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发展友好合作,还是竞相寻求战略优势压倒对方,将关系到整个东亚的稳定与和平以及一体化进程。东亚地区合作的浪潮给中日两国提供了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芦沟桥事变”50周年和中日两国恢复邦交15周年。为了纪念中日关系史上这两件大事,兹就中日关系与亚洲和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中日友好是亚洲和平的柱石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日关系都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现在,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超级  相似文献   

3.
<正>【复旦大学“中日关系战略报告书”简介】在国际局势和中日两国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中日关系一度跌入战后以来最低谷。为此,双方的有识之士殚精竭虑,致力于寻求摆脱困境的良方。经2014年尝试之后,自翌年始,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中日两国一线学者共同撰写的“中日关系战略报告书”次第展开。2021年,新冠疫情依然严峻,中美博弈的加剧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但与此同时,中日高层的沟通交流依然保持了畅通稳定,两国在多领域都有善意互动。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之为“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走出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政冷”低谷。两国高层互访标志着中日关系新局面的形成。随着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的继续“回暖”,这段时期也将成为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双方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为形成更加和谐的双边框架而努力。综观两国近年来的关系变化,可以说2007年,将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  相似文献   

5.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是跌宕起伏的50年,经历了蜜月时期、结构变动时期和竞争加剧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对双边关系、区域发展及全球局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史证明,中日之间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中日关系存在各种问题。中日战略竞争加剧是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受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受日本国内因素的影响,还受美国战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既有趋冷降温的动向,也有向暖升温的势头,基本特点是冷暖交织。“竞合共生”是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日两国应该避免恶性竞争,进行和平竞争和文明竞争,在政治领域增进互信,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在安保领域管控危机,在民间领域促进交流,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的升温回暖,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云  魏喜武 《创新》2010,4(5):77-79
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囚徒困境"是制约中国创业投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和缺乏信任是造成中国创业投资"囚徒困境"的两个重要原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囚徒困境"的演化将朝着有利于创业投资家的方向发展。金融危机虽然能改变博弈的结果,却未能改变"囚徒困境"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高兰 《日本研究》2006,(4):49-56
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危机,日本推行向美“一边倒”政策使其亚洲外交陷入孤立,从而间接损害了美日同盟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东移,对日本的要求日益增多。从战略利益出发,美国改变了在历史问题上对日“超然姿态”,开始适当敲打日本,希望开展中日关系危机管理。中国应促进美国对日工作的积极因素,构建良性发展的中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初,本文作者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7次中日两国学者、专家关于“亚洲形势与和平”的座谈会。在会上就当前国际形势与和平问题做了发言,并提出了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的建议。现将其发言的最后一部分转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起,日本正式实施新安保法。日本新安保法提出的三个关键"事态"之一,即"灰色地带事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指向与中国的海洋权益相关的争端问题。中日关系正处于"灰色地带事态"中的"冷淡和平"阶段。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矛盾的复合影响,使得当前的中日关系有渐行渐远的迹象,不容乐观。中日两国应积极努力构建信任机制,摆脱"灰色地带事态"的阴影,妥善解决脆弱稳定状态下的争端问题,克服中日安全困境,致力于发展稳定的和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朱锋 《日本学刊》2022,(1):1-2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主要通过高层沟通、捐赠物资等手段来合作抗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话语给双边关系注入了温情。菅义伟上台后,中日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现任岸田文雄首相更是提出了要把“对付中国”作为首要目标。2020年的“疫情外交”对改善和升温中日关系的短暂效应,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在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后,日本以制衡中国为国家安全利益定位的“国家利益论”和“国际贡献论”都变得越发清晰。日本已经成为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完全“选边美国”的少数亚太国家。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正在被日本政界似乎铁了心的“制衡中国论”所取代。已经完全超出“周边事态”、一心想要助力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日本,给中国周边外交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新时期人才.该文通过对实验中心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重点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来提高农业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玉山 《阅江学刊》2011,3(5):92-98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等词汇的区别和划分问题,由于说法或者语境的不同往往产生歧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就是指高门士族,其余所谓的"次等"与"低级"士族并不存在,不应视为士族。  相似文献   

16.
"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的条文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进  杜焕芳 《求是学刊》2005,32(2):69-76
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是法院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对此缺乏规范,因而成为立法中的一个空白.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做了补充,但是司法实践还是比较混乱.文章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的"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对其中的"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的条文做了具体设计,并从立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外国法的查明方法、无法查明外国法时的救济以及外国法的解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才能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才能彻底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才能克服和消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万里 《学术交流》2003,(10):147-150
在阳明心学与晚明文学之间的本质联系及阳明心学诗性品格的影响下,晚明文学形成了异于前代的真诚、任情、大胆、自由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党现代化与苏联共产党兴亡的关系这个重大课题,我们采取两个人问答对话的方式来进行递进剥笋式的剖析。△号代表后者,○号代表前者。一、现代政党政治的由来和特性△政党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生活的中枢。当今世界五大洲共有194个国家,无党制国家已经寥寥无几,只限于一些教权统治传统极深的小国。在有党制国家,总有各种政党不断起落浮沉。凡是能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发展、造福最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政党,就能赢得民心,上台执政,甚至连续执政,否则就要下台、衰落,甚至灭亡。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下台甚至灭亡,并不会造成社会制度剧变;而在苏联和东欧多国这样的社  相似文献   

20.
关四平 《求是学刊》2005,32(6):90-94
作为君臣关系理想模式与良性状态的对立面,唐人小说又有相当的篇幅表现了君忌而臣危这种君臣关系的异化形态.这是道德层面的恶与人性劣根性的丑交叉作用的扭曲表现.唐代士人以小说的艺术形式,从前朝旧事、本朝新事和写实笔法、艺术虚构等多种角度表现之,寄寓了企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再现于当代的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超时空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