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从古因明到新因明在论式的结构上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喻支,古因明五支论式的证宗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喻的经验直观作用实现的。而陈那不仅从因三相的角度完善了三支论式的论证规则,而且更加强调了喻支的功能意义。法称的"离喻"论式也并非绝对的通过去喻来构造一个形式主义的二支论式,仍然是以开悟他者为目的。正是基于佛家文化内涵的立场,对因明论式的评价就不能依据西方逻辑话语及其论证规则,而是要回到因明论辩发生的文化背景和具体语境。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我国目前因明研究中的四个比较突出的误区作了较深入的评述 ,认为应从理论科学的角度来阐释因三相及其他因明学理论 ,因三相在本质上属于逻辑公理而非论式规则 ,因明概念与命题不能混为一谈 ,因明概念所指称的内涵与外延也应明确区分开来。这样 ,才有可能准确理解佛家逻辑的真正义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同意将因三相作为论式规则的传统观点,分别在宗(论题)、因喻(论据)和论式方式等方面重新加以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七条三支论式规则,而后分析了关于推理规则与论式规则、喻依与喻、论式规则的独到之处等几个问题,提出了诸多创见。  相似文献   

4.
黄志强在《"因明研究"指误》《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二文中对因明研究中的七处"指误",混淆了属、种概念与属性概念、具体概念,对陈那因明的同、异品、因三相、九句因的涵义理解有误,对三支因明中的推理性质、推理规则等的看法也存在问题,有不少是黄文的自误。  相似文献   

5.
因明,梵文Hetuvidya的意译,古印度的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之一。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含有知识、智慧、学术等义。因明是佛教从印度古典逻辑中发展出来的逻辑系统,除研究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外,也包括探讨认识活动的形式、过程、结果,以及判断知识真伪标准的量论。因明也被分为印度因明和藏传因明以及汉传因明,文章就藏传因明的发展与特点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那和法称论师改革了印度古因明的论式结构,提出了因三相原理,将五支作法改进为三支作法,再由三支作法改进为属纯演绎推理的二支论式,并以佛教经量部认识论观点论证感性和知性认识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因明理论体系—量论,为因明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因三相二题     
作者曾在《再论因三相》一文中对因三相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争论.本文就因三相的逻辑性质、地位与因三相的确切涵义这两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回答学界中所提出来的异议.  相似文献   

8.
论因明论式中的“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明论式中的喻在印度古因明五支论式和陈那的新因明三支论式中分别起着不同的论证作用。但到法称时期,在他的二支为他比量式中喻已变得无特殊作用。在藏传因明的合因式和应成式中喻支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提出舍弃法称的二支论式中的喻,使因明推理形式成为与直言三段论完全一致的纯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9.
[提要]本文从因明文献出发,讨论印度陈那因明体系自带归纳的常识错误,因明称为成异义过或同所成过。它们不见于玄奘翻译的因明大、小二论,详见于窥基的《因明大疏》。一个三支作法只有一个论证过程,在这一个论证过程之外的归纳说都犯成异义过或同所成过。因和喻都是立敌双方共同认可的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不是临时归纳所得,它们来自忆念。这与逻辑三段论的前提内容吃现成饭,借用已有的经验或知识相同。怎样得到真实而又普遍的同、异喻体,与三支作法的使用者的知识背景有关,因明本身不可能提供帮助,这与三段论只管形式不管内容相同。  相似文献   

10.
因明为他比量式是一种具有严格推理规则的逻辑推理格式 ,一个正确的为他比量式必须排除违反思维规律和语法规则方面的错误。本文从为他比量的性相与结构形式入手 ,探讨因明为他比量———推论语在逻辑推理和论证方面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陆汉地因明研究的总结,从历时性来看,是由因明教学式研究发展到因明的义理研究,前者是为培养因明人才的因明教学成果,后者是对于汉传因明文本所做的逻辑研究。从来源看,汉传因明研究的三大主流为:接续民国时期逻辑式因明研究而展开的研究、基于汉语语系下的藏传因明研究和日本因明研究。未来汉传因明研究除需要在汉语、梵文、藏文、日文等多语种下展开外,如何以“诸子集成”的方式研究唐代因明集释及唐代学者佛学注疏中的佛学论证研究,是一个亟待开展的重大选题。唐代因明集释应以《因明正理门论》为原典,选取《因明入正理论》和唐代学者的因明成果,借助于“扎根理论”方法做文本田野工作;唐代佛学论证研究则要在鉴别非因明文本基础上,对唐代佛学著作做因明分析。   相似文献   

