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视野下的公共关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观念在整个公共关系系统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正确的公共关系观念可以用来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公共关系观念又是一个系统,在有关公众的.组织本身的.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中都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2.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向。相对剥夺体验较强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下偏移”,相对剥夺体验较弱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上偏移”。  相似文献   

3.
以“是否包含亲密关系劳动”作为判断依据,当前最为普遍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虚拟亲密关系形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其中,包含亲密关系劳动的“虚拟亲密关系Ⅱ型”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准社会交往”的浮现,到“亲密关系劳动”为回应“准社会关系”想象而诞生,并最终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由“面对面”场景转移至虚拟空间,逐步走向制度化、商品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种“制度化、商品化”的亲密关系劳动,又揭示出一种“亲密关系劳动的自动化”或“无主体的亲密关系劳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结构洞:关系的制胜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洞理论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一种。在现代公共关系关系取向的理论中认为,公共关系工作者在其社会网络中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拥有的关系资源是一种可以产生价值的社会资本,为不同的团体搭桥,保持与各方的友好关系从而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作价值。本文从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结构洞现象,分析其积极和消极意义,为关系取向的公共关系理论范式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声誉管理”是近年来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球传播和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家、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声誉在其综合实力的评价当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6.
对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并未否定财富在马克思资本批判中的基础地位,相反它的实质是通过展现资本财富的二重性本质,使财富的基础地位真正奠定。这个过程并非如直观所见仅限于研究资本“现代史”,而是依靠资本“现代史”与“史前史”的结合。财富是资本文明性的集中体现,以财富为基础是使马克思的经济学获得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所不具备的批判性特点的关键。在对财富的理解和对资本关系的具体分析下,马克思合理地构想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民必须合作才有出路”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农民合作是否现实可能却存在“善分”和“善合”的争论。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农民合作是实践活动,存在时空性、紧迫性和特有的运作逻辑。分化的农民在不同合作场域中的关系系统、相对位置和资本具有差异,加上对农民合作惯习的认识、判断、体会、策略不一,农民合作在实践的不同层面、领域和环节就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实践理论可以给农民合作的相关政策一定理论支撑,确立农民合作相对的独立性,提升农民合作制度的地位。因此,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去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在实践中去寻找农民合作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社会二重结构是指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出现在空间时间上的连接、架构与二重关系。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二重结构”这一概念,但社会二重结构的重要思想,在他们的“社会交往”、“世界历史”、“跨越式”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中都有所体现。作者试图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二重关系和二重作用的考察,进一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力图解答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下,资本逻辑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厘清资本逻辑概念需要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中心,通过依次辨析“资本”“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概念来进行。资本是物、增殖价值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逻辑是以否定性和必然性为核心特质的辩证逻辑,资本逻辑则是资本在否定性运动中所呈现的必然性。其主要表现为三重维度: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普遍化的必然趋势,二是资本增殖规律和积累规律,三是资本关系普遍化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逻辑通过主导物质生产、形塑社会关系和建构思想观念等形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统治,其由此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只有超越资本逻辑的全面统治,才能使人的解放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实现“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追问、力量源泉和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权利主体地位。当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面临官僚主义扩张、工具理性主义膨胀、社会分化加剧和公共理性欠缺等现实困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该围绕人民主体观强化公权力与人民的新型关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新公民;围绕巩固“人民主体的核心”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来看:1.组织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目标被纳入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中长期的公共关系工作处于领导决策的考虑范围之内,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支持。2.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职能明确。有具体部门独立地执行这项职能(并非一定称作“公共关系部”);并且该部门由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对最高决策层有直接报告、建议的权力和通道,有介入决策的能力和机会。3.公共关系有资源的保障。组织有明确的预算机制和比例支持公共关系的运作,大中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预算额不低于总…  相似文献   

12.
借鉴"文化资本理论",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观察和分析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和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根据2013年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和文化资本的内部差异:1)高等教育的分化即学校等级与中西文化偏好的差异存在对应关系;2)优势文化能力与优势地位群体显示出同构;3)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区域背景差异参与塑造了他们对中外文化的偏好,本土文化偏好和西洋文化偏好的差别背后是城乡身份等背景和传承性差别。中国处于阶层结构定型化过程之中,不同于以往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研究,本文发现文化资本在中国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不均分布,继而指向对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互演进中逐步发展出人机亲密关系,机器摆脱其工具身份而作为情感主体之一参与其中。基于豆瓣“人机之恋”小组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在人与机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机器情感表现出技术逻辑支配、商品化本质和亚文化社群联结等特征。同时,“人机之恋”作为一种赛博情感,对人类的现实情感构成了巨大的伦理挑战:人类在情感萌生过程中投射理想的自我,建构理想的情人。面对这种新型亲密关系及其情感表现,我们在理解的同时需要加以反思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农户进行调查,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家庭和人口学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三次产业从业农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分析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已经明显向第二、三产业分化。第一产业内部从业人员也在分化,并且至少可以分为三类。职业分化的同时,带来了收入分化。回归结果表明:收入分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由第一产业流到第二、三产业者,受教育程度高、流动性大、收入的稳定性低,在二、三产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不同产业所表现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家庭特征和人口学特征有很大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职工关系对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重大意义及现代公共关系在处理职工关系方面的特点,就通过内部公共关系处理职工关系的有效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共关系学学源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关系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其研究的现状、特点、知识体系及其局限。公共关系将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源于大众传播、定位于组织传播、正转向人际传播的应用传播学,恰恰相反,在关系传播的定位下,公共关系将有可能以“元传播”的身份,反过来为传播学提供理论支撑,这将预示着公共关系学科地位的巨大转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解读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关系内涵基础上,分析了二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帮助人们排除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误解和科学地了解其实质及掌握有关知识,以利于公关活动和人际交往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应具备“公关”基本素质徐绍仲“公关”,即公共关系的简称。在企业系统,为了处理公共关系,专门增设公共关系部,配备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加需要沟通与和谐。要使人们的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教育事业更好...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台刊《广告学研究》第17期上发表文章,旨在探讨“关系”现象对于公共关系研究的意义。文中主要讨论了3个主题:(1)探讨关系的“在地”现象以及“关系”研究对于公共关系的意涵;(2)对现有“关系”文献的回顾与检讨;(3)提出初探性理论架构与研究问题。本文认为有关“关系”的研究取向有诸多问题待澄清,相对的,也存在许多研究契机待探讨。文献检讨提出以下问题:西方公共关系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单领域与单文化的讨论;台湾公共领域中有关“关系”的研究出现未能充分反映“在地”现象与特性的情形;“华人关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运行的时空变化 ,必然引起会计信息在披露的内容、形式、规则等“三个层面”上由单一关系向“二重关系”转化。这些转化的二重关系 ,从内容层面上看 ,表现为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关系 ;从形式层面上看 ,表现为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等关系 ;从运行规则层面上看 ,表现为国家化和国际化的二重关系。文章对这“三层二重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依存性和转化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