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格萨尔王传》中,从天界到人间,从龙宫到地狱,塑造了近三千个艺术形象。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塑造如此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很罕见。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惊人的奇迹。当然,问题不在于数量的众多,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这些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人民中间,成为某种力量的化身和某种意识的代表,史诗中每个…  相似文献   

2.
严铭 《学术探索》2014,(5):127-131
《水浒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替天行道"的男性英雄好汉,也在于它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史料和话本、杂剧艺术的梳理分析,说明《水浒传》中的主要女性多数在《水浒》成书之前有一定的来源和形成基础,这些来源和基础,使《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有了更大的超越空间,艺术地彰显了她们在男性英雄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韬、陈年希在《江海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文史哲版)撰文《<三国演义>毛评概述》,对王宗岗评《三国演义》作了很好的分析。他们认为,毛评揭示出《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在于写出了众多的人才,特别是塑造了孔明、关羽、曹操三个奇绝的人物形象,这是很有艺术审美眼光的。如何塑造人物毛氏在评点中  相似文献   

4.
《雷雨》这部伟大剧作的出现代表了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水平,然而,它的命运却是一部悲剧史,相对于它的初版本(文化版),《雷雨》开明版对人物形象进行较大修改。本文从周冲这一角色出发来探讨版本变迁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周冲淡化了原来的悲剧色彩,人物形象比以前显得更为苍白,在艺术上它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相似文献   

5.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5,(3):52-56
唯美主义作为一场不连贯的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各代表人物之间的观点也并不完全相同。《莎乐美》作为一部形式完美和充满着唯美主义颓废色彩的天才剧作,既是唯美主义领军人物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又被视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莎乐美》的戏剧题材取材、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窥探到唯美主义强调艺术自主性,与生活无关;致力于诉诸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塑造唯美主义精英概念化身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方式;试图在与理性的对抗中确立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7.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63,(2)
五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創作的中心課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借助于几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流传千古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艺术画廊里,赵姨娘是一个不甚被人注意的陪衬人物。近几年来,已有一些文章对赵姨娘的形象特征作了一些探讨,但对她在作品构思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未有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赵姨娘在作品中虽然是陪衬人物,但这一人物的塑造对表现主题,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推动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了解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作品里塑造这样一个并不多余的小人物,这对于了解《红楼梦》这部杰作的整体构思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 一般地说,陪衬人物的设置,往往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赵姨娘这一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塑造,也是为着这一目的。红楼一梦,  相似文献   

10.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读毕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心中油然生起登极观日的情景。清秋破晓,屹立泰顶,极目远眺,云蒸霞蔚,旭日东升,景物奇瑰,气象万千,顿觉心旷神怡,疑似置身别一天地。不是吗?《李自成》的作者用神来之笔,把小说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特别是李自成的形象,更是光采熠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是怎样把李自成由历史人物变为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从而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的呢? (一) 历史小说的创作,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我国的古代历史小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一些作家  相似文献   

12.
反讽手法的出色运用是V.S.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一大艺术特色。从反讽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运用这一切入点入手,分析其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及深化主题的作用,从而探究反讽运用产生的显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戏曲电影的经典之作评剧《花为媒》唱词中运用了比喻、对偶、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其中顶真格的运用是一大特色。不止一处、不止在一个人物口中出现的顶真格唱词,不仅增强了《花为媒》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对塑造人物形象、增强戏剧的感染力,以及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入木三分的刻画──谈《桃花扇》中《却奁》一出的人物形象塑造邓宁辛(一)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是中国戏剧丰收的世纪,是传奇艺术得到充分发展的世纪。其中堪称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第一流瑰宝的作品,在继汤显祖的《牡丹亭》、李玉的《清忠谱》、洪的《长生殿》之后,...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文本。它充分借鉴、汲取赋文学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使赋与小说两种文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红楼梦》的赋化特征表现在:汉赋、骈赋、文赋等铺采扌离文的写作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红楼梦》赋化特征对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性格各异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红楼梦》赋化特征最重要的是对于悲剧精神的补充作用,使得《红楼梦》中的社会悲剧、家庭悲剧、生活悲剧与人生悲剧叠加在一起,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赋化特征亦是《红楼梦》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红楼梦》的赋化特征的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菡 《天府新论》2006,(Z1):224-225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善于细节描写,达到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服从各种人物生活和思考所必须遵循的逻辑.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司马迁第一次以传记的形式,成功地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各种创造性的艺术手法,为我国文学提供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宝贵经验,莫说后世写实性传记文学,就连传奇、话本、小说、戏剧等都广泛地吸取与运用。如金圣叹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史记》的伟大艺术成就,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德洛克夫人在狄更斯的作品《荒凉山庄》中无疑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就她在作品情节中的地位来说:《荒凉山庄》里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其中一条就是以她为核心人物开展的。没有德洛克夫人,《山庄》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都将改观。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德洛克夫人是全书七十多个人物中塑造得最复杂、最生动,因而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如果英国当代著名评论家福斯特关于“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人物形象分类说成立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艺术构思、情节提炼和描写手段诸方面,对鲁迅小说刻划人物性格的成就和特点,略作探讨。一艺术构思,是人物性格在作家头脑中形成、深化的一个关键性的思维阶段。因此,研究作者的艺术构思,对于正确把握和深刻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至关重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归结起来,无非是那么几条。然而,体现这些规律的实际生活面貌,却是千姿万态的。文学创作的光荣任务,就是塑造个性鲜明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价孔著《桃花扇》的艺术形象和它的结尾,这是正确评价《桃花扇》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涉及一部作品的评价,而且涉及文学评论、特别是古典文学批评的若干问题。十几年前,学术界曾为此有过一场争论。现在继续进行探讨,也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任何作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服从作者统一的艺术构思,服从作者所要抒发的那种思想感情。孔尚任正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在《桃花扇》中成功地塑造了侯方域这一艺术形象。然而有人在评价侯方域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时,却撇开人物形象本身的思想意义,去探究孔尚任的所谓“难言之隐”。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