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业企业“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此获取超额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与加工制造型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如土地规模庞大、种植季节性、非全职农户、开放式生产等因素都会阻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境进行适应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摆脱"公司+农户"的运行困境。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对已流转土地实施"再承包"的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效防止其"搭便车"行为,提高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农户的生产与市场营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即农民家庭 ,是由血缘关系组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是一种生活和生产组织。它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及生产单元 ,也是农业和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一、农户的生产特征1、农户的生产属性。农户生产是一种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相互交叉与融合的复式生产。它生产的农副产品首先要用于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然后将剩余部分拿出销售 ,供社会消费需要。我国农户生产在全国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户生产以满足家庭生活的基本生存为限 ,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经济状态 ;而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农村科技传播实践比较重视"传者、信息、媒介"而忽略"受者",严重地影响传播、扩散效率与效能,最终导致"效果"不佳。基于湖南省农业主产区5个区域12个乡镇320个农村家庭单位的有效调查数据,从农户的主体性角度选取6类11个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科技传播效率的农户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主动获取科技信息、参加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示范性地应用科技成果等对农村科技传播效率的正向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因此,要促进农村科技传播效率的提高,需要基于农户的主体性角度采取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大量以户为单位的农民流向异地农村并逐渐替代流入地农户,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劳力支撑。通过分析这一流动现象,探讨流动农户与流入地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认为:现阶段乡村流入群体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处于从适应到社会融合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心理或文化上的"敦睦"、经济上的"新二元关系"和农村户口的排他性。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村社分离"措施以促使村落由生产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是消解乡村不同群体身份相互排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击和瓦解了人民公社那种“一大二公”的旧体制,确认了农户家庭是农村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农户家庭的生产、投资、积累、消费行为,共同构成了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农户家庭的积累也是农户执行社会进步的职能。农户家庭中积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作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的替代,"公司+农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模式开始暴露出它的弊端。本文试图从博弈论中的合约理论出发,探讨"公司+农户"模式存在诸如农民与公司市场地位不平等、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多方力量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发挥第三方监督的力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陕西省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在已有文献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农户纯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贷款、土地规模、农村公共投资为影响因素,用Eview5.0计算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找出可以激励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大农产品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村小额信贷和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推动农户农业生产投资。  相似文献   

8.
使用四川泸县和宁夏平罗县80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探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会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且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随流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显著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但农户家庭收入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承担的中介作用表现为“遮掩效应”。从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风险寻求解释机制,结果表明,来自市场、制度及社会等层面的风险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从社会网络异质性角度看,这些风险对低社会网络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因此,建议积极引导达到城市化要求的高收入群体走出“半城市化”,从市场、制度和社会三个维度破解农户宅基地退出障碍,帮助农户进一步拓展社会网络来弥补城乡分割的社会结构漏洞。  相似文献   

9.
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方法采集了陕西眉县206户猕猴桃生产农户安全生产意愿的数据,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显示,TPB贴合农户安全生产决策的实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认为,基层政府应积极培育农户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发挥规制和服务双项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6个县市的488份农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农户家庭结构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以探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规律。研究表明:农户农业生产目的受制于耕地资源禀赋,在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在耕地资源贫乏的地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家庭结构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受制于耕地资源禀赋;目前农村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不活跃,农户农业生产决策与其消费决策相互影响。认为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问题,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社会中,农民经济身份被固化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会身份被固化为"农村居民"。农民身份的固化,在经济发展层面不利于农民权利的保护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治理领域则不利于农民自主地位的保障和善治目标的达成。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变为"市民",使之成为农业生活活动中具有独立身份的主体;另一方面需要将"农村居民"转变为"公民",使之具备社会治理主体之地位,能够通过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畜牧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我国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畜牧业多头管理、畜禽良种需求疲软、供给不力和畜禽疫病防治难等诸多问题。因此 ,必须优化不同畜牧科技推广模式 :畜禽良种推广模式——畜禽良种 (或引种 )公司 +专业养殖场 (养殖大户 ) +一般农户 ;畜禽疾病诊治技术推广模式——兽医人才培训单位 +畜禽死亡保险公司 +农户 ;畜禽饲养管理技术推广模式——科技单位 +农协 +饲养户 (场 ) ;物化型畜牧科技推广模式——畜牧科技产品生产公司 +市场 +农户  相似文献   

13.
加入 WTO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同时 ,对我国的农业也会带来一些冲击 ,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入 WTO后陕西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种植模式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 ,发展名特优出口创汇蔬菜 ,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 ;二是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发展蔬菜产品的采后加工 ,实现多次增值增利 ;三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为蔬菜产品流通提供商机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山东潍坊“毒姜”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蔬菜安全安全问题的担忧.农药生产厂家和销售商非法谋利、农民农药知识匮乏且急功近利和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出现安全漏洞是“毒姜”事件发生的原因.为避免“毒姜”类似蔬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必须严惩剧毒农药的违法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教育、处罚使用剧毒农药的普通姜农,追究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更要积极探索预防蔬菜安全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农药生产企业监管,鼓励农药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低毒高效农药研发,落实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基地农业,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知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看作是促进农业发展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之一,近来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特点,借鉴实践社群中社员身份划分标准,将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类,并综合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层次"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转居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演变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推进人口城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的城乡结合部和若干农民工集中求职点进行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社会学、人口学等领域专家的咨询意见初步推断出影响农转居实现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教育、心理及社会四个方面.为进一步探究这四方面因素对农转居实现的影响程度如何,基于调研的原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转居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月均收入、教育水平及社保覆盖情况对农转居的实现呈现正向促进作用,而回家次数则与农转居的实现概率呈反向关系,其中月均收入和社保覆盖情况对农转居实现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政策,帮助农民工顺利实现农转居.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呈现出以"信任链"与"信任圈"相结合的结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人际信任为主的差序格局特征、"横向"场域结构特征和传递弹性与结构不稳定性特征。社员复杂的信任需求、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程度的信任确认诱导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的形成、实施以及稳定性。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必须大力加强合作社内部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建设、谨慎推进合作社横向与纵向发展、强化合作社内部信任核心。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权、劳动权和发展权。鉴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现状堪忧,出路问题和退路问题难以解决。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认为社会政策价值理念的错位及制度建设的滞后是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解决失地农民的关键问题在于健全法律制度,以落实以就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当下,新的社会分层秩序尚未建立,阶层意识多元化,各阶层利益冲突加剧,社会整合功能脆弱。失地农民成为在“图地运动”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其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拟从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入手,探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阐明社会分层和社会保障的关系,呼吁加紧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和和谐社会要求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