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离开历史本体来探讨历史认识的倾向,对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虽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有否定其客观性、重返唯心史现之嫌.笔者认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所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的课题.历史认识仍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来把握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既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后现代历史哲学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立河 《学术界》2006,(1):283-2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并很快对史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90年代后期,后现代历史哲学开始传入中国,受到了我国史学界、哲学界和文学批评界的共同关注。最近几年,学者们针对后现代历史哲学中有关“语言学转向”、历史叙述、历史客观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文是国内有关这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主体性问题是近年来哲学界密切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仍在热烈争鸣之中。这场讨论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主体性与实践的关系,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主体性在认识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表现等诸多方面,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主体性的实质或者说内在本质。对主体性实质的理解不同,会导致对上述诸多问题的不同解决。  相似文献   

4.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离开历史本体来探讨历史认识的倾向,对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虽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有否定其客观性、重返唯心史观之嫌。笔者认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在新的历史奈件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所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的课题。历史认识仍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来把握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既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理性的狡计""逻辑与历史统一"等命题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缺少挖掘,这源于学界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目的论思想"重视不够.分析黑格尔历史哲学和他的哲学史中关于目的论思想的重要论述,梳理出他的目的论思想梗概,阐明其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中的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普遍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和"普遍目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的进展",以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有个总体性地把握.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实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战场.在当今哲学界,人们或把实践看成是主观客观化的活动,或具体化为生产活动,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力图从葛兰西的文本出发,解读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包含三个维度:历史、人和关系.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对历史的解释,唯心史观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这一点说明了在历史学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现代西方哲学各种流派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几个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引起我国哲学界、历史学界对历史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这一问题主要是以讨论历史规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形式展开。改革开放前期,学界一方面沿着以往的思路集中探讨了人的活动在历史规律面前有何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逐渐将论争的主题转向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上来,强调人的活动构成历史规律,而不是先行的历史规律制约人的活动。21世纪以来,学界进一步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以"历史",即人的活动,为解释原则的唯物主义,并深入阐释了《资本论》以人的活动为实质内容所建构的"历史的内涵逻辑",最终实现了从"规律制约活动"到"活动构成规律"的实质性变革。回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变革,就会发现,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日益显示出应有的主体性和原创性。  相似文献   

11.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2007,30(11):1-5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孟海泉 《学术探索》2007,20(6):20-24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重点涵盖四组基本问题,即历史学中的"史实"真理性问题、解释问题、预言问题和客观性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文将这四组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共同的基础性问题。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客观性”这一范畴。“客观性”范畴似乎“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本体论(唯物论)、辩证法、规律论、认识论、意识论、社会论(社会历史观)都少不了它。也许正由于人们对“客观性”范畴使用多了,就把它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熟知的常识来接受,而对“客观性”的含义及其表述,从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5.
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受损伤.在语言学转向这一视域下,马克思首先对历史进行了诗性预构,之后又进行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和意识形态蕴含式解释.在语言学转向的冲击和挑战下,就需要重释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教条,它是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误读和曲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物.黑格尔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就是哲学史";中国哲学界所以鼓吹"哲学就是哲学史"无非是想借助于哲学史这样一个哲学与史学的交叉领域把自己陌生的哲学研究消解在自己熟悉的历史研究之中;"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告别黑格尔哲学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纲领;中国哲学必须告别历史,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新的社会生活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性质发生了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哲学党性问题?很显然,这个问题如果不搞清楚,新时期的哲学也就难以健康地发展起来。事实证明:由于在哲学党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已经导致一些哲学理论研究走入歧途,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联系中国哲学界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哲学党性观,籍以澄清模糊认识,批判错误思潮,保障新时期哲学的健康发展,是哲学理论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以往价值哲学研究,由于受自然科学认识"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时常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话语下、在追求价值客观性的过程中失落了人.然而,现实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恰好是价值哲学最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的生活世界是价值哲学最应当占领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金延 《人文杂志》2003,(6):10-16
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兴盛 ,对传统哲学的客观性观念提出了挑战。客观性观念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坚持客观性观念有其内在的人的存在性根据。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马克思经济哲学是国内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宫敬才的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基于对马克思文献的考察和研究,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其哲学的内在关联;它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经济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和怎样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哲学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为窥探马克思哲学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