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分析语料方法考察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基本层次动词+附加语"结构的使用特征。在范畴化框架下,动词可分为上位动词、基本层次动词和下位动词。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的写作语料,探讨了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基本层次动词+附加语"结构的高频使用。  相似文献   

2.
交互动词在汉语中使用很频繁,但受母语的影响,维族学生在使用交互动词时却屡屡出错,以此从语言迁移、两种语言信号系统之间转换不熟练、试误理论不足等三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从强调交互动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规律;加强汉维对比研究,提高学生纠正和避免偏误的主观能动性;适时使用偏误预治策略;展现大量例句,提高学生对真假句式的辨别能力等方面提出避免偏误产生的方法,以期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观念对英语情态动词使用的影响,作者以亚洲留美学生(英语为非母语者)和美国本上学生(英语为母语者)相同主题的作文为对照组,分析了两者在使用表示“义务”、“必须”的情态动词时的异同。结果发现,东方文化价值观对英语情态动词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LOB和CLEC语料库为材料,对比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CAN的使用方面的差异.研究指出中国学生对情态动词CAN的使用过度.具体而言,本文还根据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分布,对比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CAN的不同语义方面使用的差别,提出了一些误用情态动词CAN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后,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俄语中动词的使用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以动词为主体构成的简单谓语的繁化形式,中国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更感到困难,有必要作深入研究。现代俄语中的动词性简单谓语的繁化形式大致可分为:动词与动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动词与其他实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动词与语气词组成的繁化谓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谓语除表示谓语意义外,还常有各种情态意义,在使用范围上也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时体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常将"了"看成类似日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之后表示时态的语尾,从而使其在使用"了"时产生偏误。考察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情况,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并指出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记叙文口语语篇为研究语料,分析动词情状体对学习者一般过去时时体变异的影响,可以发现学习者主要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形式。学习者在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时更高频率地使用了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其次是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在四种情状体类型中使用一般过去时形式的正确率呈现出了从高到低即达成动词、完结动词、活动动词到状态动词的顺序。研究结果从共时层面支持了情状体优先假设中第一点内容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以语法隐喻为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科技语篇中名词化手段的特点以及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动名词的使用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不定式、派生性名词和名词性小句等名词化手段则低于英语本族语者。在概念隐喻方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人际隐喻方面,中国学生对影响名词化手段使用的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的运用比英语本族语者多;在语篇隐喻方面,中国学生较少使用名词化手段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英语本族语者则较多使用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10.
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现象。研究发现,学习者把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外部使因语境下比在内部使因语境下更容易将非宾格动词被动使用;学习者犯错的概率与其总体的语言水平无关。此外,本文还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时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动词时体时所犯错误的原因,旨在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排除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学习和使用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2.
介绍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方法。并着重指出中国人在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上容易犯的错误,同时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规律;对比和探讨在中日两国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差别。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语言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研究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情态的地道表达,使交际更加成功。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调查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一些核心情态动词和少用半情态动词的倾向;情态动词的使用严重受到情态动词汉语语义的干扰,使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9个动词(含10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  相似文献   

15.
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省略动作发生的主体或者动作作用的对象,而省略掉的内容常常根据句中作为补助动词使用的授受动词得以体现。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汉语及英语里都没有,因此,日语学习过程中对补助动词的掌握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的困惑。如何在接触这个语法现象的最初,找到一个能让学生领会并接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五千言 ,使用动词较多 ,其中单音动词占大多数 ,复音动词较少。单音动词大多使用本义 ,其中单义词多 ,多义词少。词义发展途径主要是引申。单音动词主要作谓语 ,此外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识别记忆并能正确的区分使用自他动词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很难弄清楚自他动词的形态特征及语法功能,给日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本论旨在通过对日语自他动词形态特点及意义的研究,在了解其独特性的同时,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英语短语动词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在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短语动词习得现状的基础上,为英语短语动词习得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短语动词理解和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按其词汇意义划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 对正确使用时态( 特别是正确使用进行时态)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静态动词一般表示不受意识支配的行为或状态, 但过程动词、趋向动词虽表示不受意识支配的行为, 却属于动态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