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把握生活世界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们愿意生活下去并意欲过上好生活,伦理以及伦理学的存在就是必然的.伦理道德绝不仅仅是过往生活经验的总结,伦理学也不仅仅为过往的和当下的生活作注释和辩护,伦理和伦理学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伦理学通常以三种方式把握、解释和指导生活,这就是政坛伦理学、讲坛伦理学和论坛伦理学.在伦理学把握生活世界的三种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存在的只是不同题材的问题,探讨它们之间的边界以及相互通约的可能性,对于推进当下的伦理学研究无疑是重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这段关于掌握世界方式的论述,是哲学、美学和思维学多年来讨论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形象思维问题的探讨中,不少文章都谈到这段活,但是见解纷陈。怎样理解这段著名论述,我以为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以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为依据,而不能任意猜测。这就需要联系整篇文章和马克思的整个思想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马克思的原意,不妨把有关掌握世界方式一段话的德文原文引在这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创作及其评论中,诗歌的意象简直成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被许多诗人称为意象思维。诚如艾青所说:“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和璀灿的颜色,便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诗论》)这说明从生活实感中产生的精致而奇警的意象,经常构成诗歌艺术肌体的基本细胞。因此,进一步开展诗歌的意象的讨论无疑是必要的。一 所谓“意象”一词并非来自国外,我国古典诗论多有所论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过“神与象通”;胡应麟在 《诗薮》中也指出古诗“专求意象”,注重“兴象风神”。他们所说的“神”、 “意”等,都是指…  相似文献   

4.
徐源 《社科纵横》2010,25(7):106-110
本文以对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群的美学及象征意蕴的研究来梳理、分析艾青诗歌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根"而又具有的全人类性视点的现代性特征.本文认为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首先来自于他在面对个体和民族的困厄、苦难境遇时的抗争,对理想和光明的坚执和内心超越性的精神;其次来自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于西方象征主义和印象画派的借鉴.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使他的诗歌艺术从个体内心走向对永恒世界的探求,因此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艾青诗歌的现代性特征给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设文化大省,弘扬浙江精神的背景下对艾青诗歌现代性的研究又具有了现实的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 音乐大师用音符和旋律与听众交谈思想和感情,画家用色彩和线条倾吐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舞蹈家用富于变化的舞姿,向观众讲解生活美和艺术美,而被黑格尔称为在建筑、雕刻、绘画、舞蹈、音乐、诗文等诸艺术中,排列次序最高、最美妙的诗歌,则是用最精炼、最富于感染性的形象化的文字,来反映广阔的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激发欣赏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驰的想象,从而唤起人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可以说,诗歌语言是各门艺术语言中的尖端。 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诗歌创作是靠形象思维来进行的,所以,诗歌语言,应该是…  相似文献   

6.
霍建波 《唐都学刊》2004,20(3):39-42
作为韩孟诗派的开山奠基者,孟郊是中唐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其诗歌颇多创新之处,他上承杜甫,并启迪和影响了韩愈及整个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诗歌主张上首倡"苦吟",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在审美上,追求不美之美,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视野;在艺术形式上打破常规,创作非诗之诗,在很大程度上给诗歌以自由。  相似文献   

7.
刘宁 《唐都学刊》2015,(2):57-64
秦岭承载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内涵。将秦岭与唐朝以前的诗歌相联系,按照诗歌作品创作的时间先后以及这些作品在中国诗歌史中的意义,从"《诗经》中的南山、终南山诗篇""乐府中的南山歌诗""汉魏六朝文人诗中的南山及南山意象""商山与我国第一首隐逸诗""太华山与汉魏六朝游仙诗""北朝时期的终南山唱和诗"等六个方面展开,旨在说明秦岭山脉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志 《社科纵横》2009,(1):103-105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9.
袁晓军  董粤章 《求是学刊》2006,33(4):115-119
埃兹拉·庞德于1913年创作的《地铁站里》因其凝练精准的语言、教科书式的意象选择和实现而被誉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该诗作中的意象实现过程。分析发现,研究表明,人类认知在诗歌意象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考察意象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主客相互作用还是天人合一,其实都是基于人的身体(肉身)所实现的人及人的世界通过认知所实现的语言性固着。意象即人,人即语言(文本)。三者统一于符号化的实现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月1日,苏联《文学报》以《诗歌:世界与个人》为栏目,刊登两封意见不同的读者来信.列宁格勒读者M.伊凡诺夫在来信中,对于近期出现的许多内容空洞的诗表示不安.他说:"从前的诗人多么善于在作品中反映使整个世界为之激动的东西,多么善于反映时代!而现在,诗人们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自我发掘,如此而已!"另一读者B.阿列克谢  相似文献   

