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嘹歌》由《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五部传统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以及新近搜集整理的《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组成,共4万余首,16万多行,可谓浩如烟海,堪称中国民歌之最。《嘹歌》用古壮字抄写,为五言四句式,以押脚韵为主。按内容,《嘹歌》可分为抒情、叙事两类;按篇幅可分为长歌、短歌、中歌三种;按歌唱的时间,可分为日歌和夜歌两种;按曲调,可分为“那海嘹”“哈嘹”“嘶咯嘹”“的咯嘹”“长嘹”“喝酒嘹”六种。《嘹歌》主要分布在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其中心在今平果县,它与古代思恩府的行政中心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一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特色鲜明的壮族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嘹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甚至更早 ,其成熟规范期是在明代。史诗《贼歌》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壮族文人群体汉文化水准的提高 ,古壮字在壮族社区内的流行 ,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壮族民间长诗的数量很多。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被称为“壮族歌谣文化经典”的《嘹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嘹歌》的搜集整理以及伴随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现在,对《嘹歌》的搜集整理及研究的历程进行回顾,无疑有益于今后对《嘹歌》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从而丰富壮族这个善歌民族的歌谣文化的内涵。为清晰论述起见,搜集整理及研究分田东县和平果县两部分进行论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无意割裂《嘹歌》作为一项文化事象的整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壮族嘹歌显示了壮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嘹歌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而传统的传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壮族嘹歌文化品牌,将会促进当地村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嘹歌》的美学价值及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壮族民间麽教是从越巫发展而来的民族民间宗教 ,其特征是 :已树立有统一的最高神祗布洛陀 ;有自己的基本教义和教规 ;有较系统的麽教经书 ;已形成较固定的法事仪式 ;有半职业性的从教者。壮族民间麽教已是由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中间形态。历史上 ,广西的右江、左江、红水河流域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壮族聚居地区都有民间麽教流传。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密不可分 ,成为布洛陀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 ,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 ,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 ,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 ,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语言文化学价值和古文字研究价值。《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我们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每年“三月三”对歌会,几乎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刘三姐的形象早已为大家熟识。然而,壮族民歌里所蕴藏的思想却不易为人所知。今天要说的是我们壮族《传扬歌》里唱出的壮族劳动农民的基本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在壮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传扬歌》长期以来广泛传唱,几乎家喻户晓,已成了壮族人的伦理教科书。这首歌由有文化的歌手逐步记录,整理、编汇而成,成书于明末清初,计20章180首,2196行。是我们壮族中杰出的民间著作。  相似文献   

11.
在《壮族嘹歌研究》一书即将出版之际,覃乃昌给我来电话,约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我打心里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多年来一直进行并关注壮族文化研究,为此我应允了。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  相似文献   

12.
11月11日,录制完央视的《民歌·中国》节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广西。故乡素有歌海之称,山歌是我们壮族人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在壮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壮家人世世代代以歌传情,以歌代言,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中,壮族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对壮族聚居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研究壮族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内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女博士詹妮弗·托克(Jennifer Took)所著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部族首领:中华帝国晚期壮族首领在土司制度下的特权》[1]①就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壮族土司的一部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学者对中国土司制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广西那坡壮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交际娱乐等等民俗活动对那坡壮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嘹歌》文化圈包括今广西平果、田东、马山、武鸣四县地,《嘹歌》的文化中心在平果县,然后向周边县地辐射。平果县有168个行政村,其中有100个行政村约1300个自然屯唱《嘹歌》;《嘹歌》的主人公是平果县归德、海城等地人,《嘹歌》的最早创作和歌唱者也应是平果人;在平果县收集到的《嘹歌》歌本共有10多万,是目前所知拥有《嘹歌》唱本数量最多的县;平果县《嘹歌》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平果县曾是思恩府治所在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覃茂福祖先崇拜是壮族原始宗教内容之一。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壮族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加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是大有帮助的。流传于广西都安一带壮族民间的行孝歌①及其演唱俗仪,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布洛陀是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其仪式唱本为<布洛陀经诗>.本文透过对这一信仰及<经诗>形成的历史背景、叙述结构的分析,讨论布洛陀信仰与宋明期间左右江地区历史变迁的关系,认为其背后折射出了这一时期左右江社会的区域格局,是地方土司在重构地方社会秩序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19年6月9日,发现于广西平果市城区的清代广西百色直隶厅下旺土司韦成林亲供宗图册,让人们首次看到了广西右江流域土司亲供宗图册的格式与内容,既能补充清光绪《百色厅志》、今人龚荫《中国土司制度》所载下旺土司的世系和子嗣的缺漏,又保留了分袭的记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个案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从意象、词汇、文化等角度探讨了壮族嘹歌壮语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意象保留、移植、转换、浅化、省略、增加等意象翻译手段传递原文的意境,力求保留嘹歌的语言风格与本土文化特色,再现嘹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