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见于西周中晚期铜器铭文中的族徽符号"()(周)",根据周人不用族徼的通例,可知铸器者必不为姬姓周族人.铭文末尾署"()(周)"的铜铭,根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作器者都为周氏,器主之氏与器铭末所署的徽识如此契合,应该不是巧合.通过考察分析所有的()器铭文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铭文.此"周"氏族当属妊姓氏族.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 乌哈噶图可汗之后裔一、弘吉刺氏妃后之生嗣当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之弘吉刺惕氏哈屯已孕三月.汉兵临围之际(弘吉刺氏哈屯)匿瓮中滞留于宫,朱洪武纳彼为皇妃,携其登基.彼皇妃思之:若满七月分娩,吾婴必被视作敌子而遭戕害,于是祈天垂恩,果延至十三月生子.洪武帝之汉族后妃亦生一子.洪武梦见二龙相搏而右龙为左龙所胜.于是令筮者卜其吉凶.笼者曰:“此非二龙,乃君之二子.其右者为汉后之子,其左者为蒙古后妃之子,(左者)将继君之宝座而享有天命.”洪武帝以蒙古后妃所生之子继位,则(于帝业)不利(为由),将其驱逐出宫,于长城外筑库克浩坦,俾蒙古后妃之子居之.洪武帝在位三十一年而殂.汉帝之子即位.四年后,弘吉刺惕氏后妃之子率少数伴当与山阳之六千百姓、水滨三万女真及黑城之汉人整兵征伐,擒获汉家皇帝之子,捺印于颈而废逐之.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即了大位.此真正吾皇之子嗣坐了皇帝宝位,奉号“永乐大明”.①以拥立之功赐予六千乌济耶特人三百“大都”,②云.永乐皇帝在位二十二年殁.永乐之子嗣即位者凡十四,此处不载其名矣.齐载二国之承嗣,难矣哉,从略.二、北元内部之纷争乌哈噶图可汗崩殂之年,其子必力格图可汗(1338—1378)于应昌州即大可汗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两件新见曾国铜器曾子伯皮鼎和曾太保(嘉)簋的铭文,过去均未著录,作了初步考释,指出两器均属两周晚期或两周之际器物,为曾国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以考古材料印证朱芳圃先生之说,辨析"曾"字上两笔为甑器两耳之状而非蒸汽上出之形.<曾国青铜器>所著录的两件曾太保簋,甲簋亦见于<殷周金文集成>4054号,从器形、纹饰、铭文内容、铭文行款和残存的痕迹看,当是同人所作同铭之器,我们可用流入香港的曾太保(嘉)簋铭文订补<曾器>和<集成>二书释文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是否为徐震所作,学术界对此观点不一。经过考辨和分析可以发现,《女才子书》和《赛花铃》确由"烟水散人"徐震纂辑或校阅,其他如《桃花影》《春灯闹》《梦月楼情史》《鸳鸯配》《珍珠舶》《合浦珠》乃是书坊借用"烟水散人"的名号进行的伪托。"古吴烟水散人"的名称是清代乾隆年以后才出现的,是书坊啸花轩刊刻《前后七国志》时的伪托,和清初的烟水散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作《玉支玑》的烟水山人是民国年间书坊醉花楼的伪托。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家并非清初徐震一人。书坊之所以打着烟水散人的名号刊刻小说,乃是基于商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地观测了虎耳草科灌木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Bge)的开花物候、访花者种类、访花频率和访花行为,并对其花粉的主要营养物质类型、可育率、与胚珠的比(P/O)、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大花溲疏居群花期约22 d,单花花期约6 d,花两性,雄蕊因长度不同而分成两轮,长雄蕊花药早于短雄蕊花药开裂,短雄蕊花药含花粉数较长雄蕊多,花粉均为淀粉型;(2)长、短雄蕊的花粉育性均达90%以上,长、短雄蕊花药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p0.05),花粉活力均在花药刚开裂时最高,之后明显下降;(3)柱头可授期约为3d,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3—6 h;(4)P/O值为2998.54±80.71,繁育系统属异交;套袋试验和传粉媒介观察结果表明大花溲疏以异花传粉为主;(5)在大花溲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至少有18种,分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其中,蜂类、蝇类为有效传粉者.  相似文献   

7.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对《明皇幸蜀图》的记载,被历代论此画者引以证明《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实为同一作品,但此条记载本身有一些不确之处,将作者"李昭道"误作"李思训",将藏者"赵仲忽"误为"汝南郡王"等。同时,一般学者皆认为《明皇幸蜀图》即李昭道的《摘瓜图》,但论证过程略显不足,一般都是以叶梦得此条记载为据,但却往往省去叶梦得"或讳之为《摘瓜图》"后面这句"而议者疑",其实有更多史料可补充论证此二者确为一图。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稿约"的法律责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期刊"稿约"是期刊社与投稿方(作者)之间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特定对象稿约具有要约的性质,而非特定对象稿约则是要约邀请,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稿约"中涉及的权利义务条款体现了"稿约"制定方的利益,而投稿方或者接受或者走开的被动地位,使得重新审视这些权利义务条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就董仲舒的“经权”、“平衡”理论作些论析。 一、关于“经”“权”关系的要谛 “经”“权”关系问题,其实质性的内涵,是体现如何正确地处理政治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在政治生活中,一方面要强调原则性:“执中”,“执一”。另方面,又必须注意灵活性:“权”。用形象化的语言说,即“嫂溺援之以手”。《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这实际上就是讨论“经”“权”观在具体政治生活方面的运用。 董仲舒对“经”“权”关系同样给予充分注意,将它视作分析论证自己政治思想的一大关键,即在自己的政治理论中努力以正确处理“执一”与“权”的关系问题这一方  相似文献   

