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帝俄霸占哈尔滨市政的历史始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其进程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营运而同步进行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中东铁路管理局阶段和“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阶段。一、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在华利益的增强,引起了德、俄等帝国主义的不满。俄国政府为巩固其在华利益,增强掠夺能力,加紧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并单方面决定西伯利亚大铁路由中国境内通过,并于1895年8月强行派员进入我国东北勘测线路。1896年6月3日沙俄政府胁迫清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是中国境内第一条(也是当时最长的)铁路,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达1514.39公里,与俄国后贝加尔铁路及南乌苏里铁路首尾相接。号称“东方巴黎”的哈尔滨,就是由于其地处中东铁路的枢纽,而很快由一个小村镇发展成为一度拥有30几国侨民的大城市。中东铁路的支线由哈尔滨直达大连(旅顺)。日俄战争后割让给日本,改称南满铁路。以这个丁字形的铁路干线为基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东北巨大的铁路网。  相似文献   

3.
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形成了中苏第一次共同管理中东铁路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国的权益,于1935年3月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谓对苏贸易关系,实际上主要指同苏联远东地区的贸易关系。中国东北地区同苏联远东地区的贸易,也是整个中苏贸易的主体。本文算是最初步尝试,主要想借此提供大致线条并揭示其梗概。(一)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由于帝俄残余势力的盘据,有一段时间中国东北地区同苏维埃方面的联系受阻,仍与原来的帝俄势力发生贸易往来(这里含有帝俄侵夺与中国东北地区被侵夺的内容)。1921年至1923年才开始有了一点变化。1921年3月苏联远东共和国同中国黑龙江省签订了开放边境和双方铁路运输的协定,同意立即恢复铁路交通,组织货运,开放边境贸易。当年双方贸易总额即达到1917年的60%,满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石方198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几年后一条以哈尔滨为枢纽横贯我国东北的大铁路全线通车。中东铁路的修筑是沙俄殖民者对外扩张的产物,这是在论述问题时必须肯定的前提。但在客观上,沙俄的...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5,(6)
日本学者在个人著述或历史教科书中论述日俄战争的作用时,往往把本质上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的帝国主义战争谬说为日本为中国争取权益的战争,说成是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成功地阻止了东北的俄罗斯化,保住了东北,并且提高了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信心的结论,美化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关捷先生近著《日俄战争灾难纪实》一书1,系统地叙述了日俄战争给东北地区和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用历史事实证明,日俄战争不过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并不存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1)
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中俄之间的交涉日益增多,吉林、黑龙江相继建立铁路交涉机构,杜学瀛曾任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会办,驻哈尔滨负责吉林铁路交涉事宜。日俄战争后,署理吉林将军达桂与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联名请求添设哈尔滨关道,获清廷批准,杜学瀛署理哈尔滨关道,与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展了诸多交涉事宜。除对俄铁路交涉之外,还开展主权交涉、土地交涉、税务交涉等。从杜学瀛履职情况看,哈尔滨关道无疑是以海关道成例设立的地方外交交涉机构,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8.
1928年5月至1929年3月,东三省人民掀起反对日本攫取满蒙新五路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协助以张学良为首的地方政府拒绝了日本方面的侵略要求,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权。张学良坚持外交“以不损利权”的原则,尊重民意,独立自主地发展东北铁路网,并且在保路运动高潮中毅然决定东北易帜,实现全国统一。一、东北自建铁路与中日铁路交涉本世纪20年代,东北铁路的投资和管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20年,东北铁路总长3,651公里,分为国有的京奉铁路、中俄共管的中东铁路和日本满铁会社独资经营的南  相似文献   

9.
1923年10月,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东北,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组诞生了。这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弄清这个组织的来龙去脉,不但有利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东北党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地方党史知识的传播。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许多同志发表过不少文章。本文着重从其创立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客观条件 1.哈尔滨工人队伍与工人运动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罢工斗争迅猛发展。由于工人运动与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这构成了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阶级基础。 1896年6月,沙皇俄国与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所谓《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中东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后,中国东北农产品开始经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输出海外,并且规模日益扩大,这对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俄方而言,它使俄国公司和商人获取了高额利润,使中东铁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商港的发展。对中方来说,它促进了东北北部地区近代机器制油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农业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是以当地农业和农民遭受列强盘剥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31日,沈阳绕城、阜新至盘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同时宣告了辽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斗转星移,岁月如歌。2003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正式吹响。这一刻,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龙头,辽宁迎来了再次全新涅槃的历史机遇;这一刻,作为东北和内蒙东部地区的进关出海门户,辽宁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次闪烁出熠熠的光芒。东北振兴十年,是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初期曾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从1948年开始,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在冷战格局下,这一政策并不持久,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实行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0,(4)
日俄战争开始后,松冈被派到中国东北。其后他三度进入满铁,担任过理事、副总裁、总裁。任职期间,满铁修建了多条铁路。在松冈一手操持下,实现了首任总裁后藤新平立案的满铁大调查部,满铁诸多调查报告对日本当局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打通铁路自京奉铁路打虎山站(今大虎山)起,至通辽止,营业里程251.7公里。又称大通铁路。其修建工程自1921年至1927年分四段完成,表明了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政府自建铁路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其间中日交涉时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重要变化过程。一、打通铁路修建计划与工程概况东北铁路起源于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修建的关内外铁路。1894年夏,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已经修至中后所(今绥中)。战后,沙皇俄国、英国和日本在东北激烈争夺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沙俄利用中俄军事同盟的名义攫取中东铁路干线和支线修筑权,修建连接  相似文献   

16.
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郭蕴深不言而喻,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传播是与中东铁路的修筑相关连的,是与俄国殖民者的到来同步进行的。它对现化关东文化的形成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甲午战争中,日本将一个庞大...  相似文献   

17.
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俄,抢得旅大租借地和南满铁路,成为中国东北南部的主宰。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争夺东北地区这个所谓的“远东巴尔干”,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制造事端。自1907年至1909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先后挑起了“东省六案”纠纷。这六案是:新法路案、大营路案、京奉路展修案、抚顺烟台煤矿案、安奉路沿线矿务案及“间岛交涉”案。在上述六案交涉中,只有“间岛交涉”案,中国取得了胜利,其中宋教仁、吴禄贞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此略作探讨,并概述其要。  相似文献   

18.
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中东外交成为日本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重要连接点,日本力图在中东地区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跨国经济环流;通过创建新的能源贸易规则,谋求改变全球能源版图;通过对话扩散价值观及政治理念,在中东地区培育构建全球秩序的支持者。这些战略层面的政策与行动,构成了日本积极主动的中东外交的核心。但在地区秩序层面,日本总是通过平衡各方关系并兼顾与美国的同盟立场,来充当地区政治协调者的角色,故日本的中东外交又往往表现出被动应对的特征。要化解这一内在矛盾,日本只有拓宽自身的战略视野,同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开展战略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一九○○年沙俄进兵我国东北以后, 恃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妄图把我国东北 变成它的殖民地。中东路展占土地,是其 殖民扩张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侵略活 动,激起了东北人民和地方当局的无比愤 慨。他们与铁路公司当局展开了各种形式 的反展地斗争。这场斗争,断断续续,持 续了二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俄战争日本在辽东半岛租借地设立的关东都督府为研究对象,以档案文献资料中记录的关东都督府对东北调查文献为研究中心,探讨了关东都督府对中国东北军事、农业、工业、矿山、森林资源、交通、货币金融等方面的调查规模、范围及东北调查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