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指导在我国被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这与宪政理念的价值是相冲突的,也与“有权利必有救济”这一公理相悖。随着我国行政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行政指导提供司法救济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关键是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行政指导行为司法审查规则。  相似文献   

2.
姜海霞 《决策与信息》2009,(12):183-183
行政许可案卷在卫生依法行政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近年来,昆山市卫生监督所、结合行政服务审批制度改革,以加强办证人员思想建设,提升法制意识、程序意识为先导,以建立公开、公正的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机制为要求,以加强许可案卷管理为关键,着力提升卫生行政许可和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卫生计生监督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查摆和发现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统“行政主体范式”对政府职能部门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定位是从行政诉讼被告角度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作为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进进走出传统藩蓠,将角色定位为行政诉讼原告、被告,能够维护行政下对人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加以分析,根据诉讼第三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公开的救济制度依据我国现实情况和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我国行政公开的法定救济途径应包括自我补正、国家赔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一是自我补正。依法公开自己的行政行为是行政公开主体的法定义务,应公开而不公开或不应公开而公开都是一种行政失职或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后,行政主体有义务进行自我纠正,  相似文献   

7.
行政证据是非诉讼类证据.它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证据。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设置的事实要素而收集、运用以证明相对人法律行为或事实的证据。由于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人们往往将行政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混同,或认为行政诉讼证据包括行政证据,或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区别的意义不大。基于此.阻碍了人们对行政证据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良 《决策探索》2014,(9):25-26
今年全国两会传出消息,行政诉讼法大修成为2014年度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重点,“民告官”阻碍将会逐步得到破除。最近,记者在福建多地法院调研了解到,行政干预司法现象在行政诉讼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为缓解行政诉讼困局,福建各级法院通过探索行政协调、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等机制,使4成以上行政争议通过协调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界对检察机关介入行政诉讼,加强对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确立并完善该项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时其的法律界定、法理解说、方式限定等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辨识.此外,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成为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组织的主流.但是,行政主体理论并非我国首创,而是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行政法制度的了解,从法国、日本等国移植而来,是西方的舶来品.发展至今,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对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法理论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深刻分析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国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行为,诸如奖惩、任免等被认为是内部行政行为,而未能列入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而在律法实践中,公务员招录行为也被习惯认为是内部行政行为,当事人以招录纠纷为由提起的行政复议或纠纷是否能够申请行政复议在我国法律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防止国家权力过渡扩张给公民权利造成侵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是现代法治的标志,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得过于简单与笼统,不足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与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因此,有必要在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前提下,完善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探讨,揭示了在道德失范的状态中,原有的行为范式、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和否定,逐渐失去了对行政人的影响与约束,而新的伦理范式、价值理念又尚未成熟。得出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行政道德失范,并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规则,把某些道德准则具体化为若干细则和条款,指导和规范行政人的行政行为,进而推进行政道德规范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洪晨 《经营管理者》2011,(2X):323-323
诉讼类型化在诉讼法学领域是一项基本的研究方法,行政诉讼类型的多少也同样影响这行政诉讼法的良好运行。因此行政诉讼类型化基本上已经被现代行政法治国家认可,并已经形成成文法规或者惯例形式的制度性保障。而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研究在我国行政诉讼法领域却刚起色,在成文法的规定中却仍然与理论有脱节,更不用说具体的诉讼实践领域的运用。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国家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介绍,结合我国此领域的发展现状,简要探讨一下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民告官",作为行政诉讼的通俗叫法,具体是指行政相对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不满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6.
任曦 《经营管理者》2009,(21):275-275
自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生效以来,行政诉讼法对于我国运用司法权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抽象行政行为未被列入行政诉讼的范畴之内,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为使抽象行政行为既能发挥有效管理社会的积极作用,又不轻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其进行完善的司法审查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10,(12):57-57
法院非诉执行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月17日,《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正式实施,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起较大反响。近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正在酝酿起草《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就行政裁量的规则、基准、案例指导等作出规定。伴随着我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全面推进,公众对行政执法的正当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合法行政上升到合理行政,这就需要越来越重视对行政裁量权的有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制度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着保护相对人诉权观念的增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直以来,受案范围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理论界和司法部门。《行政诉讼法》颁布布二十年来,尽管法律条文未作任何改变,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行政相对人能够提起行政诉讼案件范围的限制,司法权对行政权制约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均显不足等。如何有效地规范了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防止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受到了挑战。关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否应该扩大,应该如何扩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抽象行政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因之而起的法律争议也层出不穷,但由于受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局限,此类争议的尚无法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以致于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难以获得有效救济。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是国内外经济和法律环境发展变化所提出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