11.
论王昌龄诗歌的阴柔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捷 《创新》2007,1(3):92-96
王昌龄的诗歌虽然偏于阳刚美,但同时他的一部分诗歌呈现出抒情精细巧妙,感情含蓄细腻,境界清新明丽,风格幽婉柔丽、澄澹精致等阴柔美的特征。王昌龄具有阴柔美特征的诗作是他诗歌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战士,雪莱和拜伦一样,他首先是他们时代的叛逆者和批判者,但是雪莱对于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只是其整个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所涉及的一些新主题新思想是拜伦所没有的。这些新主题新思想就是:雪莱更注目于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其诗作中出现了对于未来的幻想、宇宙世界的幻景以及人类走向大同世界的理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其固有的内在矛盾,雪莱还无法为其未来理想的实现找到真实的现实力量的支持和人民性基础,因而这种理想的面貌染上了浓重的空洞的乌托邦色彩:它是灿烂而美好的,然而却缺…  相似文献   

13.
常建的诗歌,既有"琴心"--温馨而又诚挚的情感,又有"剑气"--刚健而又犀利的理趣.而他的心性中最主要的就是"空",其影响深远的山水诗深僻幽寒,多孤高杳渺的隐逸风调,往往流露出灵慧秀雅和空寂幽静的情怀.他的诗歌,具有特殊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张守华 《社科纵横》2003,18(6):55-56
李金发的诗不但是对古典诗歌最富有挑战性的叛离 ,同时也是现代诗歌发展中最大胆的创新 ,体现出富有波特莱尔恶魔主义风格的异质色彩。具体表现“审丑”的诗学取向和朦胧晦涩的诗风。这种异质色彩的诗学价值及历史意义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诗歌之美,古今共谈。然而正如严沧浪所说,诗美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知其美者多,而真知其所以美者少。在本文中,我们想对诗歌所固有的艺术审美规律,试作几点新的分析和探讨。一、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人们常说,诗是语言的艺术。这种说法虽不错,但却并未指出诗歌语言的根本特征。实际上,诗歌语言具有两大特点:(1)它是一种形象语言。(2)它是一种讲究音韵声律,因而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第一个特点乃是一切文学语言(如小说、文学散文等)所共有的。第二个特点则是诗歌语言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6.
一千多年来,李贺这位短命的天才作家深深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历代读者对他的诗歌也都激赏不已,击节称叹。然而,古代文人赞之为“鬼才”,却无法就其独特的艺术创造给予恰切的说明;近世学者称之为“唯美诗人”,也未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近十年,许多古典作家不是被反孔批儒所株连,横遭挞伐,就是无端受到冷遇,无人探问,而李贺却得到前所未有的殊荣,不仅戴上“法家诗人”的桂冠,而且成为评论的热门。“四人帮”垮台后,由于“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被重新承认,一些论者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李贺作…  相似文献   

17.
秦简王朱诚泳是一位涉道较深的藩王,其文学成就在明代亲藩中“称首”。他涉道诗歌可分为歌咏仙真、摹写仙境、记述道教活动以及游仙抒怀四个方面。朱诚泳虽然慕道羡仙,却以诗歌为武器无情地批判崇道误国的帝王。同时,朱诚泳涉道诗歌带有鲜明的存史意识,说明他作为儒雅文人和地方藩王,其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情怀在暗自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贤君 《学术交流》2007,(8):151-153
"尚理"和"以议论为诗"是苏轼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也常作为苏诗的代表性缺陷而被批判。其实苏诗并非纯粹"以议论为诗",而是充满"理趣美",是高度凝练、高度结晶的情感与哲理、形象结合的表现,它符合诗歌的美学特征。理趣诗的产生是诗歌内在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苏轼丰富的才学、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完成了宋代诗风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东晋末年,陶渊明家乡寻阳郡战乱频繁,动荡不安,而陶诗却很少反映这些社会现实,他注重抒写"胸中天",表达对完美人格与理想人生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景物多具意象性特征,给人图画般的视觉享受,从而呈现出理想化倾向。这与陶渊明儒道思想的交织、避害保命思想的萦绕以及对世风日下、壮志未酬的痛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唐都学刊》2011,27(6):27-32
张说是盛唐政坛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盛唐诗坛的一代宗主,其以"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以重文学、倡风雅、奖后进、创作丰、影响大而成为盛唐文学的开路人,以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