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使用权转让制度是中央 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制度创新,但其与现存制度的冲突又成为制约其作用充分 发挥的桎梏。有关部门、地方制定修订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时,应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 的具体运作制度予以高度重视,使之在微观层面上更具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严格界定“道德变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在当今科技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日益迅猛的时代,道德变迁所呈现的基本趋势。为应对道德变迁的这种趋势,对我们以后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几点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农地使用权的流转越来越快,但是流转还不规范,缺乏秩序。本文分析了当前农地流转的特征、动因以及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和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试图探讨如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目标模式和基本方式,并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很慢,流转规模处于低水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战略目标,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伴随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及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生而应运而生。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从其成立之日起,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更新是其常态,利益安排是制度博弈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向宅基地使用权立法渗透并影响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永佃权在完善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主要是土地问题。永佃权制度作为改革现今农地使用制度的有益借鉴,已为许多学者所肯定。但永佃权制度与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具体制度上如何对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认为,两种制度对接的基础是两者间诸多的共同性;依据永佃权制度,现行制度下"三提五统"的征收,应以土地收益的一定比例为依据,而不是以全村农民的收入为标准;当永佃权在被赋予了物权性质的权利之后,农地主体间的利益不平衡问题,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制度,指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具有“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特点和典型的路径依赖性。其次分析了当前农地制度及农地市场发育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继续改革农地制度,促进农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史上,我国农地经历了从原始公有制向国有制再到私有制的变迁,而建国后则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到集体所有的变迁。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作了分析,并为《物权法》的制定、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物权法体系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己见 ,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实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宪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土地承包经营法》、《农业法》到《物权法》,我国围绕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立法实践,逐步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目标经历了从确保农民"温饱"向促进农民"发展"的转变过程,通过农民的生存保障确保农村稳定和确保全国粮食基本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状况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呈现出由有期限权利向无期限权利发展,由非商品性权利向商品性权利发展,由非融资性权利向融资性权利发展,由身份性权利向契约性权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地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农村耕地转变用途后能获取超额增值收益,市场的局限性在于发挥土地经济属性的同时抑制社会属性。市场失灵为政府管制定位,政府通过严格的用途管制弥补市场不足。土地发展权是由人与土地关系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权利行使的社会化要求土地发展权主体承担社会性义务。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配置土地发展权,政府通过矿业市场准入制度审查矿业用地的合法性。强制性用途管制依赖法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世界农地产权的演进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了世界农地产权演进与发展的三个趋势,即产权逐步明晰,产权结构日趋完整;适时推动农地产权流动,由平均地权向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弱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与国家管理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权利之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的矛盾并存现象。因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混乱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既要考虑既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要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包括改革流转过程中的取得、登记制度,应重点把握具体流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流通效率是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型概念,综合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节奏和价值实现的速度。文章基于对流通效率内涵的界定,从市场、企业、资本、人员4个层面,选取15个基础性指标构建了一个复合型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使用SPSS19.0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我国1995—2011年流通效率的实证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流通效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仅有少数年份出现小幅下降;我国流通效率的时序变化趋势可分为持平发展、加速上升和平稳上升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将从政治权利、财产权、城乡公平及迁徒就业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现行物权法为农村土地交易理清了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的关系。但是农村土地交易仅仅依靠物权法是无法解决的。农村土地交易权利配置与利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构建以农地发展权为基础的农地制度,再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是构建我国土地交易利益分享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农地信托的演变。目前的农地集合信托计划与此之前的农地信托流转模式相比,采取金融化与商业化方式改造农地信托,引入信托公司对农地进行信托管理,既强化了农地信托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改变了一直以来被诟病的政府主导型农地信托流转的弊端,有利于发挥信托公司强大的信托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又能更迅速地集合更多土地,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未来农地信托流转将遵循市场为主导的农地集合信托方向;以农地事务管理型信托为主,农地资金信托为辅的信托方向以及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科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农户层次。国家层次规定整个农地的制度框架,集体层次负责当地农地的经营管理,农户层次具体实施承包土地的占用。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科层系统,其效率取决于各个层次产权内容的静态安排,也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演化。运用农地产权科层模型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层次都存在问题,整个科层系统的动态演化功能也严重弱化。解决方法是提高农户层次的产权质量,约束集体层次的产权边界,提升国家层次的规则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