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新经济”内涵的认识当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讨论高潮迭起之际.“新经济”已悄然浮出水面。现在,“新经济”似乎正逐步取代“知识经济”,成为国际上最热门、在国际研讨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国内的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也在大量使用这个概念,“新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2.
《管理与财富》2009,(4):3-3
近日和朋友吃饭,总被问及“金融危机还将持续多定”、“中国经济何时回暖”诸如此类问题。可惜,本人才疏学浅,未能给予友人明确的答案。只能通过列举一些利好政策,传递一种“信心”。  相似文献   

3.
何学清 《科学咨询》2010,(18):76-7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有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时是‘吃饭财政’(够发工资和吃饭),当财政收入达几亿时仍然是‘吃饭财政’。许多百姓期待的事还是做不成。”——这是出席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讲的一席话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5.
筷子文化     
虽然思维是人类共有,但在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交流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下,东西方社会的思维习惯、层次、角度等却向着不同的方向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中国和西方国家再饮食文化和习惯上就有很大差异。单从吃饭的家伙来看,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的习惯。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西方人讲究法制,任何事情都以法来讲,而东方人讲人情。中国的这种合理是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道”。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西方的关注点并不在于自然,他们关住的是人。  相似文献   

6.
蔡华教授于1995年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号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兼职教授,法国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研究所合作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决策》2012,(7):36-38
“我这样做,错了吗?难道厅长就不能跟他们聊天了吗?”自从“请农民工吃饭”事件被热炒之后,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便陷入了“纠结”之中。“真没想到会被炒起来,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真没想到会引来作秀的质疑。”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接受《决策》杂志采访时,连说“三个没想到”。自从“请农民工吃饭”事件被热炒之后,陈里便陷入了“纠结”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9.
“族的神话”──对一个山区社区移民氏族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周旭芳在以往的民族学研究中,民族学者出于对残留文化的兴趣,搜集并翻拍的“文化标本”不仅幻化了其研究对象的传统,也拉开了它与现实的距离,这种研究面临一种把文化现象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剥离出来,从而...  相似文献   

10.
杨雪 《领导文萃》2012,(7):125-126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件,就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自古如此。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饮食,但远比不上中国父母。美国孩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的ERF     
一天中午,我在外给家里打电话:“老妈,下午我想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订货意向)  相似文献   

12.
手机杂志     
《领导决策信息》2009,(3):12-13
温总理的“吃饭规矩”;长沙8名社区干部7个亲属吃低保;昆明168名官员不接听电话被通报批评;防止“低俗”定义扩大化;一票难求,网友讲述“中国式回家”;银行和百姓,谁该是真正的“验钞机”?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演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存在一个基本矛盾——“常态”与“非常态”的矛盾,“装”与“备”是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装”与“备”本质也是演化的。  相似文献   

14.
王镜轮 《领导文萃》2007,(12):165-165
饮酒与吃饭不同,饮酒有另外一种境界。 宋时,翰林学士钱明逸待客,必先问:“是吃酒,还是吃筵席?”吃酒和吃筵席不能混同。吃筵席时,客人不限,筵席上也有酒,边喝酒边吃菜,人声喧闹。吃酒就是单吃酒,来客三五人,酒数斗,每人瓷盏一只,青盐几粒。  相似文献   

15.
吃饭、睡觉、上班、休息……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可能“生产”出垃圾,在人类越来越重视环保的今天,如何处理垃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关心的问题。本届高交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11月14日的“航天科技日”上推出了第三代废物处理方式——等离子焚烧技术。我国是产生垃圾的大国之一,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已达6000万吨,垃圾处理方式则是以堆放和填埋为主,非典以后,有关部  相似文献   

16.
赵越胜  叶原 《咨询与决策》2011,(7):99-99,101
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发展内涵,增强素质,营造氛围,提高品位,展示形象,培育精神。法院,作为法律帝国首都,其文化建设——法院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法律帝国首都的兴衰。虽然全国各地法院兴起了法院文化建设热潮,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12个字,铿锵有力,言简意赅,进一步解读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刻内涵,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阐释了一种新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8.
1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的理论探源
  1)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文化是教育的背景,是教育的灵魂。一定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体现着一定的文化。学校是文化的摇篮,肩负起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因此,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讲:“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走内涵(文化)发展之路,才是学校的生路、出路、希望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报载,新学期开学近两个月了,回想起开学初为孩子“跑官”时请老师吃饭、送礼的情形,何女士仍心有余悸。因为,新学期父母的比赛中,就有“为孩子‘跑官'”这一项——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到新加坡的一家小餐馆吃饭。我点了爱吃的海南鸡饭。刚尝了一口,就觉得有点咸。我把服务员叫过来,抱怨说:“你们的饭怎么这么咸,想咸死人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