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分析研究了有关不对称信息、最优税制设计、柠檬市场、信号传递、逆向选择等信息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 ,从而揭示出不对称信息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为当代许多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传忠 《东岳论丛》2005,26(1):52-54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是现代规制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可划分为传统规制俘获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前者忽视了规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没有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规制俘获问题;后者则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重新解释了规制俘获发生的原因及机理。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自由竞争市场未必带来最高效率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对解释当代许多经济活动规律 ,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中,通过市场价格可以改变雇佣者和劳动力之间的供求均衡,这就暗含了雇佣者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摩擦性的问题,但诺奖得主用DMP模型做经验分析,证明了两者之间会存在"摩擦成本"的问题,这完全迥异于传统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在就业匹配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非及时性问题是导致搜寻摩擦存在的关键。笔者通过对其理论的解读来提出对中国劳动力供给关系的匹配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查军 《兰州学刊》2003,(2):58-59
本文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良性发展的“瓶颈” ,直接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现代发展及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脆弱性理论建立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一系列新兴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因而属于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但学术界对该理论仍存在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融脆弱性假说和安全边界说,经济学家从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波动及金融自由化等方面剖析了有关金融脆弱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阐述和分析信息非对称的理论构架为基础 ,深刻分析和研究了信息非对称的经济释义 ,即信息非对称给经济交易、信息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带来的影响 ;并依据拉弗曲线图 ,提出市场应理性选择“信息对称最大化”的曲线 ,真正提高经济交易效率和实现市场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8.
张小诗 《理论界》2008,(9):162-163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文章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化、科学化、全程化、个性化的角度,论述信息不对称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解决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信息不对称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与通道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研究信息经济学的三位经济学家。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作为一个讨论的个案 ,把信息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转换为传播学角度 ,探讨了传播活动中同样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及它对一个健全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指出必须尊重大众界入社会生活 ,认同社群身份的欲望与要求 ,并在社会内部通过设置更多的信息交流通道来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平伏冲突、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应用上探讨信息产品网络交易中厂商的甄别定价和差别定价的策略与方法,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经济学机理;从信息不对称、质量认知不对称、契约控制力不对称等交易契约视角,来探讨信息网络定价问题,从而突破了供求的角度;从"交易"、"不确定性"、"风险"等宽泛的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甄别定价和差别定价策略中的网络价格决定问题及经济学机理.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信息产品网络价格不是单纯地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是越多地由供求双方"谈判力"决定,即决定于供求双方谈判力博弈基础上的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