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人生与伴侣》2009,(3):61-61
家电们要办一个笑话比赛,要是大家都笑了,就通过,没有通过的呢,就送去回收。第一个电视机上去了,笑话一讲完,全部家电都笑了,只有电饭锅说:好冷哦……所以电视机被送去回收了……第二个是聪明绝顶的电脑,它的笑话一讲完,全部家电都快笑翻了……但还是只有电饭锅没笑,说:好冷哦……  相似文献   

2.
1 《启颜录》一书,最早著录在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小说家类,后之著录如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艺文志》亦都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古人所称“小说”者与今义不同,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残丛小语”,内容包括甚广,诸如神异志怪、琐语轶闻、笑话谐隐,甚至笔记杂录、箴规诗评之类都属之。那么《启颜录》一书应归属哪一类呢?唐《启颜录》写本残卷有四篇,分别为《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内皆为谐笑之作;宋初《太平广记》引录《启颜录》时,收入“诙谐”、“嘲诮”,“辩捷”等门;明万历陈禹谟辑引其文入《广滑稽》笑话集;明万历许自昌辑引其文入《捧腹编》笑话集;王利器先生辑引其文入《历代笑话集》中。无疑,历代都将其归入了笑  相似文献   

3.
笑话是一种流传广泛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学样式。一篇好的笑话,总是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讽刺的手法,表达一个引人发笑的故事,在笑中寓有深义,发人深思,促人战斗,使人猛醒。 我国古代的笑话,是拥有最多的读者和听众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以后经过文人的搜集、记录、编辑而保存了下来,这中间,也不断有文人动手创作一些笑话。如果追溯到最早的话,我认为先秦时期的某些寓言故事,可以说是古代笑话的渊源。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南辕北辙”等等,都具有笑话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故事在当时还不是独立成篇的作品,而只是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中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被引用的流传于民间的短小故事。到了三国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自幼爱笑,为一点小事能笑出眼泪。每当我想讲个笑话时,从来都是刚开个头就笑得直不起腰,喘不上气,谁也没有听我说完过一个笑话。 就这样,我把这笑带到了日本。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考取了东京大学。我急不可待地走进大学院办公室,有些激动地呼唤办公小姐,兴高彩烈地办入学手续。我喜在心头,乐在眉梢。我笑啊笑。 不料,接待我的小姐眉头紧蹙,悄悄地把我叫出办公室,两眼直直地望着我。认认真真地说:“你和我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一直在笑?你不知道这样很失礼吗?” 我平生第一次知道,笑是可能伤害别人的。 我一直以为一张带着笑的容颜,一颗带着笑的心灵是可以和整个人类、大自然乃至无限的宇宙融合的,是我与人、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桥。我好委屈,一瞬间,我的笑  相似文献   

5.
论小幽默     
幽默一词,较早见于《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这里作寂静无声解,不是近代的“幽黻”一词的含义。幽默的概念是从英文humour音译过来的,原是指通过影射、讽喻等修辞手法,在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后来指一种文学体裁。我国把它叫笑话,起源很早,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幽默、小幽默、笑话,实际上同指一种形式短小、故事简单、能揭发事物矛盾、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加以嘲讽的文体。我国古代笑话源远流长,历代都有创作。但是,小幽默在我国文学史上没有一席之位,好象它不是正统文学,不屑一提,而排除于诗、词、曲、赋、小说、戏剧之外。  相似文献   

6.
英语双关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关语,就是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英语双关语是一种俏皮话:它言简意赅、一语双关、生动幽默,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里被广泛应用于语言交际、文学创作、新闻媒介乃至交通标志、装潢广告中,这与那些国家的国民注重幽默感不无关系。他们普遍认为幽默感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仅仅是听了笑话能一笑而已。他们往往以有没有幽默感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英国菲利普亲王1959年曾说过:“上帝赐于人们最珍贵的礼物是幽默感。”但是,在非英语的国度里,由于国民性  相似文献   

7.
没有“形而下”的生理活动就没有“形而上”的情感欲望,人类的一切心理都脱离不开生理机制,作为一种高级审美情感的喜剧性笑也是如此。喜剧性笑尽管不同于生理意义的笑,但它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联,这种联系体现在哪些方而?喜剧性笑不是先天的存在,也不是由于本能在后天条件下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具有崇偶数以为美为吉的心理。《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语中偶数几乎皆具褒义,受到人们的偏爱。在语言应用中,“四”和“八”常用来强调语气,形容多,有一种对称的美,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等等,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视与“发”谐言的“八”为吉祥,赋予了它喜悦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小笑话     
欧达踢足球的时候又把窗户打破了,爸爸气得不知怎样惩罚他才好,最后突然决定:“我把你关到鸡棚去。” 欧达抗议道:“不行,我不会下蛋。” ●为何不笑 一个老板向他的职员们讲了一个并不可笑的笑话,职员们却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只有一个人没有笑。  相似文献   

10.
民间笑话是喜剧性很强的故事。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笑话可以“振危释惫”,起讽刺和娱乐作用。笑话是我国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喜剧性的艺术形式,笑话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它可以使人得到很好的美感享受,使人憎恶丑,热爱美;它还可以给其它艺术形式(如小说、戏剧、曲艺等)的创作提供生动的素材。笑话同作为戏剧的喜剧有共同的美学特征,它们都具有喜剧与滑稽的特性,属于同一个美学范畴。法国古典喜剧大师莫里哀曾经这样谈到喜剧:“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责备两句人容易受下去的;可是人受不了揶揄,人宁可作恶人,而不要作滑稽人。”(《“达尔杜夫”序言》)莫里哀在这里对喜剧的艺术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作了很深刻、很  相似文献   

