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无毒社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禁毒活动的一项全国性社会工程,它的目的在于控制并减少毒品需求及对社会的危害,为最终禁绝毒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它的方法是由政府发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警察与社区合作,在社区建立戒毒帮教小组,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控制网络;其功能是预防毒品危害并监督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本文即是在对昆明市开展戒毒帮教、创建无毒社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戒毒工作从法制化向人性化逐渐转变,生命伦理学中一些普适性原则在戒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问题亟待进一步具体探讨。戒毒工作中,行善原则体现在将吸毒者视作弱势群体,本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关爱他们的生命;不伤害原则则更多体现在对吸毒者人格自尊方面的不伤害;而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对吸毒者既要进行医学矫治,又要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1,(22):6-7
自愿戒毒原吸毒行为不受处罚 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对自愿戒毒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这是国务院6月26日公布的《戒毒条例》明确的。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依赖、戒毒动机、人格缺陷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女性吸毒者复吸的心理原因,探索心理疗法帮助戒毒女性重塑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毒品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毒瘤的社会背景之下,描写吸毒戒毒的小说《红处方》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学价值;在准绝症“毒瘾”、拯救与启蒙的历史尴尬和人性的黑暗面前,戒毒医生全力以赴的戒毒工作凸现出西西弗的悲壮色彩,从而使小说蕴含了深刻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吸毒者在医学上已经被界定为病人,就应当享有病人享有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戒毒手术是力图根除心瘾的一种尝试,但由于它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很不成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本文就其涉及的知情同意,不伤害、有利,基本生命伦理原则以及戒毒手术费用问题进行道德伦理的探讨,旨在更加人性且理性地对待毒品及其附带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处方》如实描述了戒毒所中戒毒者与戒毒医生两大群体的生存状况,细致地刻画了吸毒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从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分析着手,探究吸毒者的心理根源和精神背景,并进一步延伸到现代人的生存精神状态,最后将根本原因归结为现代人的精神空虚和信仰缺失。  相似文献   

8.
周进和 《社区》2008,(25):26-27
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有一批为民排忧解难的行家里手:他们有的盯劲十足,最终化解了邻里矛盾;有的关爱到位,挽救了濒临破散的家庭;有的跟踪有术,促使吸毒者戒除了毒瘾,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研究显示,儿童期不良经历在物质滥用人群中非常普遍,早年创伤经历是多数吸毒者长期吸毒和戒毒后复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问卷、自编信息采集表对某戒毒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遭受童年创伤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家庭功能失调、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为主。同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其首次吸毒年龄、吸毒年限和文化程度都有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在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要加强从创伤视角去构建该人群的心理矫治体系和工作框架;通过加强创伤心理矫治来提高情绪稳定性、改善心理困境的应对方式;加强社区和谐家庭建设的帮助力度,预防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艺文 《社区》2010,(4):46-47
我们社区有个吸毒人员小唐,是一个才21岁的年轻人。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已经有数年的吸毒史,随着毒品对他身体的侵蚀,目前他已疾病缠身。正因如此,他也真正认识到了毒品的可恶和可怕之处,并多方寻求戒除毒瘾的方法,但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在一次次的戒毒失败后,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郭毅 《社区》2012,(12):18
在社区提供的"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帮教档案"里,一个叫毕广琼的人吸引了笔者的目光。照片上的她显得有些文弱,年龄35岁,最终的帮教记录上显示她已经成功戒断毒瘾,而且成了家,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2.
郭毅 《社区》2012,(18):18-18
在社区提供的“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帮教档案”里,一个叫毕广琼的人吸引了笔者的目光。照片上的她显得有些文弱,年龄35岁,最终的帮教记录上显示她已经成功戒断毒瘾,而且成了家,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3.
自北碚城区逆嘉陵江而上,峰丘壑,碧水逶各阶层,一条土石路蜿蜒盘旋,上行13公里,于佳木葱龙鸟语花香中便见朱砖女墙,红绿相识识煞是好看。这里是重庆市劳动教养戒毒管理所。7年了,走进来的是一个个身体孱弱双目无神的“瘾君子”,走出去时却都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这里成为他们生命的第二起跑线。毒品的侵入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毒瘾难除,世所公认。戒毒所内戒断率却高达100%,吸毒人员还可以接受培训学得劳动技能毒品,被认为“白色瘟疫”,吸食者往往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性泯灭、事业荒废,吸毒者为了专集毒资,常…  相似文献   

14.
为你野蛮     
小雨 《可乐》2008,(12):36-37
男友不争气2002年,李丽与马军一见钟情。马军曾吸毒,决心去戒毒所。马军向李丽保证:"我不把毒瘾彻底戒除,就不见你。"两年后,听到马军要走出戒毒所的消息,李丽早早来到戒毒所门口迎接。为了转移马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毒品,正在全球日见泛滥,中国未能幸免。在这个历史上深受毒品之害的国度里,究竟哪些人忘了国耻染上毒瘾堕落成不屑子孙?这些人何故“飞蛾扑火”?毒源又是来自何方?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对南京市戒毒所内的戒毒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总理,我把毒瘾戒了——戒毒少女何媛成功戒毒後最想说的话。2004年,温家宝总理曾到戒毒所看望过她们,希望她们能早日痛改前非,坚决戒毒,重获新生。世界工厂的代价也许就是世界垃圾厂。——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在北京《财富》论坛上沉痛发言。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妥善处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集中接待信访活动的目标。从5月18日起到9月底,3000多名各省、市、县(区)的公安局长们将敞开大门接待信访群众。我向全市人民谢罪,向父母亲友谢罪,向妻子、儿子谢罪。——因涉嫌受贿一案的原山东济宁市副市长李信,日前在法庭上表示了…  相似文献   

17.
对毒品成瘾的认识,在管理者、吸毒者双方的话语中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管理者的成瘾话语是以鸦片类毒品为模板进行成瘾认识的,30年来对成瘾的宣传报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吸毒者的成瘾话语是区分毒品类型与使用程度的,他们以鸦片类毒品的成瘾模式进行对照,不成瘾成为新型毒品的首要特征。两种话语的成瘾认知差异,背后的原因在于以医学为代表的科学毒品话语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期盼毒品话语能超越对鸦片类毒品成瘾的理解,对毒品认识进行更加科学的医学界定,从而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开展毒品治理工作提供更有成效地禁毒与戒毒宣传。  相似文献   

18.
吕德浩 《社区》2012,(18):17-17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随时监管戒毒人员不再复吸,切实解决吸毒者的生活困难……社区禁毒模式正在不断地探索中。在青少年中抵制毒品,除了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支持,社区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吕德浩 《社区》2012,(12):17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宣传毒品的危害性,随时监管戒毒人员不再复吸,切实解决吸毒者的生活困难……社区禁毒模式正在不断地探索中。在青少年中抵制毒品,除了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支持,社区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博罗县湖镇镇光辉村青年刘新东,1994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两进戒毒所。2000年农历正月初二,刘新东回家后,目睹昔日小康之家,因自己吸毒变得家徒四壁,不禁黯然神伤。正当他迷惘之际,村支书兼关工小组组长邓石林登门探望,与他促膝谈心。指出戒掉毒瘾只是戒毒的第一步,勉励他振作精神,重建家业,还说:“有困难可找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