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纵观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交易制度,商品房预售都普遍存在。而国内则对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和港台地区在房屋预售中所呈现出来的预售规模、政策、管理制度和管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在以增量房交易为主体的市场背景下应该继续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并在融资功能、预售许可条件、预售资金支付和使用等方面对现行预售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央行认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予以取消,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建议如果实行,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对开发商意味着重新洗牌,对银行业意味着舒缓金融风险积淀,对买房人则意味着缩短贷款压力、减少非市场风险;对宏观经济而言,可能意味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楼市供求关系产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导致房价上涨。但是,从开发商获得预售许可证商品房到开发商完成初始登记并获得房产证书的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预购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转移所购买的预售商品房。但是,我国的法律没有关于转售预售商品房的统一立法规定。所以,在转售预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统一的法律调整和纠纷解决机制,必然会对市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法律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阐述了转售预售商品房的行为以及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有效性。从目前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监督情况出发,对商品房预售的法律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8月15日,央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对外公布《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该建议一经提出,就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房地产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房地产开发商的集体性恐慌。随后,作为地产商的监管者中国建设部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召集若干房地产开发商“论证”一番之后,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于8月24日正式表态,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理由是:“从十多年的实践看,这一制度与我国国情是适应的,目前不能取消。”  相似文献   

5.
期房预售是"万恶之源" 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盛行10余年的期房销售制度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齐声抨击.这场抨击潮源于2004年8月1 5日央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近几个月来,要求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呼声一浪高一浪,在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挤压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大背景下,分析期房预售制度的弊端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峥 《城市》2011,(1):47-51
一、商品房预售资金的属性《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预售业务一般发生在房地产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后、  相似文献   

7.
日前,是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制度给国内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它存在哪些弊端?是否应该取消?又如何控制购房风险,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郁鸿元 《科学发展》2013,(11):108-112
我国房地产调控经历了“支持→谨慎→抑制→再支持→再抑制”的5个阶段,这几轮调控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未建立起着眼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机制,并且由于政策反复而影响市场预期,致使房地产市场难以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国家层面深化改革,必须从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分配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入手实施改革。  相似文献   

9.
一房一价,看上去很美2011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强调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规定》自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法言 《老年人》2008,(2):50-50
问:我与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一份房屋预售合同,后来才得知,开发商尚未取得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请问:我与其签订的房屋预售合同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1.
国际证券市场的交易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令驱动制度,即竞价交易的方式,国外绝大多数的证券交易所采取这种交易制度;另一种交易方式是报价驱动制度,即做市商制度,国外部分市场如NASDAQ市场实行此种交易方式。而当前世界证券交易制度出现两种混合趋势并有了相应的实现模式,我国也应根据实际实行以不同股票实行不同交易模式的混合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保证其有序运行。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行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的行为对策,主要包括:分配初始排污权并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并加强其监管职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理意外情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对于修改原有的相关制度的呼声也逐渐增多。有关人士认为房地产预售制度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该制度不仅导致房屋面积缩水、建筑设计变更、房屋质量缺陷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盛  旷丽军 《科学发展》2013,(12):76-84
保障房和商品房在本质上是差异化产品,两者在对应的需求层次、房屋的品质、价格、供给和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自我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商品房就始终处于市场独大的局面,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楼市的调控、加快了保障房建设的步伐,房地产市场已朝着保障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并重的"双轨制"迈进。然而,保障房的大规模兴建和投放市场会对商品房市场乃至整个中国楼市产生什么影响,以及保障房供给体系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目前尚不确定。为此,有必要对其深入分析并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房双轨制改革与住宅市场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住宅市场处于一种供求失衡的非均衡状态,住宅市场的启动还面临着重重障碍。本文剖析了住房双轨制的内涵,认为住房双轨制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由住房福利化分配方式向住房商品化转变的过渡形态,住房双轨制的存在是导致住宅市场难以启动的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改革住房双轨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降低商品房价格、发展房地产金融、培育房地产市场、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建立住房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住房双轨制、启动住宅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房价不仅使我国人民居住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我国房价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持续上涨的问题,本文从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消费者、投资(机)者、银行和外资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房地产市场垄断、预售制度和地方政府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品房大量积压是不必讳言的事实,住房私拆乱改现象也非常严重,为此政府有关部门曾专发文件予以制止。虽然这两种现象的出现各自都有很多原因,但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单体设计不合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房的销售对象已从团体消费转变为以个体消费为主。商品房的使用者和购买者不一致现象已不复存在,房屋的使用者成了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可以说市场的消费主体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市场的要求就是产品要适销对路,但在商品房市场上这种尽人皆知的常识往往在设计初期就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10,(7):51-51
问:我买了一套房子,并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但我担心如果有人出更高的价钱来买这套房子,开发商会把房子再卖给别人。请问:怎样才能避免开发商“一房多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层出不穷的环境公害事件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环保监管机制,对于削减污染物排放具有重大作用。根据对现有排污权交易制度文献的阅读及梳理,从排污权交易政企博弈、企业间博弈等方面,系统地对基于博弈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初始分配及后续监管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叙述与评价,为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博弈论相结合提供基础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全国房改及房地产工作会上,建设部刘志峰副部长发表了题为《以启动居民消费为中心,全面推进城镇住房新制度建设》的讲话,指出1999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和启动居民住房消费、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在住房分配、供应、二级市场、住房公积金、住房金融、物业管理、住宅产业现代化和消化空置商品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住房制度改革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