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真真 《理论界》2010,(5):105-106
维多利亚前期(本文主要指19世纪中叶)的中产阶级妇女被冠以"家庭天使"的美誉,束之高阁,脱离社会,完全依赖于男人。然而从这时起她们也开始走进社会。慈善活动成为她们步入社会的桥梁。本文力图通过对中产阶级妇女慈善活动的概况、特点、意义的论述,来阐明中产阶级妇女慈善活动的历史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理论界对我国中产阶级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资料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中产阶级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关于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关于能否用中产阶级的概念来研究中国社会 ;关于中国是否已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关于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特点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婧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246-250
当下,“中产阶级”(M1ddle Class)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与之相关的话题经常见诸媒体报端。而大多数情况下,“中产阶级”似乎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中产阶级”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们甚少思考或者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产阶级的论争从未间断。谁是中产阶级?它的划分标准如何?它形成于何时?学者们对此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一个健康、发达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构成体系中的中产阶级无疑是其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产阶级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日渐凸显,但是,无论是整个中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自身对"中产阶级"本身的认知都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之处。通过对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实际调查,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社会对中产阶级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中产阶级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充分发挥中产阶级在中国社会应有的价值,以推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对中产阶级的产生、演变,以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的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无论我国目前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依照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中产阶级必将在中国成为一个愈益壮大的阶层。因此,关注中产阶级形象和中产阶级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应当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在华人移民文学领域,这一课题的价值更加显而易见。与新移民文学的翘楚严歌苓和声名鹊起的张翎相比,陈谦的文学声名在新移民文学领域还不够响亮,但陈谦的作品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她的写作始终盘桓在华人移民女性的精神苦闷、内心挣扎和现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后卫性和消费上的前卫性尤为明显。最后,我们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与两性人口比例的失衡造成人数众多的“过剩女子”群体.这一群体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难题.但是,与妻子相比,她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她们中的一部分人积极参与投资经营活动,或进入职业场所,成为自食其力的经营者和劳动者,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观、性别观、婚姻观,为重建性别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推动了19世纪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与妇女性别角色定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及其边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平 《学术论坛》2005,(1):146-150
中产阶级正在成为学术界理论研究和社会时尚生活中的流行用语,但它却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界定的术语。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文化和社会时空差异性的概念,因此它具有文化上的不可通约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上的特异性;在界定中产阶级这一社会群体时,应该注意到社会分层的界定标准、阶层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建构、符号化概念的能指与所指、阶层的分化与连续等方面的问题,这是确立中产阶级这一概念的边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香港中产阶级:香港社会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香港中产阶级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香港中产阶级遭遇到困难,其一是职业不再稳定;其二是"负资产";新世纪之初,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机会"成为中产阶级解困的一个选择;新的一代中产代表香港的未来,应予关注,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本文围绕有关中国中产阶级存在与否的争论,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最后,文章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