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近场私盐贩卖主体为贫难人群。他们大都迫于生计,或就近贩盐,或跨区贩盐,通过赚取差价取得一定收入,贩卖近场私盐虽然有悖于法,但却是近场社会贫难人群重要的生计模式,具有社会合理性。因此,在杜绝近场私盐的同时进行近场贫难人群救助就成为摆在明清历代统治者面前的难题。从明代近场私盐弛禁条例到清代老少牌盐制度,明清统治者不断尝试以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一兼具盐业管理和社会救助双重属性的治理问题,但制度施行后的效果远未达到统治者的预期,最终导致老少牌盐制度被废,仅保留近场私盐弛禁条例。究其原因,贩卖私盐只需惩罚,但救助却需要管理。以私盐合法化的手段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等于将低成本的刑罚问题转化为高成本的管理问题,这显然已经触及了明清统治者治理能力的"天花板",甚至民国时期依然没有突破此种治理瓶颈。因此,近场私盐治理改革必然面临无疾而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食盐私贩是个沉重、经久不衰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盐在国民生活中的须臾不可缺少以及在国家收入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决定了封建政府必然对私煮私贩进行严厉的限制和打击。但历朝历代,私盐屡禁不止,对私盐的整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收效甚微。长此以往无疑对社会经济秩序、对和谐社会的发展等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为揪心的是,宋代私盐(海盐)的形成途径如巨大盐利所致、管理力量不足、官员监守自盗等几乎被复制到了今日的私盐贩制领域,加之私贩的网络化、隐秘化,使得打击、根治私盐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
解读黔中盐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山自古以产盐著称 ,在湘西苗语中 ,“盐”的读音与“有”相近 ,而“有”与“郁”、“酉”、“庸”读音亦相同或相近。由此可知 ,郁山即产盐之山 ,郁江与酉水为运盐之水道 ,而庸国即产盐、贩盐之国。郁山产盐 ,涪陵则早在周初即产丹砂 ,所产丹砂由郁江入乌江转长江外运。先秦时 ,楚置黔中郡 ,秦统一后沿续之 ,汉改涪陵县。唐代置黔中道 ,辖黔州等十八州 ,至此 ,黔中盐丹文化发展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4.
吴海波 《南都学坛》2010,30(1):43-48
清中叶,两淮私贩贩卖私盐的方式之多,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吴文节公遗集》、《朱批奏折》、《刑案成式》等珍贵史料所载众多私盐个案表明,围绕"私盐"这一利益主体,各种私盐盐贩与官府在制度与非制度层面展开了激烈博弈。为了达到兴贩私盐之目的,私贩们或贿赂各级盐务官兵,透漏私盐;或与护送私盐之枭匪合作,偷卖私盐;或联合各方武装力量,抢掠私盐;或借助开设饭店之便利,掩人耳目,窝囤私盐。透过众多的私盐个案,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清中叶两淮私盐所呈现出来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与经济政策,已经面临日暮途穷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宋廷调整官员的赋盐方式,以适应专卖制度下国家对盐利的追求。一方面,宋廷为高级官员提供“俸料盐”“赏赐盐”等,以示对高级官员的恩宠。另一方面,宋廷让大多数品官之家只能在市场上买盐食用,从而增加了食用官盐人口的数量,有利于国家盐课收入的增长;且不同于民户广泛存在抑配买盐,宋代的品官之家长期免于科配,由此体现宋廷对普通官员的关照。然而,官员进入市场自由买盐与法律上对官员贩私活动的微弱约束,为官员的贩私谋利创造了条件,进而分割了专卖制度下国家盐课的收入,使得国家制度调整的初衷未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黄山谷被加以“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的罪名,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他于绍圣二年(1095)四月二十三日到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三年之后,因其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为“避亲嫌”,他又被诏安置戎州(今四川宜宾)。到了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被起复为宣德郎、监鄂州在城盐税,接着又改奉议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又改知舒州,他才于当年十二月由戎州出发东归。除开旅途往返,他在四川住下来的时间是五年零八个月,实际入川岁月是六年多。  相似文献   

