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首先要理解其民族的文化,这是决定翻译水平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模糊,可以说是文学翻译中出现障碍的根源。中日两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因此我国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与翻译其他国家文学作品不同,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具有独特性,本文对日本文学翻译和日本文化的几种关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相信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日本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要做到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谓"内容形式全面对等"的翻译只能是相对的概念.要达到翻译的动态对等,关键是处理好形意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英汉隐喻之间存在着对应和非对应两种关系。要正确翻译英汉隐喻,就必须依据这两种关系,结合英汉文化,采用对等翻译、转换翻译、异化翻译、消解翻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翻译批评主体以及各种批评标准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表现出三种明显的排他性,即翻译批评主体中的排他性、翻译批评标准中的排他性和翻译批评模式中的排他性.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当代哲学交往实践转向的趋势,提出要真正实现翻译批评的多元共存,未来翻译批评的趋势应是走向交往实践的批评.这种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主-客-主的关系,要同时遵循知识客观性、阐释的合理性和表达的真诚性三大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Guido’s relations一文中,庞德全面展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relations一词,主要是指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部分的、不完整的,而且倾向于译者的兴趣”。庞德的翻译革新主张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要抛弃维多利亚时期那种虚饰做作、生僻古涩的翻译措词;二是主张译文是  相似文献   

6.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7.
译员素质对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文章认为除了具有较高英文水平、汉语功底好、有很广的知识面和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以外,译员还需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并且要正确对待德才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译员素质,文章建议完善有关机制并壮大专业翻译队伍,委托更多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并建立监督机制,特别是翻译批评制度。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生活形式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形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语言游戏"这个概念紧密相连。运用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的概念来阐释翻译,就会发现,翻译和生活形式有重要的关系,翻译是生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即是翻译生活形式,在翻译时译者要找出两种生活形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论述了翻译、思维差异和文化信息传递的关系。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文化信息的翻译在源语和目的语中就存在很大差异,具体翻译实践中要在归化和异化中找到最好译文,尽量克服翻译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交往行动是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它是要建立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活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社会交往活动,参与其中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出发,分别从生活世界和观念文本两方面思考翻译过程中参与主体,旨在全面理解翻译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主体间的交往趋向合理,翻译活动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译论标准下的文化误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译分为无意文化误译和有意文化误译。本文依据“译文功能论”,结合归化、不成功的异化、增添法及删除法等几种方法,分析证明了某些有意文化误译的合理性和带来的实际效果,从而对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提出异议,为翻译评论者评价译作及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误译因文化而发生,也必须用文化来解释分析。误译之根由在于文化意义之差异,从而导致两种语言符号在意义上无法对应,产生了语言符号的意义传递的偏差。对于误译类别进行文化解释的分析判断,有助于认识文化之于误译的影响。据以文化解释学的取向分析,说明文化解释对于克服误译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从误译看文化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译现象体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误译的产生是由于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 ,误译又有利于拓展客体文化和充实主体文化 ,对加强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联翻译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将关联翻译理论与翻译过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理解和表达)相结合,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译者主体性与其误译现象之间的重要关系。在理解阶段,由于英专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译者的主体性,所以无法正确获得源语言的最佳关联,进而造成无意误译;而在表达阶段,英专学生或因对译语使用不严谨导致无意误译,或因无法逾越语言障碍而造成无可奈何的文字妥协。而译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能够在表达阶段将最佳关联在译语中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翻译是文化意义的传递。文化预设作为潜在的观念选择,影响着译者对于翻译文本的解读。文化预设的不可避免性、复杂性和历时性,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译。把握文化预设的三种特性的关键在于应用跨文化的观点,在原文本与译本之间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互换。  相似文献   

16.
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加之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以严复的误读为例,借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诠释严译中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同时解释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翻译方面,误译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由此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综括英汉翻译中的各类误译现象,通过相关的典型实例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避免误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语境对广告语篇的重要意义,避免因忽略语境因素而导致的误译,采用文献研究与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地剖析了影响广告语篇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归类说明忽略这些因素会引起的误译现象。指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细心忖度每一种语境因素,使译文清楚地传达原文语言内容、交代广告相关背景、迎合目的语受众心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商业目的;同时,关于广告翻译研究方面的著述也应提供必要语境信息,使读者更多地受益。  相似文献   

19.
图里和拉多两位学者提出的伪翻译实质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属于创作,后者属于与原文相距甚远的"翻译",需要同误译和有意误译区分开来。把真翻译、伪翻译、创作以及学术置于一个三维阈际空间当中,可以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对于伪翻译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其对翻译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均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