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取消了宰相制度。但随着内阁的创立,内阁大学士又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为了制约皇权与相权,明朝建立和完善了监察制度,赋予监官特殊的权力。他们不但监督文武百官,还“封驳诏议”,使皇权不再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在明代,纠正皇帝的错误、制约相权、倒阁、弹劾大臣成为监官的传统,许多人表现出奋不顾身的直谏精神。这成为明王朝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2)
学术界一般把封建时代皇权、相权理解为彼此消长的关系,故有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说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说。本文挖掘了一个既为人熟知,但又未受到应有注意的古代关于皇权与相权的理论问题,并从它的产生、发展的根源、过程和特征的新角度,对专制时代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认为,皇权在本质上无大小,而相权却有盈缩。作者力躅建立一种新的权力观念:将权力的大小与权力的行使方式分开,将权力之争与意见之争分开,将个人权力与帮办机构分开。 相似文献
3.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4)
三、专制政体的奥秘与两种类型理论(一)皇权的特质与两种类型理论的根源专制政体是在体制上存在着一个不属于“官”的系列的、代表国家的最高主宰。这个最高主宰的权力具有双重特征;其一,他享有的是国家主权者的权力;其二,他的权力是个人权 相似文献
4.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3)
二、相制演化、政治实践与两种类型理论的重复先秦诸子关于两种类型理论的基本思想,在秦以后的历朝历代被一遍又一遍地交替重复着。这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的理论上的对立两极,随着相制的每一步演化,随着政治实践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自秦代到清代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形态.这一延续21个世纪的政治形态,对我国的历史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它的内容、结构、历史变迁,一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我们有幸看到同济大学李渡教授的新作<明代皇权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全书不足22万字,却很耐读. 相似文献
6.
7.
8.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的最初用意在于强化和提高皇权。但随着明代政治走向的曲折变化,其行为范畴也随着明朝君主的实际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化。明代司礼监及内阁势力的消长对锦衣卫的行为也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作用,锦衣卫镇抚司不仅仅服务于皇帝,锦衣卫的卫帅也视司礼监、内阁权势高下而与之交结,对明代的政治走向影响巨大。考察锦衣卫自身行为范畴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明代皇权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9.
李大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4)
封建时代,皇权与法制之间的关系至为紧密。汉代汲取秦亡教训,注重慎用皇权,纠正专任刑罚的“唯法论”倾向;但是,并不能避免皇权干涉法律、繁法严刑的现象。在二者关系上,有后世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明初是我国海外贸易的转折点,政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取代私人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一措施的实行有其政治原因,也有深刻的思想因素,即儒家思想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梁希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4)
我国封建社会专制皇权呈不断加强之势。至明代,皇权之威严、待功臣之刻薄、折辱杖杀朝士之残忍,为前代所罕见,致使朝臣人人自危,朝政日趋腐败。腐朽落后的嫡长子继承制,使明代帝王从政素质退化,一代不如一代。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与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有明一代政治上的两大弊端。明帝国的衰落败亡,正是首先从专制皇权内部的腐烂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的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台谏,与君权、相权并举,在君主官僚政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并颇似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但它不可能成长为近代意义上的三权制衡的权力结构。这是相权寻机干预、舞弊破坏、君权常常失误的必然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应归结予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不能指望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出现真正的三权制衡结构和权力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明初我国与马六甲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不仅仅是我国与东南亚一个国家关系的确立,也是我国与东南亚伊斯兰关系的开端。而郑和下西洋、早期的东南亚商业移民关系更加强了我国与东南亚伊斯兰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为在群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十分注意推明儒家学说。对儒家宗教神学体系的推重,以郊社制度和宗庙制度为主体,形成了明代宫廷的一套祭扫礼制。通过明初的祭扫礼仪,可以看到儒教对明代宫廷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天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孔子的祭扫,以及对众多自然神灵的崇拜和各种迷信。如为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而祭社稷、祀先农、耕藉田、祈雨、祭祀岳镇海读、风云雷雨、日月星辰、山川城隍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神灵等。这一祭祀典制反映出在儒教影响下明代统治者浓厚的宗教意识与宗教氛围,其流风所及加重了民间的迷信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