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权理论的提出,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可以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并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目前黄河水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制度运行成本上升。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清晰界定水权,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水使用量权的有偿转让和交易,加速水市场的形成,从而形成节约用水和限制超额用水的机制。黄河水权交易的实施正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更高效益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对建立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市场协调机制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问题首先是黄河的水资源供求严重失衡,或称为水资源短缺,其次是水环境治理与水利设施护养,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现行黄河水权制度.现行的公共计划用水的水权制度已明显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现行黄河水权制度创新谈点具体意见(1)完善黄河灌区渠系,为水权界定提供物质技术保证;(2)清晰界定水权,并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水交易;(3)分步调高水价,发挥价格机制的市场调节功能;(4)改革水行政管理制度;(5)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水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水权市场上,供求连接着政府及各用水主体,其变动决定着用水主体的用水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水权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对水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水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水权供给者之间、水权购买者之间、水权供给者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水权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水权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权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学者关于水权的内涵有“一权说”、“二权说”、“三权说”、“四权说”等四种。水权的特征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水资源本身的特征。水权的分配应考虑优先权顺序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水权交易涉及交易范畴、交易主体、交易条件等问题。水资源的市场观大致存在“无市场”、“纯市场”、“准市场”三种观点。我国水权理论研究和水权制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 ,水权理论研究前景广阔 ,水权制度改革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求形势促使人们改革现行的水资源分配制度。通过建立水权市场来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已成为许多同家优化水资源配置、化解水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从战略、理论、市场和制度四个层面论证我国建立水权市场的现实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权制度是我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着眼于水权理论、立法以及实践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从学理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实践层面对水权及其相关范畴展开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对现行的一些观点做出尝试性评介。我们认为,由于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水权在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中应该是指取水权,它包括取得水体权、取水转让权以及受益权等权能。在水权转让中,转让人在享有取水权的前提下,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以协议的形式有偿向受让人转让取水权,从而移转水资源利用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水权运营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权运营还是水资源运营,水权运营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理论基础,水权运营的实践及其制度建设等问题,是水权运营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关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等正常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 ,低成本过度使用、浪费等非正常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膨胀 ,在水资源供给没有明显增加的条件下 ,将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向越来越尖锐的程度。这既是沿黄地区开发与发展中的硬性约束 ,也是造成黄河断流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以往供给型工程技术措施始终在解决黄河水问题中占主导地位 ,但其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认为 ,主要因为缺乏对已有思路的审视和反思 ,切实剖析现行黄河水权制度的缺陷 ,不做这些工作 ,还无法谈及根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水权运营的制度建构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姚金海 《学术论坛》2006,(12):99-104
水权运营是水权制度运行的过程,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的水权制度的运营过程。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水权(水资源)运营公司、水资源监管机关各负其责,共同实施水权的运营,这是我国水权运营制度重大创新之一。改变过去“多龙治水”状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水权运营制度框架,这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民法》《水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水权运营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人类应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法律上构建水权制度是水法研究的关键。水权运营是水权制度运行的过程,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的水权制度的运营过程。本文认为了解水权运营的概念与法律特征,是了解水权运营的前提,水权运营的过程分析与制度构建,则是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唐宋汴河经历了由盛转衰、废而复通、最终堙废的变迁过程。导致其变迁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根本原因是黄河泥沙的长期侵袭和改道北流,战乱中以水代兵又加剧了它的淤废程度。汴河的变迁一方面阻遏了黄河的南泛,改变了淮北地貌,淤泥用以肥田改土,分洪排涝保障了黄河安流;另一方面又导致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破坏了正常水系,淤塞了湖泊,致使流域经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朱莉 《阴山学刊》2007,21(4):88-91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目前已经成为地上"悬河",其主要原因是大量泥沙的淤积。而这部分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区,特别是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通过高含沙水流的携带到达黄河下游,进一步淤积。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含沙水流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黄河干、支流高含沙水流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措施,为黄河泥沙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箕经济发展与漕运兴废、运河通塞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漕运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发展,但漕运的发展必须以运河的畅通为基本,而运河城镇经济的兴衰也对运河通塞、漕运盛废具有重要影响,彼此交相作用而成为系统.  相似文献   

14.
路云亭 《晋阳学刊》2007,(3):113-116
山陕文学在20世纪80、90年代各领风骚10余年,已构成一种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现象.山陕文学的崛起是先秦文化和汉唐文明在当代的复兴形态,也是对古代地域性优势文化的另类纪念方式.山陕文学都以农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两地作家均表示过对亚细亚农耕文明具有发言权,对生命力的强烈关注,构成了两地文学的一致惯性.深厚的黄土文化与黄河文化情结是两地文学的另类特点.两省地域文学和文化也有不同之处.山西文化包括了雁北忻州地区的佛教文化区、晋中地区的晋商文化区以及晋南地区的黄河文化区.陕西文化也分为陕北文化的黄土文化区、关中一带的巫道文化区、陕南的川蜀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区.陕西文学的宗教归依是神道与巫觋文化,山西文学的宗教支点在于儒家与法家思想.山陕地域的文学和文化共同继承和发扬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延续了黄河文明的强大文化自信力,同时,两者共同勾勒出了一种混沌蛮荒的北方意志,为北方腹地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文化性探索和精神层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赵惠民 《齐鲁学刊》2007,1(4):53-57
清末民初的黄河三角洲移民以政府组织的生存型移民为主。移民群体主要由灾民构成。移民安置区域集中在黄河大堤周围和黄河尾闾新生淤地。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绅士在移民活动中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分配不足,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掠夺性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使移民返迁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石涛 《晋阳学刊》2006,(2):79-82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军事力量相对薄弱的一个朝代,造成这种局面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当今的学者已有不少论述。如果从黄河水患的角度,对造成北宋时期军事力量薄弱的因素进行探讨,可以看出黄河水患在很大程度上对北宋的政治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北宋军事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不能把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和孱弱的军事力量完全归咎于黄河水灾以及其他的自然灾害,但是,这些因素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域河西河东城乡男女居民性格特征调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G性格量表对甘肃省不同区域1342名城乡居民性格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甘肃省区域居民人格特征的总体情况是居民在攻击性和思维外向性方面得分最高,而在主观性方面得分最低;2.男女两性在攻击性、一般活动性、乐天性、思维外向性、支配性和社会外向性差异显著,男性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在主观性方面差异显著,女性得分高于男性;3.甘肃河东河西两地居民性格特征在循环性、主观性、非合作性方面差异显著,河东居民得分明显高于河西居民;4.居民受教育程度在主观性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棉花品种科学改良试验基地,成功选育出脱字47号、36号、57号等美棉良种与齐东4号等中棉良种,并进行了一系列棉花栽培试验。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不仅对黄河三角洲,而且对山东乃至全国棉作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打造并愈益彰显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特色与地位,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山东植棉大省的地位,三是引领、带动了全国植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的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民众心理认可和审美感知基础。在造型关学特征上,主要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滑稽审美共性。道家的摆脱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形成了黄河流域民间美术的造型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水经注》文献解读的基础上,讨论了五个历史地理问题,重点探讨黄河银川平原段不同时期的古河道位置,指出所谓“东枝”实为人工灌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