12.
因明与逻辑的比较研究,是因明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陈那新因明体系是演绎推理,还是演绎与归纳的结合,或者既不是演绎推理,也不是演绎与归纳的结合,而仅仅是类比推理(根据其结论是或然的而看作归纳推理的一种),这是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中带根本性的大问题。我在1989年全国藏汉因明学术讨论会上递交了《陈那新因明是演绎推理吗?》一文,从陈那新因明的整个体系出发,论证他的因明论辩逻辑的推理性质是最大限度的类比推理,从而修正了我自己曾经接受过的从本世纪以来因明学界至今还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该文收辑在即将出版的《因明论文集》中)。姚南强同志在《复旦学报》1990年第六期上发表了《论陈那新三支式的逻辑本质》一文,对我的看法提出了异议。这对活跃因明研究是有  相似文献   

13.
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走了大半个世纪的弯路.不少因明研习者从20世纪初起便丢掉了唐疏的优良传统,学日本、学欧美、学印度,照搬了许多错误结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认为,从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到陈那、法称的新因明始终是演绎的.这有两个错误:一是拔高了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否定了陈那的贡献.二是用法称因明来代替陈那因明,否定了法称的贡献.印度学者威提布萨那的<印度逻辑史>用后起的法称才提出的三种正因(自性因、果性因、不可得因)来解释和代替陈那的因三相规则,完全混淆了历史文献,错解了两位因明大师的历史贡献.此外,日本文学博士大西祝的<论理学>,也对我国的因明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百年来国外的因明研究者大多数不了解汉传因明的历史地位,对印度佛教因明的两个高峰有着种种误解.唯有充分地认识到汉传因明对陈那因明的正确解读,才能避免百年来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藏传因明的正确论证论式是一个具有充足理由(正因)的论式,要具有充足理由必须要具备充足理由的三项条件,而这三项条件就是三个判断。三项条件中的第二项和第三项条件具有形式逻辑的假言判断性质。本文通过对该两项条件的假言判断性质的分析,旨在说明藏传因明对假言判断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因明有着诸多差异.在逻辑中演绎与归纳是二分的,而演绎体系所要求的普遍必然性的第一原理,归纳并不能提供,这终令西学走入穷途.因明中演绎与归纳完美地于每一论式之中,而佛教认为并不存在普遍必然的因果规律,故因明并不存在西学的尴尬局面.此外逻辑与因明在各自认识方法中的地位及为自为他上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应成推论式是藏传因明的主要推理形式。但是其推理原理则鲜为人知。文章通过对应成推论式的几种驳斥形式的剖析以及对各种驳斥形式间的异同、功能等问题的探讨,旨在使人们完整准确地掌握藏传因明应成推理。  相似文献   

17.
在藏传因明学说中,萨班的《量理藏论》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萨班的因明思想,也代表了萨迦派传承系统因明理论。本文从因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探讨萨班因明思想的特质及传承,揭示这一因明思想在研究因明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在因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因明学是古代印度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认识理论。因明随着佛教的传入以佛教典籍的译介方式传入蒙古地区并与蒙古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蒙古因明。蒙古因明属于藏传因明,它是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藏传因明。但它不完全等同于藏传因明,它是蒙古族学者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解读、研究的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因明,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分支。  相似文献   

19.
高士忠 《中南论坛》2006,1(1):93-96
三支式与三段论在形式结构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三支式只近似于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因的第一相,从质上看,相当于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小前提必肯定;从量上看,小前提必全称。因的第二相要求大前提为肯定,因的第三相与亚里士多德的B属于C全类理论等价,保证了中项周延一次。  相似文献   

20.
论因明比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因明比量的基础、形成、形式、为自比量(推理)与为他比量(论证)之间的关系的论述,认为因明对有关比量的理解是相当深刻和独具特色的。但是,因明比量论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应当分清其中的成就与不足,给因明一个正确的评价,以推动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