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所谓“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或政权下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不是泛指中国的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指由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一,“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具有生命力和革命性。这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和作用的界定。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伴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党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从对生产力社会性的认识,利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容、形式等方面,实现了对刘少奇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两制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圣福 《江汉论坛》2005,4(7):91-9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主要有: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参加根据地经济建设;合理调整劳资关系;引进和利用外资等。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宝库中,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加强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就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探讨。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贡献 (一) 毛泽东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学说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列宁的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的状况都作过一系列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的建设理论,他明确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天重温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轨迹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地位和作用是充分肯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主张的同时交织着瓦解资本主义的思想;1957年后,毛泽东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不断加剧,最终在中国大陆彻底扫荡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包括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对私人资本的批判,还包括对官僚资本的批判;不仅包括对国内资本主义的批判,还包括对国际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有经济批判,还有政治批判和道德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的三重批判.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深刻地洞察到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科学地确立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在正确分析和评价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及继承毛泽东等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特殊的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原理 ,从我国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问题 ,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根据地受到严密封锁和供给困难的艰难形势下,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广大劳动人民踊跃投资,大力发展非资本主义性质的民营经济;争取全国中间人士和海外华侨在根据地投资,积极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欢迎一切友好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华投资,努力发展新民主主义外向型经济。毛泽东鼓励投资的思想与实践,既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也是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海涛 《理论界》2006,(4):34-35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思想形成的初期,作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演变历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研究和关注不同阶段转换的特定背景,分析这些观念转换的内在机制,既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可以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独具特色和最富创新的部分之一。建国前夕 ,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进行了探索。经济上 ,一是把“保护民族工商业”纳入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之中 ;二是将民族资本主义列入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之中 ,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三是纠正了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的“左”倾错误 ,保证劳资两利。政治上 ,确认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参加新中国的政权与经济文化建设。这些思想 ,为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陆世宏 《理论界》2006,1(8):158-159
毛泽东之所以急于限制甚至消灭资本主义,原因在于首先对资本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的阴暗面估计过重。其次,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第三是从政治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实践证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时,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他的认识脱离实际时,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差异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毛泽东刘 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主要差异。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其差异,并思考深层次的问题,给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推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犯过教条主义错误,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当社会主义改革出现问题时,有些人又把账记在马克思主义头上,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企图用资本主义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这些都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放在世界背景下,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起中国向何处去?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命运攸关的最重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作出了明确的答复:中国必须而且能够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走向社会主义革命,避免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利弊兼具的双刃剑。在此,我们就英国侵略对清代西藏经济的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