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他的名字和事迹在我们民族中流传甚广,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简直把他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把他描绘成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神仙。当然,这是把他神化了。但是,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类的思想所回,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假者甚多,尤其…  相似文献   

2.
论魏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 他“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则。下引此书,只注卷,则。)但他的经历却远不如关羽顺遂,地位也不如关羽显赫,更不象关羽那样深受后人尊崇。 他与黄忠并起一时,勇毅相侔,勋劳略等,但他却没能象黄忠那样,留下“忠勇老将”的美名。  相似文献   

3.
魏延并不是刘蜀集团中的阴谋家和叛徒,相反作者从一开始就力图将他塑造成一位忠肝义胆、勇冠三军的英雄。作品中叙述了大量的表现魏延英雄主义精神的事例,例如他初登场时为了保护刘备的安全而不顾生死力战强敌;在斜谷口的战斗中他将曹操追杀得丢盔卸甲,并射掉曹操的两颗门牙等等。作者在描绘他英雄形象的同时还采用隐晦的笔法展现了他的悲剧性命运,努力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悲剧典型。本文着重阐述了《三国演义》作者的创造初衷并深人分析了作品中魏延形象的上述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魏延悲剧的分析中得到几点重要启示:大凡开国之君都能广纳人才,并能量才使用、知人善任;正确对待有性格缺陷的人才,是衡量领导者智慧和水平的重要标尺;良好的管理团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组合,单一的人才聚合难以发挥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团结,减弱了蜀汉抗击曹魏的力量,使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陷入空前危机。这不仅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三国演义》将魏作为反面角色描写,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6.
评论《红楼梦》人物尤三姐的悲剧,必然要涉及两种《红楼梦》(脂本与程本)、两个尤三姐(曹雪芹的原作与高鹗的改塑)的问题。文学史家刘大杰早就比较过两个尤三姐的优劣①。近几年来,《红楼梦学刊》与《红楼梦研究集刊》等刊物上,更有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②。本文所论,主要以脂本中的曹雪芹笔下的尤三姐作为依据③,故不再涉及程本中的改塑情况和有关版本对照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祥才 《东岳论丛》2014,(2):97-101
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最后却悲惨地死于当朝丞相胡惟庸策划的一次政治谋杀。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服务于明朝的15年中始终对自己客卿的身份定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官场的黑暗与凶险缺乏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被朱元璋和胡惟庸联手送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1859年4月19日和5月18日分别致拉萨尔的信,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珍贵文献。怎样准确理解两封信的文艺和美学的理论观点,还存在一些疑难和分歧。关于悲剧问题,争论尤大。本文围绕悲剧问题,谈谈对这两封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名人论悲剧     
悲剧所摹仿的行动,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要使听众发生畏惧之情,应使他们感觉到他们会遭受苦难,应告诉他们,那些比他们强大的人都已遭受苦难……  相似文献   

10.
蔚志建 《东岳论丛》2005,26(5):193-194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并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他认为,悲剧艺术暗示着人生的本来性质。悲剧冲突双方具有同一性,是同一个生命意志的显现。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相似文献   

11.
汉魏之际的祢衡以出众的文才、特行独立自主奔放的品性、蔑视权贵怪异无忌的言行,享誉士林。这一切恰恰不适宜官场的生存,而他又偏偏期望在官场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他的文学作品少而精,一篇《鹦鹉赋》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著名的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曾经说过:在亚里斯多德以后,“唯一以既独到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就是黑格尔”。布拉德雷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但同时也发展了黑格尔的唯心论,把悲剧冲突说成是一种“精神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损耗”,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对待黑格尔的悲剧论,我们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具体的分析,扬弃它的谬误,吸取它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5.
在《论尼采的悲剧观》一文中,赵凯对尼采的悲剧思想作了较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从尼采的哲学入手分析其悲剧思想,指出,尼采把对悲剧艺术的理解从抽象绝对的理念(即上帝)回到人的生命意志本体。上帝死了,而悲剧精神复活了。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在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陶渊明本人却一生坎坷,颇不得志,是一个 悲剧性的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苦于没有机 会发挥才能,仕途受阻,政治理想破灭。二、归隐田园,原本希望成为有道隐士,并能够给时人 指点迷津,却始终无人知遇。三、生活上,灾难频频,诗人又不善于耕种,致使他穷困潦倒,形 成了生活层面上的悲剧。这三个悲剧伴随着诗人走完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8,29(4):88-92
鲁迅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悲剧美学著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悲剧理论体系,但是,在他的许多作品和言论中,却表现出深刻、精辟的悲剧美学见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念.他批评中国文人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在文艺上只能去炮制瞒和骗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缺少真正悲剧作品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了文艺上虚假的乐观主义、庸俗的大团圆主义,指出这是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反映;他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观点,使他的悲剧思想更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等等.鲁迅悲剧思想和悲剧创作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鲍照有深厚的悲剧意识.在诗文中表现为他对人生、社会、生命及历史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和悲观情绪,以及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不满与批判.他痛苦,他矛盾,他以率直与单纯来面对社会的残酷与龌龊,最终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自己的谶言,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凄美的人生之歌.  相似文献   

19.
曹启富 《天府新论》2006,4(2):141-144
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从政时间只有11年,而他却以一个悲剧形象留在后人心目中,曾经引起历代文人的关注。从历史原因、政治背景、性格因素三个层面探讨,不难看出贾谊悲剧的必然性。历史原因:贾谊提出的礼治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汉初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这是造成贾谊悲剧的根本原因。政治背景:在朝老臣的嫉妒诋毁;汉文帝爱其才而不用其人。性格因素:志洁行廉,竭忠尽智;自恃其才,藐视大臣;感情脆弱,“不善处穷”。因此,其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普遍认为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叔本华把悲剧当作文艺的最高峰,认为悲剧在最高级别上揭示了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之始终的,悲剧在他那里具有了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