7.
私盐的种类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划分结果。研究此问题时,我们不仅要注意生产领域内的私盐和运销领域内的私盐,还要注意到消费领域内的私盐。国民政府前期两淮盐区的私盐种类繁多,突出的有灶私、军私、枭私及商私等,多集中于盐斤的生产和使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浅谈唐后期私盐问题出现的根源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后期,随着榷盐法的创立与完善,私盐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私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代盐法的刺激;二是当时市场上食盐供给的不平衡。唐代私盐问题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它造成政府盐利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它促成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两淮盐区内由来已久的私盐问题依旧突出,严重影响了其财政收入。国民政府对此做出了必要的反应,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抑制私盐,增加财政收入,包括提高盐斤质量,改进销盐方式;完善缉私队伍,寻求军队支持;抓住产销环节,查禁各类私盐;针对特殊情形,进行特别整顿等等。这些努力在客观上增加了财政收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私盐市场的形成由"市场需求"决定,盐商与官员均有可能惟利是图"挺身而出"走私食盐。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归属两淮盐区的湖南南部衡州等府的市场上,官盐几乎无法销售,而广东私盐横行。显而易见,其原因在于粤盐运输距离短,在当地的售价低于淮盐。但将价格优势变成市场事实,还需要人的要素参与。在本案例中,该要素主要有三:第一,两广盐区商人设置"熬锅"煎煮粤盐"化官为私"进入淮界;第二,两广盐区各级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支持广东盐商、强烈反对两淮盐区防御粤私的政策;第三,两广盐区盐商联结并依托湖南地方官为走私活动提供便利。以上诸多因素说明,在湖南南部形成的粤盐走私市场,固然离不开粤盐的价格优势,然而将市场流通的潜在可能性转为现实性,主要依靠的乃是官商联手,两广盐区的官员和盐商利用制度空间,培育与推动了粤盐在湘南的私盐市场,官与商出于特殊利益共同制造了私盐市场。而所谓"市场需求论"与"官商挺身而出论",都不能完全解释私盐市场的内在逻辑,理解传统市场体系必须关注相关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益诗中的盐州究竟在哪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李益有两首咏西北的诗:一是七言律诗《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另题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一是七言绝句《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两首诗的“盐州”和“受降城”是在哪儿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  相似文献   

12.
南渭州为明清时期永顺宣慰司所属的一个土州,是现今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老司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遗”时期的田野调查中,新发现了雍正四年(1726)的芷州衙署修葺碑、土司彭应麒墓碑以及南渭州、芷州土司家谱等文物与史料。经研究发现,南渭州治并非始设于今南渭村,而是先设于芷州,其后往返于南渭州、芷州两地;南渭州土司世系应为14代18任。新结论对原有的南渭州土司研究成果作了一定的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3.
南渭州为明清时期永顺宣慰司所属的一个土州,是现今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老司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遗”时期的田野调查中,新发现了雍正四年(1726)的芷州衙署修葺碑、土司彭应麒墓碑以及南渭州、芷州土司家谱等文物与史料。经研究发现,南渭州治并非始设于今南渭村,而是先设于芷州,其后往返于南渭州、芷州两地;南渭州土司世系应为14代18任。新结论对原有的南渭州土司研究成果作了一定的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4.
康待宾起义,又称六胡州起义,它发生在唐朝开元前期,是以康待宾为首的一次大规模少数民族暴动。笔者试从其起因、经过、意义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 “六胡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是年,朝廷在灵、夏二州南境设立鲁州、丽州、塞州、含州、依州、契州,专门安辑突厥汗国的降户,“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从调露元年到开元初年,它隶属灵州都督府。长安四年(704上),被並入盐、夏二州北境新辟的匡州、长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西面的察汗淖一带。)神龙三年(707年)置兰池都督府于境内长泉县,分六州各为一  相似文献   

15.
突破1 四色定理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四色问题.作为开端我愿先提问某些有关的基本问题,以前也许你们从未因这些问题而被困扰.关键是问题涉及到欧氏平面,而平面的拓扑会呈现出某些未曾预料的古怪现象.例如,你可知道,在平面上存在五个区域(“Wada 湖”)并且这五个区域有公共的边界?若在问题中以“二”代“五”,则任何人都懂:只要想到右半平面和左半平面,亦即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具有正的 x 坐标的  相似文献   

16.
逐级上诉,是唐代刑事司法中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将受诉官司自下而上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县司,第二级是州、府司和都督、都护府司,第三级是尚书省,第四级是三司。“凡诸辞诉,皆从下始,从下至上”(《唐律·斗讼》“越诉”条),逐级进行,借以保证诉讼的秩序。其具体方法是:诉讼人首先向所在县司投诉;如经断不服,则可要求发给上诉证明—“不理状”,然后持状向上级州、府司或都督、都护府司投诉;如经断又不服,则可再次要求发给“不理状”,然后持状进京、向中央尚书省投诉;如经断仍不服,则继续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私盐产生由来已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时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私盐贩运对人民生活、榷盐体制、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甫夔州诗有不少写到食盐。如写于云安(云安唐时属夔州)的《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客居》中的“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写于奉节的《负薪行》:“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夔州歌十三句》其七:“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柴门》诗中的“风烟渺吴蜀,舟辑通麻上”,《滟滪》诗中的“寄语舟航恶少年,休翻盐井掷黄金”等等。此外,象《最能行》中所描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清末湖广盐业市场上私盐的种类以及私盐对湖广市场的争夺。清政府为了筹措军饷、裕实国库,对私盐采取了严厉的禁缉措施。通过官、商、私对盐利争夺的分析,折射出了全国市场走向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两淮私盐异常活跃,尤其是清中叶,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私盐与官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私盐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超过官盐。有学者认为,在清代,两淮盐区老百姓的食盐消费量基本上有一半来自私盐,即所谓的"官私之半"说。但对私盐经过合理的量化后便可发现,在不分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情况下,笼统地将两淮私盐比重定性为"官私之半"其实是不确切的,这种现象可能只是在某一年、某几年,或是某些特定区域内出现过,而并非有清一代和两淮各个行盐口岸的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