11.
“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亦是朱英诞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朱英诞诗歌之谐主要体现在诗歌风格、思想旨趣、艺术表现三方面。基于朱英诞的谐诗观念与诗学实践,可将其诗歌之谐划分为“悲谐”“喜谐”“智谐”三种风格:“喜剧的诙谐”以天真愉悦人,“悲剧的诙谐”以豁达感动人,“智性的诙谐”以思理启发人。与三种诗风相映衬,朱诗之谐主要指向赤子的真淳童趣,隐者的闲散逸趣,智者的玄思理趣三种思想旨趣;在艺术表现上,朱诗以独特的诗思方式,谐味的诗歌语言以及智性诙谐的对话,给人带来一种会心会意的灵性之笑。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的一种疑问句中,“孰”、“与”经常连用,形成一种“……孰与……”的习见格式。句中的“孰与”,从语法角度分析,它是怎样一种结构?从语义角度训释,它究竟表达怎样一种内容?对此,历代语法学者问或有所论述。如清人王引之在他的《经传释词》中说:“书传中言之‘孰与’者,皆谓‘何如’也。”他认为“孰与”盖等于“何如”。杨伯峻先生在《古汉语虚词》一书中也持相同看法,他说:“‘孰与’还可以组  相似文献   

13.
感恩生活     
《北方人》2006,(5)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考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以另一种心态来面对它。感恩就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心态。感恩,可以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患看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阳;可以是沙漠中断水口渴之人举步艰难之时发现一片绿洲;可以是迷茫无序之时忽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恩”,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谢”、“感激”,但也有此之意。感恩,是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恩,其实也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感恩于我们的父母和亲朋好友。感谢父母带给我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  相似文献   

14.
幽默小品     
《今日南国》2006,(21):78-79
考驾照王先生去考驾照,回家后,妻子问他:“考取了没有?”“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你离开时,考官是怎么对你说的?”“他什么也没有说。我离开时,考官还在昏迷中呢。”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男士对他的舞伴说:“姑娘,您戴的是假发吗?”女士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商店的老板向我保证,这假发是从外国进口的,我戴上它,任何人都看不出来。”男士笑了,说:“老板也许没有说错。不过,我告诉你,是你忘了把假发上的商标取下来。”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  相似文献   

15.
戏曲的功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中国历代戏曲理论家们作过多种不同的回答。最正统的当然是“教化说”,或曰“劝惩说”。但我们也不应当忽略,还有不少人主张“游戏说”,或者在公开场合标榜“教化说”,而实际上却赞成“游戏说”。“游戏说”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苏轼。中同古代岁终有一种祭典,叫做“八蜡”。它是在一年农事完毕,庆祝丰收的时候,祭祀神、鬼、祖先乃至昆虫草木之灵的盛大活动。凡与会者都能开怀畅饮,尽情欢乐。《礼记·杂记》载有孔子与子贡关于观蜡的一段对话:“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成功时,感恩的理由能找到许多,失败时或者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需要感恩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中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作了如下几种尝试。 找出“文眼”抓住关键性的语句。例如教《石钟山记》时,抓住两个“疑”字,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领会到:两个“疑”字,意在提出问题,既设立靶子以供批驳,也为下文游石钟山探其得名的缘由巧妙地作了铺垫。郦只说“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没有讲出发出声音的关键所在,钟磐在水中都不能出声,何况石头呢?无怪乎“人常疑之”。这为叹郦说简略伏笔;李说石头能发出“函胡”“清越”的声音。“函胡” “清越”未必是钟声,石头能敲击函胡清越声音的多得很,为什么这里独以钟名,这又为笑李说浅陋伏笔。文中一笑小童持斧扣石的举动,实质是对李勃“扣而聆之”的彻底否定,意在证明自己“疑得有理”。二笑则是作者通过探索证实郦道元之说不可靠后流露出的欢悦之笑,又是照应正文中的“人常疑之”。这样,叹郦之简,笑李之陋则是紧接着郦、李两种错误说法而作出的精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草书歌行》是李白写的吗?苏轼最早提出李白《草书歌行》是伪作。他在《东坡题跋》(丛书集成本)卷二“诸集伪谬”条中说:“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贯休以下词格。”尔后,陆游《入蜀记》也记载:“或曰十咏及归来矣、笑矣  相似文献   

19.
休闲娱乐岛     
笑话 谁敢得罪 在一次政府会议上,赫鲁晓夫声色俱厉地指责斯大林的错误。突然,听众席上有人打断了他的讲话。 “你也是斯大林的同事,为什么你当时不阻止他呢?” “谁在这样问?”赫鲁晓夫怒吼。会场没有人敢动弹一下。于是,赫鲁晓夫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20.
李银河 《社区》2004,(17):54-55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研究性?一开始我并不在意,人们问得多了,也引得我自己不得不常常自问:我究竟为什么要研究性呢?首先,是我生长的环境和社会气氛。我属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60年代进入青春期、70年代谈婚论嫁的一代人。在这30年间,“性”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一个怪物。在所有公开的场合,它从不在场;可是在各种隐秘的地方,它无所不在。用王小波的话来说,当时的社会有“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人们在“阳”的一面是一副面孔;在“阴”的一面是另一副面孔;在“阳”的场合说一种话;在“阴”的场合说另一种话。而“性”这个话题绝对属于“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