为美学家族的庞杂性。生活的世界才是最基本的世界,从本原意义上说,它是诗意之源,不存在"进步"性。美学研究以生活世界为出发点和基础,或许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深入展开了对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综合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认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是一种感性世界、实践的生活世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面生活理论。为此,积极推进马克思生活世界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以及复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这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由于立足“生产世界”这一研究视野,无法塑造出组织成员的个体自主。而当前人类生产从工业生产进入后工业生产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需要个体自主的配合才能保证运作效率,从而前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遭遇了时代困境。社会组织中个体自主的只有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才能获得,而作为第四阶段组织社会学理论的组织文化理论恰恰开始了研究视野的生活世界转向,它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而在组织中构筑出个体自主。  相似文献   

16.
“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有三种解读向度:目的论;策略论;工具论。基于道德哲学的方法,诚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存在于由三维人文纬度构成的立体世界中: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三个世界中,本体世界是形上道德真理,生活世界则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世界。不过,生活世界仅是道德的作用对象,道德的作用方式决不是直接地参与和干预世俗生活,而是通过意义世界的建构,实现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进而追求人的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因而其作用点和作用方向是意义世界。"道"、"德"、"得",分别构成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的核心概念。"道——德——得"的价值生态,使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相贯通,由此构成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诚信的劝导,必须防止康德所担忧的"伪善"和道德的"源头性污染"。以"道"立"德",以诚养"诚",是劝导诚信之德的"应然"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从意识哲学和认识论的科学批判立场来引进生活世界的概念,哈贝马斯则进入到社会哲学与批判哲学的视野来阐述生活世界观,同样地,许茨和赫勒从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的视角来论述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最后阐述了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特点与其转入现代社会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析了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哈贝马斯从概念上把社会分为"生活世界"和"体系"两个层面,指出体系发展的复杂化和生活世界合理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体系与生活世界脱节,最终造成体系将生活世界"殖民化"。解决的途径是以沟通合理性取代目的一手段合理性,促使沟通合理化,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和社会合理化。这样一种双层理论糅合了传统的宏观与微观两种社会解释架构,具有显著的辩证方法论特征。同时,笔者认为,重建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它或许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社会如何解决体系与个人的紧张关系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上的科学、合理的生活世界理论,本身蕴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两个维度,而以它们为视角考察生活世界,必然会发现生活世界呈现出两个基本的特殊品质,即生活世界既是自身生成着的有机体,同时又是人创造自身生活的产物.相应地,人对生活世界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思、解释和理解是一种科学认知,而对生活世界的创造和建构本质上则是一种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的回归,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渗透,最终成为生活世界必不可少的自然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