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生态涵养区对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根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生态涵养区需要从传统的经济增长逻辑转向绿色发展逻辑,即在全面认识“绿水青山”资源特征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和首都实践现状,破解生态涵养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涵养区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畅、共同富裕基础不强等困境。生态涵养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以系统思维创新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以生态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升值,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些措施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北京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利用2005—2020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具有正向影响,能促进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科教水平高的地区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科教水平低的地区的促进作用,并对创新型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的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与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占比低的城市相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占比高的地区相对更大。基于此,应进一步扩大我国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范围,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增加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大力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绿色效应。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5,(3)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的出台和上海、南京、北京、内蒙古等地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云计算产业已成为我国各地产业园区建设的热点。但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仍存在盲目建设、空间布局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规模化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经验,应从制定科学规划、促进空间布局的战略转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强信息安全和政策引导等角度提出较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有着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本文立足于"首都意识",从实现北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农科城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电子商务助力绿色经济符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契合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还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商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在电子商务助力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引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能源消耗过高、电商物流绿色配送水平较低,以及电子商务企业日常运营碳排量较高等问题。在电子商务助力绿色经济的实施对策上,既要以电子商务助推绿色生产、增强绿色供给含量,也要以电子商务促进绿色配送、提高绿色流通水平,还要以电子商务推广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模式,从而实现电子商务最大化,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1):160-16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把握全局、掌控方向、引领长远的东西,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起到统领作用。故此,五大发展理念也必然性的成为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从"以创新发展激发高等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五个方面阐明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当前和未来创新的必然选择,推动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要实现制造业绿色创新,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制造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在绿色创新意识、职能、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应吸取2011年日本核事故给能源绿色创新带来的教训,在解放思想、端正态度、加强引导、制定政策等方面切实采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绿色工艺创新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是绿色工艺创新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动力源分为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动力、来自企业之间的中观动力和来自产业外部的宏观动力。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动力三个视角构建"微观员工个体推动"、"中观企业群体拉动"和"宏观环境引导驱动"的"三位一体"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模式,对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该文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阐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二者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从现存问题出发,结合该学科的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探讨OBE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指标细化,反向指导专创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机制、师资培训体系、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以期为形成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筹城乡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城乡统筹发展质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推动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各地也进行各具特色的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标准建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碍因素,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有以下诸多系统内容需要加强制定和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形成复合机制体系,建立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生态工艺,实行工业生态化,创新高新技术"绿色"化,推行企业绿色管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对于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 ,实现战略升级 ,开拓国内外市场 ,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和提高我省绿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影响和市场竞争力 ,引导消费需求 ,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网络要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市场管理力度 ;培育和发展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网络 ;加大扶持生产、加工、企业和加强市场准入等方面入手 ,其中转变观念和与世界市场规则接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7,23(2):57-60
关中依托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率先崛起,陕北以能源基地成为全新的板块,陕南发展绿色产业因多业齐头并举而发展缓慢,绿色经济种植业一业率先突破,然后用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绿色产业发展是陕南绿色产业发展的最捷路径。  相似文献   

14.
薛小荣  何慧丽 《创新》2010,4(3):118-120
传统住宅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绿色生态住宅目前已成为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住宅建设各个阶段缺少内在联系,应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模式和支撑体系,大力推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实现人、环境与住宅的共生共容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也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途径。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存在体系和立法上的两大缺陷,生态农业仍然没有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构建我国的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体系;制定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法,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步骤、主要制度和措施;修改技术规程,进一步引入国际先进方法和技术;整合农产品认证标准,大力推行生态标签;完善科研和教育培训政策,形成较完整的农业科研和教育服务体系;制定激励机制,从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变革考核制度,逐步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政策,以期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合法性"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新制度主义认为,法律强制的规制性维度、专业性说明的规范性维度和社会道德文化的认知性维度,是组织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中美城市业主组织在组织合法性的三个维度上呈现出共性与差异共存的特征:法律规定共性与法律地位的差异,政府机构支持共性与行业协会支持的差异,组织成员角色期待共性与组织成员认可的差异.中美城市业主组织合法性差异主要源于业主组织发展阶段性、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和社会基础结构的不同.明确业主组织法律地位,成立国家和省级层面业主指导协会,建构业主组织内部民主机制,是推动中国城市业主组织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The central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how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movement respond to questions of social polic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is a difference in attitudes to the state between more anarchistic greens and those greens that are prepared to accept a permanent and/or strategic role for the stat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 part one, after defning the green movement, it outlines how different green social movements from local groups, direct action protestors, established environmental groups and green political parties, have developed analyses, responses and alternatives to social policy issues. Part two of the paper looks at some of the ideological/theoretical debates within green politics with regard to social policy,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e role of the state. It goes on to look at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European green parties have viewed social policy, and at proposals they have advanced for moving the aim of social policy from "welfare" to "well-being". It concludes with suggesting that the "post-materialist" characterization of green politics is very wide of the mark in terms of the range of analyses and policy alternatives greens have put forward, from health, education and drugs to transport. The central and long-standing green concern with lessening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but without relying on indiscriminate and un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means that in terms of social policy, green politics can be seen as an "environmentalism of the poor", concerned with "materialist" issues.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绿色就业已经获得了政府、法律、财政和社会的支持。孟加拉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项目干预、服务供应、财政投资与科技研发等方面。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绿色就业均始于能源部门,获得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采用以项目为原点的发展方式。两国绿色就业的评估有空白和重叠之处,政府与社会的兼容尚不完善,国家强制力较弱。借鉴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经验,我国的绿色就业应增进政府与社会的对话;增加财政投入,发展绿色市场;建立绿色就业体系,促进绿色技能培训;健全绿色政策,完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joint SPM/CRANE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Milan symposium on “World Development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ial Economies” held at Bellagio, Lake Como, Italy during the week of 10–15 September 1979. The symposium was organized to discuss the adjustments required by the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when adapting to the changes inherent in present world development trends, as well as to help defin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measures that might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key issues,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restructuring, and policy measures for restructuring discussed at the symposium. It also offers some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ymposium.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圈的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还是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环渤海经济圈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注重在整体开发中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当站在全局高度透视时代背景,把握关键因素,分析产生原因,创意解决对策:转变观念,树立陆海并重思维;科技领先,推行绿色工程技术;健全法制,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制度,建立补偿机制;循环发展,减少源头排放.只有这样做,才能在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中保障生态安全,铸就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国家战略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