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及日本近代教育成功的经验,推动了中国留日学生速成教育的兴起。速成教育主要有师范科、法政科、工艺科等专业;因学习一年左右即可毕业的较短年限,致使留日学生趋之若鹜,形成20世纪初年的"速成科时代";留日学生速成教育造就了一批新型人才,对晚清社会变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05年前早期留日学生刊物速亡原因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朕宇 《理论界》2009,(8):144-145
1905年前早期留日学生刊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也是中国急于现代化的产物与缩影.正因为如此.该批刊物在资金、经营状况、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外加传播学中"第三人影响"理论作用--清政府对留日学生刊物的相关打压政策.导致了早期留日刊物速亡.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1896-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译书主体上,留日学生已经成为中国人独立译书的重要力量;在译书种类上,由偏重科技类书籍到偏重哲学社会科学类书籍;译书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中国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18年成立于东京的日华学会,是近代以来日本成立的第一家中国留日学生管理机构,代替日本政府专事留日学生工作.该会成立后,以打破"留日反日"的局面并培养亲日分子,与欧美国家争夺中国青年的教育权以及辅助日本对华政策的实施等为目的 进行过大量活动,直至日本战败后被盟军勒令解散.战后以"有邻学会"为发端,日华学会得以重建.此后,日华学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在"国际亲善"与"文化交流"的装点下,在日本的防共政策与经济外交的变奏中嬗变.战后日华学会的重建及变迁过程,既反映了中国留日学生的境遇,又反映了日本辅助战后重建与助力国家战略政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留日学生教育史上,永远铭刻着日本教育家松本龟次郎先生的名字。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一批批中国留日学生在他的辛勤培育下,成为中国的国家栋梁.这些留日学生无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教育等发展上均有突出贡献.本文仅就松本龟次郎先生如何献身于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及其所从事的留学生教育的特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选拔及相关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英 《学术探索》2004,(1):112-114
作者从留日学生的选拔、留日经费与赴日路线3个方面,对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选择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清末江西留日学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的留日热潮,可谓二十世纪初中国教育之壮举。就江西来说,当时留日学生数相当于江西本省高等专门实业学堂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多。无怪乎时人评曰:留日学生“如潮汹汹涌来”。介于人们已从各方面对中国人留日问题作了探讨,本文只旨在对清末江西留日学生派遣时间、规模、特点以及对江西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江西派遣留日学生的时间和数量 江西派遣学生留日的时间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材料来说明。据《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到宣统元年七月各省官自费毕业学生姓名表》中载:在1900年就有江西学生谢晓石(官费)到日本,  相似文献   

8.
试析清末留日学生革命取向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留日学生中,后来投身于革命或在思想上具有革命倾向的占很大比例,这显然与他们的留日经历有关.通常的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日本受歧视侮辱,屈辱经历的刺激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这只解释了一小部分原因.本文试图从留目的原因、目的和决策,日方的政策和朝野的态度,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学习,留日学生政治意识的兴起和清廷的防制与镇压等几个方面,来逐一分析形成清末留日学生革命取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一些学人转而“以日本为师”,东渡留学。近代日本政府面对蜂拥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借机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在留日教育中实施“知识封闭”和“教学保密”,以免学有所成的留日学生成为其大陆政策的潜在威胁。中国留日学生饱受日本社会歧视和学业限制,切身感受日本社会的侵华氛围与行动,非但难以产生“日中亲善”之情,反而与日本政府冲突不断。近代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的教育史证明,知识流动的逻辑远远弱于侵略战争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清末山东留日学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尊严  徐志民 《东岳论丛》2004,25(2):116-120
在清末中国留日运动的大潮中 ,山东也曾出现竞相赴日留学的热潮。从现存的各方面的记载看 ,清末山东留日学生总数约在 60 0人左右。山东留日学生众多的原因 ,除时代背景使然外 ,也与山东与日本海上交通便利 ;清末推行“新政” ,山东需材孔亟 ;早期留日学生的宣传鼓动等有关。清末山东的留日学生 ,除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外 ,由于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开化程度等条件的制约 ,而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反过来 ,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影响着日后山东各地的社会变迁、文化进步及政治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后,湖南留日学生对日本的认知,经历了从仰慕学习到激烈反抗侵略的变化。这一时期湖南留日学生日本观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媒体的描述和个人在日体验的近像感知,展现其多元性、不对称性和理性的多元特征。此时湖南留日学生的日本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现代化的进程,并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留日学生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为史学界所公认,而他们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笔者从大量的史料中看到,五四运动与留日学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此前后留日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活动,对于北京学潮的酝酿、发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就其中三次大的斗争及其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试加说明。  相似文献   

13.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近年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确定了教育在我国战略体系的优先地位,而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一颗扣子",理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四川革命老区的义务教育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教师思想僵化、办公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生源流失等严重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精准"对象,从转变思想、加大投入、促进公平、深化改革、注重创新等方面入手,实现四川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的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14.
留日学生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口号和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对发动五四运动的决策及其实施起了关键性作用,留日学生实为五四运动爆发之一重要动因。“东京的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五四运动的发展。留日学生特别积极地投身五四运动,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论述了四川比较文学自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四川比较文学经历了从自我觉醒阶段,到成长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生力军、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四大方面军"阶段,再到形成世界格局中四川比较文学这样三个历史性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十年时,四川比较文学建设起了以<比较文学报>、<中外文化与文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West and East为中心的言论阵地、培养了一批比较文学人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发表、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比较诗学、译介学、流散文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失语症"、"异质性"、"话语重建"、"变异学"、"跨文明"等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推动了四川和全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四川比较文学三十年发展历程表明:四川比较文学对中国比较文学以及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并与社会变迁构成互动关系.1919一1921年兴起、19221939年在全川实施的四川自费留学贷费政策就是近代中国较早出现的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政策.它旨在资助自费进入省内、国内及国外中等以上学校的"寒唆"优秀学生深造,对激发"寒唆"学生求学积极性、促进五四后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自费留学高潮的出现以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局限,实施情况不理想,存在着不少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17.
论“两课”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对"两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方面探讨创新意识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孤军派"是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以福建籍学人为核心,因留日学生、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学缘、业缘关系而聚合.最初,他们坚持法律至上的立场,主张维护"法统"而反对革命.民国宪政结构的瓦解,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终于使"孤军派"皈依革命.走完了"以护法始以革命终"的思路历程.而围绕革命性质与革命之道,他们与共产党人展开了革命话语权的竞争."孤军派"的分化是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分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龚道耕是近代四川著名教育家、经学家,平生著述110余种,在经学、史学、文学和诸子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本文分析归纳了龚氏学术的五大特征:"博学渊深、学贯四部"、"汉宋兼宗、不废今古"、"气度恢宏、独具通识"、"经史皆通、善于文学"、"持论平衡、发人深省",是对龚氏学术的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新式教育启蒙于清末,而川边藏区近代教育实则发轫于四川藏文学堂.文章试对四川藏文学堂的创办、发展及演变等内容进行厘定,并探究其在当时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