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了画面肌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肌理制作的历史及艺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罗寒蕾、庄道静为代表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艺术形式,以此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新技法表现进行了总结提炼,探求工笔人物绘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形大多采用西方素描的再现方法,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4.
线条的魅力——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对中国工笔人物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不仅是物象造型的手段,同时还起着传递美感和渲泄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开中国传统之先河,是我国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人物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微观上看,工笔人物画在千百年的变迁中,一直保持着以线立骨、以意赋色、以形写神和意象布局等艺术特色,并以此构成符合中国人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在传统工笔画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将新的线条引入其中,并营造出完全不同于古人的情感氛围,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与形象方…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重彩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经验下变革发展的新形式,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性转型的新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当代语境下工笔重彩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实践和多方探索的情况。文章在材料制作、色彩表现、装饰性方面对当下工笔重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工笔重彩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变革所逐渐形成的"和而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工笔重彩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注重意象的营造,表现风格与写意绘画中的写意性有着同源的特征。文章分析了传统写意美学与工笔重彩绘画的关系,以及"写意性"与写意、写意画的区别,对工笔重彩的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力图揭示体现工笔重彩绘画的写意美的艺术文化本质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经过一代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美学规范体系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直接反映了现代生活,抓住身边的素材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并结合西方绘画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多层次的女性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刻画出纯情至美的女儿国。  相似文献   

9.
我在2005年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念书时识得陈林,也许相遇的时间段正是陈林绘画风格转型当口的原因,我比一般朋友更明晰地见证了他近年创作思维演进的脉络。我想观看陈林的画必须首先将我们的阅读方式设定为"观念先行",这是陈林作为新工笔绘画风格代表人物之一的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他的作品注重观念的意义和价值,画面形式语言都作为...  相似文献   

10.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画种,在先民的图画中已初现端倪,表现出人类对自身强烈的观注,而这种观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共同的狩猎、祭祀活动的题材,逐渐就集中到重要人物身上来,更具体深入的刻画使得工笔人物画名副其实的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历代帝王肖像到明代文人肖像,工笔人物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1.
描绘女性形象的工笔人物画称之为仕女画,从传统仕女画女性服饰样式着手,尝试通过对不同时期工笔画中女性服饰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传统工笔人物画女性服饰概况。通过现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服饰的表现形式,探求其蕴含的艺术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主流,水墨人物画诞生已近百年,其造型方式一直备受关注.由水墨人物画造型方式创立的过程、基本造型观念和造型方式可以看出,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是“洋为中用”、“融汇中西”的结晶.成功的水墨人物画造型探索已经证明,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当以写实主义、人文关怀的精神和中国民族化为基本方向,必须坚持以中国画为根基,吸纳优秀外来艺术元素为己用,方可创作出民族气派与时代特征兼具的水墨人物画造型.  相似文献   

13.
从审美创作、审美鉴赏等角度,对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指出“重形轻神”论和“重神轻形”论都是和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所蕴含的美学本意是不相符的,顾氏人物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并重的、辩证统一的:“神无形不存、形无神不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画坛,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在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笔墨厚重、色彩浓郁,特别是1999-2003年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了“灰色雕塑风格”,2004年至今,其作品开始转向淡雅、清新和简约的风格。由此可见,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后已日臻完美与成熟。文章从分析张江舟不同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入手,旨在研究探寻其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坛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伍启中先生以国画《心潮逐浪高》一举成名,由于他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对线造型的把握,以及他坚持从生活中寻找、挖掘“真善美”并将之作为创作素材,所描绘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南国色彩,用笔道劲稳健,洗练精当。在其运用传统线条造型的同时,融合了西画的特长,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为整体推进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人物画深受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画论等有关材料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对古代人物画在选材、表现的内容及在造型、空间、构图、比例和色彩的处理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促成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图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7.
自照相机发明后,现代绘画艺术便常常被认为是与真实、求知无关的事情,因此传统写实绘画没有意义了,自我表现的绘画才是进步的和高级的。这根源于对“真”的误解——将物理真实与视觉真实混为一谈。而视觉真实又因民族、文化甚至人的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视觉生理学、心理学、现象学及70年代出现的二阶控制论,都曾充分论及过人的意向性对视觉形象的建构作用。“具象表现绘画”更是致力于新的视觉模式的建立。旅法中国画家司徒立则将具象表现运动上升为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较为完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油画所经历的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也不仅是从解构到重建的演变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当代油画在不断吸收或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理念、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结合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背景,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念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