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多见于职业技术教育,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引入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在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等行业,师徒关系已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运用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可能。为了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得到有效应用,高校法学院系应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企业等密切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积极建设素质平台课程、法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岗位实践课程;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总之,将现代学徒制引入法学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对口率、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而且可以推动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法学教学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强调的“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等一系列关于“全过程”育人的重要论述,表现出了鲜明的目的性、整体性、针对性等特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给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基本遵循,它昭示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高校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职业观,学生要坚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成才观。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现代学徒制正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随着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的发布,现代学徒制作为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国现代学徒制不仅要借鉴外国的经验,更多的是要从其自身的历史与嬗变中寻找能够借鉴的东西。中国古代艺徒制中就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艺徒制作为集技能操作和德育素养于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方式。其在官府宏观控制地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实践”、“言传身教”、“能力考评”、“德育观念”等特点至今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经管类与理工类专业的差异,并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在经管类专业中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具体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人才培养内容和过程以及培养制度等四个方面概括经管类专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后总结了实践过程中高校、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英国法律教育从传统到变革,在继承中创新,初步实现了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分工与合作,建立起与现代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新型法律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与传统学徒制法律教育相比较,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之问”对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基于百年历史积淀,立足实际,以理念为先导,以课程为平台,以制度为保障,探索出适合中学实际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子,诠释了中学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创新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分层制、导师制、弹性“走班制”和全效立体育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多维的课程平台及民主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教育范式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行动结构及其现实效果。“耕读修业”是湖南农业大学在长期的园艺教育实践中通过迭代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园艺教育范式。在这一范式中,“耕”是指新型专业实践,当前的特殊方式是社会服务的嵌入式行动;“读”是指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建构,当前的主要路径是科教融合与学术育人;“修”是指思想道德修炼,当前的基本策略是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育人;“业”是指事业表现,当前核心任务是鼓励“以农为志业”。迭代创新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意为基于结果反馈和目标导向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观念有滞后、课程体系较零散、实践体系待完善、需求供给不对称等现实问题,本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系统构建了四年递进式双创教育“四阶段”课程体系和“四阶段六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将双创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并贯穿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了“先创意、再创新、后创业”的递进式育人理念和素质培养。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今,"现代学徒制"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探索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现形式,构建"一体双元、三融合、四面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分析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下阶段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其内在学理逻辑。构建“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需要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智能化生态,让数字化、信息化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三全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任务,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从身心健康到知识能力再到理想信念的全方位教育。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和投入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和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则为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平台。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这既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4.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政府主导下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基于制度性安排进行政策协同整合,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为服务支撑载体。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育”“用”分离、多元主体合作受限、培养阶段衔接不畅、相关政策整合性不足、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建设与治理,未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构建“科层制与项目制双轨互动+第三方部门”的协同育人体系并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连贯性;推进培养政策的协同度;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开展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深刻的关联性,二者融合是主流趋势。为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融合育人理念;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融合育人效果;加大“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融合育人条件;实施“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融合育人设施。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遵循立德树人和过程规律性原则,以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搭建融合的育人平台、提升融合的育人动力三个维度为目标,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内高校也持续致力于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项探索。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遴选高校试点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集聚育人资源、加大育人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开花结果提供了丰厚土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招生选拔制度亦随之不断变化。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的招生选拔实践为例,立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新挑战、新思路,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招生选拔制度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科生班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开拓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导师制度是聘任学术造诣高、品德优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在高校营造一种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教育氛围.实践证明,班导师制的实施,能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能在师生之间确立一种“导学”关系;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同时,本科生班导师制拓宽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工作统一,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导向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引领下的一种机制创新,也是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构建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三级网络机制,立足“四联动”,做到“五个帮扶”,强化“五个教育”,从而建立更具活力的资助育人体系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强化我国教育手段的有效途径。为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从而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笔者从现代学徒制相关概述及其优势入手,对现代学徒制实践层面的困境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现代学徒制实践层面困境的途径,给出了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