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对全国14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探索性地构建了社会支持、性别观念和课外参与对高校贫困女生创新能力影响的模型。研究发现,高校贫困女生群体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社会支持较少、课外参与不均衡和性别观念相对保守等特点。通过回归分析显示:正式支持对高校贫困女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支持对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性别观念和课外参与对高校贫困女生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支持通过性别观念和课外参与可以提升贫困女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高校贫困女生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升贫困女生性别观念和课外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主要从学业与能力表现、职业准备、社会交往、政治和社会事务参与、婚恋状况、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别观念等七个方面衡量。研究发现,高校女生在学习表现上并不落后于男生;绝大部分女生赞同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通过寻找兼职及获得职业证书的方式为自己积累求职资本;更偏好与初级群体建立联系,和其他人建立起情感性的密切关系;在政治活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并不落后,有更多的女生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在平衡学业和情感关系上,高校女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日趋理性、平等。高校女生有着良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处于不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高校女生组织在目标上强调促进女大学生发展,但在对组织目标的理解,自我概念,以及实际开展活动中却囿于传统性别观念和角色,不自觉地成为复制传统性别角色的工具.然而,女生组织在"无视性别"的高等教育领域内具有象征性意义,部分女生组织成员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增强了性别平等意识.如果对女生组织进行一定改革,应该能够承担起推动高校性别平等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性别观念日趋平等和包容。然而在这种看似愈加平等的价值观背后,还隐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性对这一未来精英群体的价值渗透,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男、女性别观念的差异。表现为:高校男生的价值观念仍然更多的建立在竞争性的关系模式之上,他们更多的认同个人主义、效率和竞争性的发展分工模式。高校女生的价值观念则更多的挣扎在传统的家庭-共同体纽带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的逻辑之间。二者之间持续而又紧张的压力让高学历女性陷入到更大的主体撕裂和行为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性别观念对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女性家庭地位在促进这一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现代性别意识观念的女性显著地提高了其外出务工的概率,这中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女性性别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女性家庭地位的调节作用明显,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性别观念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效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对受教育程度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农村中低学历女性群体和中西部女性群体性别观念对其外出务工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在高学历群体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研究尝试为理解我国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视角,倡导通过性别平等来释放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察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在个人、院校、社会和文化观念四个层面上存在着阻碍。对策建议有: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制定具有性别敏感度的职位晋升计划,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小环境;知识女性要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意识,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带来了女性能力发展的福音,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女性能力发展又陷入困境。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力依赖”不能成为女性的安身立命之本,女性的能力得不到社会相应程度的认同,社会和企业在用人、收入待遇、晋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偏好”,甚至存在着对女性一定程度的能力歧视,这必将挫伤女性能力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传统的不平等性别观念和性别秩序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硕士研究生因性别而导致的就业差别和薪资待遇差异长期存在。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2007—2011年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签约率低于女生,签约薪资高于女生,三者之间并不是正相关关系。男女生就业与薪资差异主要是由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内化的社会性别角色及多重因素交叉影响造成的。采取的政策建议为:高校要有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创新创业;研究生要与时俱进转变就业观念,到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就业;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提倡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政府和立法机构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毕业生特别是女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提要]本文旨在探究传统性别观念和不同渠道上的信息传播如何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是否会影响传统性别观念与育龄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486名育龄女性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传统性别观念和人际讨论分别与女性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而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关注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此外,虽然女性在传统媒体平台的新闻关注与其生育意愿未呈现直接关系,但调节效应分析显示,传统性别观念和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关注对女性生育意愿存在着交互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低传统媒体新闻关注的女性来说,传统性别观念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小;而对于高传统媒体新闻关注的女性来说,传统性别观念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福建省东宅村“惠安女”的就业演变方式及回归家庭过程,从一个侧面分析农村女性的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产生过程及其后果,研究了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对农村女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市场歧视、传统文化观念的性别排斥、家庭内部性别分工模式等因素是导致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的成因。指出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反社会排斥政策,帮助农村女性消除社会排斥、融入主流社会,提高农村女性参与其他经济生活的能力并创造就业机会,以改蛮农村女性群体的不利处埔,促进农村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在就业环节中遭受性别歧视日益突出这一社会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心理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有扩大趋势。在教育层次、就业行业、职业岗位、学科专业和实习期等方面,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高于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收入的性别差异、行业职业的性别隔离和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等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加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完善公平就业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缩小男女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一直是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影响到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歧视的根源,并阐述了建构和谐两性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八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比男大学生低;女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情感需求大于男大学生,但在实际网络交友中,却相对保守,网络中女大学生更易与现实自我保持同一性;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且更认同网络世界同样需要规则,并希望学校和老师能给予更多指导.男女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差异源于社会心理性别差异,表现为心理需求差异、人际交往差异和价值取向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概述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现状,指出受传统性别观念、经济观念、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迁移投资等方面都存在性别歧视问题,并提出消除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性别歧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某区女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视角出发编制女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结合文献资料、访谈材料以及调查问卷相关数据,构建了女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从模型分析发现,男女两性大学生在村官的胜任力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女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难较男大学生村官要多,在镇、村两级的关注度也小于男大学生村官。这其中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社会文化、乡村政治、政府相关政策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女大学生群体的成才和成长,针对目前困扰女大学生成才和成长观念的四种社会现象,学校和各种组织应帮助女大学生并和女大学生一起,建立四项正确认知,在自我接纳能力、性别视角能力、学习能力、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不同于男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的修养,完成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劳动力应当在劳动力市场中得到优化的配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英国《性别歧视法》中有关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在借鉴英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现有的立法模式及立法状况对立法理念、立法体系及国家公权力等作一个全面的审视,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为视角,对我国的法律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实现我国法律反就业性别歧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女大学生的急婚行为进行解读。本文提出女大学生的急婚行为并不盲目,而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利用年轻资源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在考虑就业困难、婚姻压力以及传统性别分工基础上的代价最小化的选择;是多元化时代多元选择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传统的父权制文化在当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