10.
“应然”的实践阐释——论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即"应当如此",它植根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六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追求应然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11.
在老学史上,<老子想尔注>借助对道家经典<老子>的宗教化注释,提出了一系列道教教理教义方面的初步原则.特别是注文围绕"道诫"所作的宗教化注释,在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注文一再强调道诫的重要性、规定道教徒要信道守诫,论证为善以及为善必须至诚等方面.但是注文一再强调的"道诫"--"想尔九诫"诫文,出自<道德经>而非<想尔注>,而<太上老君经律>中的二十七诫诫文可能出自<想尔注>,二者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此在”的审美之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此在"即"我的存在"为本体,反对一切主客二分和把艺术看成感性认识和体验的观点,主张艺术作品建立的世界要将世界中的事物意义化,以特有的方式敞开存在者的存在,实现真理的自行置入,获得人在异化世界中的诗意地安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1)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外部的稳定,但更需要的是内部稳定;(2)稳定是全面稳定,但政治稳定居首要位置;(3)在影响、破坏中国稳定的各种危险中,来自国内的危险是主要的;(4)"左"和右都是不安定因素,右则是主要危险;(5)巩固、发展稳定大局要靠党的领导,靠改革和发展,靠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法海本《坛经》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海本《坛经》的基本佛学思想之一,是佛性说而非般若义。以"空"为执、追摄佛性圆成或倡言"空空"、无所执着,是佛性说与般若义在"终极"问题上的一大基本分野。"无念",作为《坛经》美学意蕴的中心"话题",在世间即出世间的人生领悟中,即指佛性,它是被颠倒、夸大的完美人性。将佛降格为人,等于将人与人性提高到佛与佛性的高度,这是《坛经》审美理想的曲折体现。"见性成佛"、"即心是佛"、自救"自度"、"自心"顿悟、"本性"回归,实际是以佛禅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性解放。而"自度"("真度")说,不啻宣告"他佛"的"死亡",这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与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坛经》所主张的无生无死、无染无净、无悲无喜的禅悟(顿悟)境界,有如王维禅诗的禅悟与诗悟同一,是一种"元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CBN砂轮具有普通砂轮所没有的特性,在此仅就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对CBN砂轮的使用方法加以阐述。 1、棱柱体单晶金刚石修整器的优点 首先对修整砂轮时所用单晶金刚石修整器的两种晶型,即八面体金刚石(前部锐利的角锥体)与棱柱体金刚石(具有0.2mm×0.3mm角的柱状体)进行比较。图1为八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1926年写的《〈穷人〉小引》中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手记》中的一段话:“以完全的写实主义在人中间发现人。……人称我为心理学家(Pyschologist)。这不得当。但我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即我是将人的灵魂的深,显示于人的。”鲁迅对此又加以说明:“在这‘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的实验室里,所处理的乃是人的全灵魂。”陀氏强调的是写出灵魂的“深”,鲁迅又补充要反映这灵魂的“全”。简言之,把人的灵魂深处的全部奥秘刻绘出来,或者说,把人的心灵底蕴忠实描画出来,就是这种高的意义上的写(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晚年(60岁以后)朱熹以道心为道体,强调"道皆吾心固有,非在外之物",主张"此心虚明,万理具足,外面理会得者,即里面本来有底,只要自大本而推之达道耳"。可以认定,朱熹晚年走的是孟子心学的理路,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心学而非今人所谓"理学"。  相似文献   

18.
《陶文图录》收录了大量的齐、邾、滕陶文,其中有许多疑难之字尚待考证,如"《"、"起"、""、"姕"、"狼"、"猒"、"(癹阝)"、"、"戊"、"早"、"脊"等字。临淄后李出土的一方原释为"左酷右柘"齐陶文,应释为"左酷右户"。  相似文献   

19.
井伯是春秋时虞国的大夫。《左传·僖公五年》载晋献公假道以灭虢之事云:"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自古迄今,关于井伯与百里奚是否为同一人的争论从未停止,聚讼莫一,疑异丛生,实有待发覆者。笔者拟于此戋戋小文再作申说,冀可有所献替。  相似文献   

20.
丁汀 《新少年》2011,(Z2):6-7
相扑(sumo)是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在日本,相扑是高雅的运动,运动员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以及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相扑运动员的培养依靠"部屋"。日本相扑协会下设49所部屋,部屋的最高领导叫"亲方"(即师父),亲方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