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科学》2005,(21):4-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于2005年9月28日在中组部召开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5+1”法规性文件,以及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11条措施,进一步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切实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严格按照《干部…  相似文献   

2.
吴官富 《领导科学》2003,(10):16-17
《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制度要发挥作用,重在贯彻落实,而落实情况的好坏,则需要严格的检查评价体系来检测和促进。因此,加强和改进对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评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中组部和中纪委等部门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但跑官要官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为此,中组部先后制定出台了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选人用人监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好制度要有好落实,"严监督"要有"严执行",要坚决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选人用人监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好制度要有好落实,“严监督”要有“严执行”,要坚决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推动下,各级机关试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首次将引咎辞职纳入干部管理制度中。从2004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了引咎辞职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2月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后,我们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特别是2002年7月中央正式颁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以来,各级各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结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理预期差距大大缩小,所选拔任用的干部的公认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2002年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干部工作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变化,《干部任用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中央决定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是干部工作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撒手锏",是选人用人的"过滤器",是评估选人用人效果的"度量衡",关系重大,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领导科学》2000,(5):22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河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龙之同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就五年来河南省贯彻落实《条例》的情况,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条例》,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等问题,回……  相似文献   

11.
李仰祝 《领导科学》2006,(16):23-24
党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非常重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近期,中央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及《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这五个法规文件,连同2004年4月集中出台的“5 1”法规文件,与《公务员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贯彻执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重点,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有效加强对乡局级“一把手”选用干部关键环节的监督,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条例》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学习、贯彻和监督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廖明荣 《领导科学》2003,(11):12-13
全面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是保证干部考察工作质量,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引入司法证据制度,运用法制化的手段来规范和约束干部考察工作的各种行为,不仅能够规范干部考察文书的制作,还可以为强化干部考察责任及其责任追究提供制度保证。《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要把这一原则落实好、运用好、发挥好,就考察工作而言,在提高考察者的素质、完善考察方法、制定科学的考察标准、加强社会监督、强化责任追究的同时,重要的是要运用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和《党建研究》杂志等全国35家党报、党刊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举行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征文活动总结颁奖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征文活动开展情况,对征文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一局局长彭清华同志出席会议。他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中组部日前在京召开的《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对征文活动作了总结。他说,这次征文活动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参加人员层次比较高;二是各报刊社积极参与,精心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规范干部选用工作的程序,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开封市委组织部于2000年10月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观察员制度,对市委宏观管理的干部任用实行事前请示、事中监督、事后备案。实行这一制度3年多来,市委组织部共派出观察员45批90人次,直接  相似文献   

17.
王军 《领导科学》2003,(8):14-15
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组织部门担负着具体操作和全面实施的艰巨任务,职能特殊,地位关键。组织部门要学习贯彻好《干部任用条例》,自觉地当好党委(党组)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参谋助手,需要有“三新”。增强党性,勤练内功,组织部门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作风、素质上要有新提升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核心主体是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而作为党委(党组)选人用人上的参谋助手的组织人事干部,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过程中,其作风和素质必须有新的提升。作风的新提升要求组织人事干部努力形成四种风气:一是形成讲原则的风气。干…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干部任用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关键要坚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下简称“两制”),这既是依法治国要求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又有利于更好地堵塞工作漏洞,强化领导责任,真正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各地选拔任用干部机制不断创新,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各  相似文献   

20.
《干部任用条例》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完善,在应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它吸收了以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具有重大意义。正确理解与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是干部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中,科学化是基础,民主化是根本,制度化是保证。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